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實在沒有理由不請胡志強市場到校演講/當顧問,參考他的牛津等校求學/教學回憶錄《向塔尖尋夢---我在牛津 (Balliol College) 的日子》台北:先覺,2001
台灣政府制度很遜,權力分配的安排混亂互擾,加上官員平庸,進入惡性迴圈,難以脫身。民進黨可以把修憲(制度部份)當作訴求,提出精闢的論述,肯定具有相當號召力。今年不論老胡勝負,都已顯示出國民黨的老化。
----
哈佛大學
The Harvard Crimson NEWSLETTER | Monday, November 25th, 2013
參考此獎學金簡介
http://en.wikipedia.org/wiki/Rhodes_Scholarship
*****
美國劍橋的趙元任家和楊聯陞家,都有精彩的訪客留言簿 Guestbook ......我希望他們的後人能出版它們。
今天我們 (我和陳忠信夫婦)和許達然教授夫婦相聚 (都是東海校友)。
我知道芝加哥的許家,在過去數十年,乃是兩岸文化/藝文界的接待處。我問許太太他家的guestbook……她說沒設guestbook,不過舉近十位中國文化界的大名,頗讓我吃驚。光憑這名單,許教授應可得中國文化部的友人獎章。 (許教授因發動台灣文學的研究等,過去20-30年是台灣政府的黑名單份子).
許教授60年代中,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即申請到牛津大學的Balliol學院留學。他3年前回牛津大學當校外評審員,他說最高興發現,台灣護照之地位,在數十年之內有極大的升值 (彼時英國給台灣免簽證優惠)。
他回Balliol ,學校特別給他安排主臥房優待,朋友說,請在guestbook上簽名,你可在1923年看到甘地的簽名 (它從1901年開始啟用)。許老師到1923年,竟然找不到甘地簽名,於是他研究起該guestbook…..顧維鈞……甚至有令人髮指的中國領導人……最後他發現甘地是唯一用鉛筆,輕輕寫上自己名字……
蘋論:胡志強出馬與國民黨老化
胡志強拗不過黨(馬)的意志,終於答應再度出馬參選大台中市長。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國民黨和民進黨面對同樣的困局,就是老化和僵化。
當13年已成老笑話
胡 擔任台中市長經13年,若再當選,將創下台灣唯一連任4屆17年的民選市長紀錄。這紀錄很光采嗎?與蔣中正、趙麗蓮、吳三連、趙元任、于右任、伍子胥的老 笑話差不多,具有高度被嘲諷的趣味。當然,在民主社會只要合法,連任100次都可以;只是選民可能看膩了老市長那張臉,想換張臉看看。喜新厭舊是民主機制 的特質,也是人性。
一個政黨讓一個人當13年的市長,還想要他當17年,這個黨必有問題。可能的因素有:沒培養接班的人才。為了阻擋他搶中央的位子,就把他釘死在地 方首長任上。敵軍太強,認為只有他才有勝算。經營13年,當地的金脈、人脈、行政資源都在掌握中,他選即如臂使指,順暢有效;換人選則這些優勢都須打折。 這些如意算盤今年是否有效,在未定之天。可以確定的是老胡這次選舉比上次艱難,慘遭滑鐵盧的可能性是具體存在的。國民黨若愛惜老胡,就不該強迫他出馬。須 知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從國民黨迄今的候選人陣容來看,不是老派、守舊,就是官二代、富二代,找不到活力十足,熱情積極,精明能幹、器識遠大的候選人。這同時也是民進黨 的問題。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政黨政治,政黨孱弱,出馬的多屬平庸之輩,政治怎可能厲精圖治?又怎可能帶動經濟發展?政治的能力決定經濟制度的效能,沒有好 的政治革新和能幹的人才,經濟也受牽連而欲振乏力。
一個政黨讓一個人當13年的市長,還想要他當17年,這個黨必有問題。可能的因素有:沒培養接班的人才。為了阻擋他搶中央的位子,就把他釘死在地 方首長任上。敵軍太強,認為只有他才有勝算。經營13年,當地的金脈、人脈、行政資源都在掌握中,他選即如臂使指,順暢有效;換人選則這些優勢都須打折。 這些如意算盤今年是否有效,在未定之天。可以確定的是老胡這次選舉比上次艱難,慘遭滑鐵盧的可能性是具體存在的。國民黨若愛惜老胡,就不該強迫他出馬。須 知瓦罐不離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從國民黨迄今的候選人陣容來看,不是老派、守舊,就是官二代、富二代,找不到活力十足,熱情積極,精明能幹、器識遠大的候選人。這同時也是民進黨 的問題。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政黨政治,政黨孱弱,出馬的多屬平庸之輩,政治怎可能厲精圖治?又怎可能帶動經濟發展?政治的能力決定經濟制度的效能,沒有好 的政治革新和能幹的人才,經濟也受牽連而欲振乏力。
綠可用修憲做號召
政治經驗告訴我們,可良好運作的廣納型政治制度,不需要太多人的因素即可自動良性運作,就像精準的飛機使用自動駕駛即可安全飛行,官員平庸問題不大;但若制度缺陷百出,官員再能幹勤勞,都事倍功半。台灣政府制度很遜,權力分配的安排混亂互擾,加上官員平庸,進入惡性迴圈,難以脫身。民進黨可以把修憲(制度部份)當作訴求,提出精闢的論述,肯定具有相當號召力。今年不論老胡勝負,都已顯示出國民黨的老化。
----
哈佛大學
The Harvard Crimson NEWSLETTER | Monday, November 25th, 2013
With Six Winners, Harvard Is Top Represented School Among American Rhodes Scholars
參考此獎學金簡介
http://en.wikipedia.org/wiki/Rhodes_Scholarship
*****
美國劍橋的趙元任家和楊聯陞家,都有精彩的訪客留言簿 Guestbook ......我希望他們的後人能出版它們。
今天我們 (我和陳忠信夫婦)和許達然教授夫婦相聚 (都是東海校友)。
我知道芝加哥的許家,在過去數十年,乃是兩岸文化/藝文界的接待處。我問許太太他家的guestbook……她說沒設guestbook,不過舉近十位中國文化界的大名,頗讓我吃驚。光憑這名單,許教授應可得中國文化部的友人獎章。 (許教授因發動台灣文學的研究等,過去20-30年是台灣政府的黑名單份子).
許教授60年代中,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即申請到牛津大學的Balliol學院留學。他3年前回牛津大學當校外評審員,他說最高興發現,台灣護照之地位,在數十年之內有極大的升值 (彼時英國給台灣免簽證優惠)。
他回Balliol ,學校特別給他安排主臥房優待,朋友說,請在guestbook上簽名,你可在1923年看到甘地的簽名 (它從1901年開始啟用)。許老師到1923年,竟然找不到甘地簽名,於是他研究起該guestbook…..顧維鈞……甚至有令人髮指的中國領導人……最後他發現甘地是唯一用鉛筆,輕輕寫上自己名字……
Guestbook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n.wikipedia.org/wiki/Guestbook
A guestbook (also guest book, visitor log, visitors' book, visitors' album) is a paper or electronic means for a visitor to acknowledge a visit to a site, physical or ...guestbook
noun
ComputingBalliol College
Oxford
Balliol College, founded in 1263, is one of the constituent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England. Among the college's alumni are three former prime ministers, five Nobel laureates, and a number of literary figures and philosophers. Wikipedia
*****
The Master’s Lodgings of Balliol College were rebuilt by Alfred Waterhouse in 1867–8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main Balliol frontage to the east. They are Grade II listed (1485/138H).
The arms of Robert Scott, the Master of Balliol who undertook the building programme, appear on the Broad Street front.
Master’s Lodgings, Balliol College
The Master’s Lodgings of Balliol College were rebuilt by Alfred Waterhouse in 1867–8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main Balliol frontage to the east. They are Grade II listed (1485/138H).
The arms of Robert Scott, the Master of Balliol who undertook the building programme, appear on the Broad Street front.
The following Masters of Balliol would have lived in this house between 1868 to 1965:
- Robert Scott
(Master 1854–1870) - Benjamin Jowett
(Master 1870–1893) - Edward Caird
(Master 1893–1907) - James Leigh Strachan Davidson
(Master 1907–1916) - Arthur Lionel Smith
(Master 1916–1924) - Alexander Dunlop Lindsay
(Master 1924–1949) - Sir David Lindsay Keir
(Master 1949–1965)
The first Master to break with tradition and live out was Christopher Hill, who became Master in 1965. At first ten rooms in the house became available for students, but the building is now used as off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