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54

姚一葦(部分)

$
0
0
http://yaoyiwei.tnua.edu.tw/list.htm
著作目錄 | 著作年表

著作目錄

學術論著
  • 詩學箋註》,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亞里斯(士)多德《詩學箋註》姚一葦譯注;《詩學》陳中梅譯注、《創作學》王士儀譯疏;http://hcbooks.blogspot.tw/2010/08/blog-post_2242.html


  • 藝術的奧祕》,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68年。
  • 戲劇論集》,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69年。
  • 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78年。
  • 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2年。
  • 審美三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93年。
  • 藝術批評》,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劇本創作
  • 來自鳳凰鎮的人》(三幕劇),1963年。
    英譯From Phoenix Town
    tr. by Chu Chi-Yu & Oliver Stunt , 1996, Oxford Univ. Press
  • 孫飛虎搶親》(三幕劇),1965年。
  • 碾玉觀音》(三幕劇),1967年。
    英譯The Emerld Bodhisativa
    tr. by Mei-Ling Cheng. Yale Univ.,1988(碩士論文)
  • 紅鼻子》(四幕劇),1969年。
    英譯Red Nose
    tr. by Ying-Chu Yeh. Iowa State Univ., 1981(碩士論文)
    德譯Rotnase
    tr.by Birgit Buchholz. Univ. Hamburg, 1995(碩士論文)
    日譯《紅鼻子》
    小林泉譯,《悲劇喜劇》, 1989年9月號(昭和六十二年九月)
  • 申生》(四幕劇),1971年。
    英譯The Crown Prince Shen-Sheng
    tr. by Marion Taylor, Wan Kin-lau, Lin Huai-ming and Tsui Te-lin. 1971.
  • 一口箱子》(獨幕劇),1973
    英譯Suitcase
    tr. by Chou Shan. 1973
    韓譯《一口箱子》
    姜那炫譯,《戲曲文學》,1989年9月號。
(以上六種收錄於《姚一葦戲劇六種》,台北:華欣文化公司,1975年。台北:書林,2000年)
  • 傅青主》(二部劇),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 我們一同走走看》(獨幕劇),1979年。
  • 左伯桃》(京劇),1980年。
  • 訪客》(獨幕劇),1984年。
  • 大樹神傳奇》(獨幕劇),1985年。
    英譯The Legend of the Tree God
    tr. by David Jiang. Great Britain, Alumnus, 1995
  • 馬嵬驛》(三幕劇),1987年。
(以上五種收錄於《我們一同走走看》,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7年。)
  • X小姐》(獨幕六場),1991年。
  • 重新開始》(二幕劇),1993年。
(以上兩種收錄於《X小姐‧重新開始》,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
散文評論
  • 文學論集》,台北:書評書目社,1974年(後增修重排為遠景版之《欣賞與批評》)。
  • 姚一葦文錄》,台北:洪範書店,1977年。
  • 欣賞與批評》,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重印版。
  • 戲劇與文學》,台北:遠景出版社,1984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增訂版。
  • 說人生》,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 戲劇與人生──姚一葦評論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5年。
翻譯作品
  • 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by Mark Twain),台北:正中書局,1953年。
  • 杜里世家》(The Master of Ballantrae by R. L. Stevenson),台北:正中書局 ,1954年。

姚一葦學術網

yaoyiwei.tnua.edu.tw/Translate this page
建 議使用FireFox 1.5, IE 5.0以上版本,800x600以上螢幕解析度. Copyright 2003. Yao Yi-Wei Art Foundation,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關於本站 | 國立 ...

亞里士多德 詩學箋註  姚一葦譯注  國立編譯館 +台灣中華書局

"Poetics Annotations"

 


姚一葦先生的《詩學箋註》,目前不在手頭。不過從他在《論《雙奇會》的結構模式》中的大力引用所附的原文,可能採自英文本。
 譬如說,現在容易找到英文仍沿用希臘文peripeteia,而不是peripety.......

peripeteia

Line breaks: peri|pet¦eia
Pronunciation: /ˌpɛrɪpɪˈtʌɪə, -ˈtiːə/

Noun

formal
  • A sudden reversal of fortune or change in circumstances, especially in reference to fictional narrative:the peripeteias of the drama1936 is the peripeteia, the point where the action turned

Origin

late 16th century: from Greek peripeteia'sudden change', from peri-'around' + the stem of piptein'to fall'.


rl再說:這denouement他每日一字專欄去年已介紹過」查一下,為
1.【古】解結;解開
2.(戲劇、小說的)結局
3.(事情的)解決;結束
  姚一葦文錄   台北:洪範, 1977/1985


《姚一葦文錄》

  這本文集,不僅收了姚一葦從六○年代到七○年代的散文,尤為珍貴的,如今已被視為「名家秘笈」的,有寫於二十多歲時的〈渥滋華斯的家庭〉,作者自述:「文 筆相當稚弱,但是其間所流露出來的浪漫與青春的氣息,則是我後來欠缺的。」以及,日後成為理論家和劇作家後的姚一葦未再嘗試創作的體裁──小說;「叔祖講 的故事」,便收集了五篇以古典傳奇小說精神寫成的短篇小說。
  另外,在〈有感於威廉‧英吉之死〉,姚一葦表述了他心目中成為真正作家的理念,而〈我看《董夫人》〉與〈我看林懷民的《寒食》〉、〈林懷民跨出一步〉等文,流露了作者愛才惜才的熱情,並記錄了現代藝術在台灣萌芽抽葉的情景。
 書分成三部份,第一輯為姚一葦對於當代文學及藝術之評述,屬筆嚴謹,深入淺出;
第二輯為他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二年旅美所寫之散記,記載他*在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Iowa City)國際寫作班盤桓時期之體會觀察和感受;第三輯為他以深刻的文學素養和廣大的人生同情所敘之「叔祖講的故事」五篇。
*
 http://iwp.uiowa.edu/residency/participants-by-year/1971
  Marin SORESCU * (Romania) India Arvind Krishna MEHROTRA (India)Chan-kyung SUNG (Korea) Luisa FUTORANSKY (Argentina)
 
我對姚先生介紹的Anadad ELDAN (Israel) 很感興趣。在網路上讀到這首詩及其介紹:

Israeli Poetry and the Bible

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0814326234
David C. Jacobson - 1997 - ‎Literary Criticism
In Anadad Eldan's poem "Shimshon qorea begadav" ("Samson Tearing His Clothes"),51 published in a collection that appeared a few years after the Six-Day ...


Israeli Poetry and the Bible By David C. Jacobson

 *Kung-wei YAO (Taiwan)
 用姚公偉Kung-wen Yao
Kung-wei YAO (Taiwan)

"韓國詩人成贊慶" 81-101很有意思
 Chan-kyung SUNG (Korea)


Modern Korean poetry, today and tomorrowby Chan-kyung Sung (1983)

  • Currently unavailable


Making of Korean literatureby Yong-jik Kim and Chan-kyung Sung (1986)


  姚一葦 戲劇與文學  台北:遠景,1984


《戲劇與文學》

  此書收有姚一葦所撰有關戲劇和文學的論文共二十四篇。戲劇方面,作者出入中西古典和現代劇場,如:〈《哈姆雷特》中的鬼〉〈存在主義的戲劇〉〈從《馬哈∕ 薩德》到《馬哈台北》〉〈平劇的形式與結構〉〈元雜劇中的悲劇觀初探〉等等。在文學方面,〈《薑齋詩話》中的主賓說〉〈《周頌》所體現的文化模式〉等文, 顯出作者深厚中國古典文學學養,而由他撰寫當代台灣傑出作家與經典文學刊物的文章,如〈《俞大綱全集》總序〉〈《陳映真作品集》總序〉〈序《鄭樹森著:文 學理論與比較文學》〉〈我與《現代文學》〉等等,不但呈現了姚一葦與現代文學親密的脈動關係,且由字裏行間流露之雋永底相知相惜的情誼和崇理想,具相出六 ○、七○年代的台灣文壇極富人情味的人道主義光環。代序之〈遺悲懷〉,紀念先他而去的愛妻范筱蘭女士,濃郁的情愛融於娓娓道來的生活情境中,令人深深動 容。


姚一葦(1922年-1997年),本名姚公偉,生於江西鄱陽縣,祖籍江西南昌,台灣著名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與美學評論家。

生平

其家族為書香世家,祖父為清朝進士,父親為一名教師,因家學淵源,自幼遍讀《左傳》、《春秋》等經典。1938年,入吉安中學,因中日戰爭,隨學校遷到廈門。1941年,入廈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後轉銀行系,1946年畢業。不久後隨國民黨來台,在臺灣銀行任職達30年,兼任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
姚一葦在校時就對戲劇有興趣,1945年發表了第一篇戲劇評論〈論總建築師〉,評論易卜生的劇作。1951年,在白色恐怖下,入獄七個月後獲釋。1953年,因翻譯《湯姆歷險記》,王夢鷗為其取筆名為姚一葦。[來源請求]
1962年和余光中何欣負責《現代文學》編務工作,主持該雜誌最後五年的總編輯。1968年,因陳映真被捕入獄,寫下《紅鼻子》。
1982年自銀行退休後,創辦了臺灣「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為著名美學及藝術理論家、戲劇家,一生寫了14部戲劇,如《紅鼻子》、《一口箱子》、《重新開始》等。1997年4月因心臟病辭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