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臺灣解嚴後,隨著本土意識的抬頭,臺灣史漸成顯學,相關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新臺灣史讀本》之所以「新」,在於其與時俱進,內 容涵蓋史前史乃至2006年臺灣政治的動向,論述簡潔扼要。作者為求主題豐富多樣,脫去詳述政治更迭與經濟變遷之窠臼,納入文學、美術、戲劇、音樂、電 影、舞蹈等藝文課題,由藝文活動反過來刻劃各時期的政治氛圍及經濟糾葛。為何現代文學與鄉土文學針鋒相對?臺灣電影的載浮載沉從何說起?雲門舞集如何躍上 國際舞臺,成為臺灣人的驕傲?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過去臺灣通史不足之處,本書一一補齊。
本書共分三卷,十一章,章章獨立,可自行重組,不僅適合大學通識課程之用,淺白易懂的文字更利於一般大眾閱讀。掌握臺灣的過去,未來始能寫下臺灣燦爛的一頁。
作者簡介
江燦騰
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曾任教於臺大和清大多年,現任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史地組專任副教授。曾榮獲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第二屆臺灣 省傑出文獻工作獎。著有《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臺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 等相關書籍多種。
陳正茂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現任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史地組專任教授,編著有《臺灣史綱》、《臺灣經濟發展史》、《歷史與文化》等書十餘本、論文二十餘篇,亦於雜誌、月刊發表上百篇文章。
本書共分三卷,十一章,章章獨立,可自行重組,不僅適合大學通識課程之用,淺白易懂的文字更利於一般大眾閱讀。掌握臺灣的過去,未來始能寫下臺灣燦爛的一頁。
作者簡介
江燦騰
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曾任教於臺大和清大多年,現任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史地組專任副教授。曾榮獲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第二屆臺灣 省傑出文獻工作獎。著有《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臺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 等相關書籍多種。
陳正茂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現任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史地組專任教授,編著有《臺灣史綱》、《臺灣經濟發展史》、《歷史與文化》等書十餘本、論文二十餘篇,亦於雜誌、月刊發表上百篇文章。
******
這兒多談一點江先生的第一本學術著作 因為最近才與江先生在網路筆談 才"認識"他--而我是他的讀者 雖然其著作中只有它:江燦騰《人間淨土的追尋一一中國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鄉 1989
很難得的是在這兒可以找到此書. 很有緣份. 所以翻翻它. 根據它大略做出此"一些明末佛教研究"---我是外行者.
寫序者第二人是作者舊識"水月" 此"君"文中罵胡適 不過讓我讀一下胡適的原作: 胡適《廬山遊記》1928) 摘記憨山德清
一本書多少可以看出社會和文化 譬如說 我有興趣研究1987年的台灣 將來希望跟我的日記一起出版. 這本書的第二章"李卓吾的生平與佛教思想"的"前言"提到12月6日淡江大學中文系的"晚明思想與社會變遷"研討會會議前就將論文 集(草稿)出書(《晚明思想與社會變遷》(弘化叢刊第一種)---本書收入的《李卓吾的生平與佛教思想》是"重寫過的"......
---
致讀者
凡 例
第一卷 早期臺灣的歷史(從古代臺灣到清季開港前)第一章 近代人類學認知下的臺灣史前文化
1.1 臺灣先史時期的文化遺址
1.2 「臺灣人」族群的源流與分類
1.3 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第二章 荷西與明鄭時期的臺灣
2.1 荷西入主臺灣及其拓殖
2.2 明鄭時期的開發與經營
2.3 最後的攤牌──鄭清的和與戰
第三章 清領前期的臺灣開發與社會變遷
3.1 土地拓墾與區域開發
3.2 衝破網羅橫渡重洋的移民潮
3.3 民變迭起與分類械鬥
3.4 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特殊的郊行制度
第二卷 臺灣近代史(從清季開港後到日本撤出)第四章 清季後期的外力入侵與臺灣的相應變革
4.1 紛至沓來的列強侵擾
4.2 迎向世界的起步
4.3 臺灣的建省與劉銘傳的富強新政
第五章 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與臺灣社會變革情況
5.1 甲午戰爭與馬關議和
5.2 武士刀支配下的番薯及其武裝反抗
5.3 異族殖民統治下的政經文教措施
第六章 政治抗爭運動與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
6.1 近代臺灣本土社團的崛起
6.2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6.3 臺灣文化協會的活躍與沒落
6.4 戰雲密佈下之臺灣──皇民化運動
第三卷 臺灣現代史的戰後發展(自二戰後──2006年)第七章 戰後臺灣政治的變革與發展
7.1 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7.2 戒嚴下的政治改造與威權體制的建立
7.3 從風雨飄搖到政局穩定
7.4 蔣經國接班後的銳意革新
第八章 戰後臺灣之藝文活動和自由主義發展的趨勢
8.1 從反共文學、現代文學到鄉土文學的批判
8.2 近代臺灣美術的百年回顧
8.3 戲夢人生的百年風華──近代臺灣戲劇的發展
8.4 唱我們的歌──臺灣近代音樂發展滄桑錄
8.5 臺灣近代電影的百年浮沉
8.6 飆舞──林懷民與羅曼菲的舞蹈世界
8.7 自由主義在臺灣的緣起緣滅
第九章 解嚴後臺灣政治社會面相之觀察
9.1 過渡階段──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政權轉移
9.2 政黨輪替──陳水扁本土政權的確立
9.3 弊政下風起雲湧的各種社會運動
9.4 當代臺獨思想的崛起及其實際政治行動
第十章 破冰後兩岸的政經交流趨勢及其待解問題
10.1 破冰後的兩岸政治關係
10.2 破冰後兩岸相互依存的經貿網絡
10.3 當代兩岸文化交流與國家認同問題
第十一章 全球化與本土化交互衝擊下的當代臺灣處境
11.1 面對新局──從現代化到全球化
11.2 全球化潮流下的臺灣
----
致讀者
現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新書,是由東大圖書公司所悉心規劃和出版的,一本有關臺灣史的嶄新著作。
其目的是,準備提供給國內大專及技職院校,屬於大學階段成年者,「臺灣史」課程教學所使用的最新讀本。
本書內容突破一般教科書之窠臼,以新穎多元之內容,來彰顯臺灣歷史與文化之豐富內涵。這是本書有別於一般臺灣史之教科書的一大特色。
本書在詮釋體系上,兩位作者議定:撰寫自解嚴以來,當代臺灣社會大量湧現的各種新穎的學術課題。有關本書的這一部分,可說是當代臺灣現行歷史教科書,較少觸及的條目。本書的內容,即由此建構起來。
兩位作者都體認到,自解嚴以來的臺灣政局變化,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及兩岸的複雜關係,這些當代的現成歷史素材,書中均有深刻的論述。讀者當能體會,本書內容不會只是空洞的表述,或僅存概念性的歷史書寫。
因此,本書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呈現具有血肉鮮活和深情動人的歷史書寫。因為兩位作者有深刻感受和鮮明個性,也才能據以撰出此一新類型的臺灣史教科書。
雖然如此,在本書中所論述者,仍得力於學界既有成果的多,完全由兩位作者嶄新開創者少,但我們都願打開心胸,避免出現任何特定政治立場的詮釋觀點,也不妄 斷未定論的司法案件,以及不偏愛任何統獨的觀點或立場;甚至於包括兩岸敏感的統獨論述在內,本書也都在不避諱的加以論述之同時,不作任何偏袒,而是以史家 專業的態度,來進行分析,或據以進行高度思維性的相關論述。
所以,本書在問題意識的思考層次上,是深刻而細緻的;在持論態度上,雖仍相當嚴謹,卻能保有極大的開闊心胸,為史事當事人設身處地的設想,或為之留餘地的寬容及諒解,來撰述相關史實。
根據以上所述,讀者不難了解,兩位作者的撰書心態,整體來說,是充滿撰史熱情的;在題材的挑選上,也是百無禁忌的;但在專業上,則仍嚴格遵守客觀史家應有 的不偏頗立場,亦即,是以極冷靜的深刻思維,和處處懷著關愛自己鄉土同胞的心,來進行如此的新臺灣史書寫。
因此,此一新書的出版,既是在深刻描寫當代,也是在紀念當代和歌頌當代!同時,也藉此和當代讀者交流及對話。兩位作者雖能撰此新書,卻也非事事精通,和所 論皆對。因而,對於本書中,仍存在的知識空隙和見識不足,也已了然於胸;對於相關書寫內容,也隨時可能犯錯。
也因此,凡能讀本書,而指正其中論述疏失、記載資料有不確、或疏忽者,皆兩位作者史學之師,或難得請益之學友。而且,不論其身分是學生、初學者,或一般喜愛本書的普通讀者,兩位作者也會對其任何的指正,衷心感謝。
2008年元月
江燦騰 陳正茂
江燦騰 陳正茂
明末佛教研究
By 聖嚴明末佛教研究
books.google.com.tw明末之蓮池、藕益、弘贊、元賢諸大師,均有意 169 見聖嚴法師〈明末的中國戒律復興〉,收入《從傳統到現代一一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頁 152 〜 153 。 170 參南京大學陳永革的博士論文《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于君方博士,撰成的學位論文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Title | 觀音: 菩薩中國化的演變 |
Authors | 于君方, 陳懷宇, 姚祟新, 林佩瑩 |
Publisher |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Title | 明末佛教研究, Volume 1 Fa gu quan ji, Shengyan |
Author | Shengyan |
Publisher |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 |
胡適等遊廬山1928.4.7-4.10 1928.4.20補記
《廬山遊記》, 《新月》1卷3號(1928年5月10日);1928年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單行本, 1930年收入上海亞東圖書館的《胡適文存》三集卷2;1986年收入台北遠流出版社的《胡適作品集 》冊11...
用現在的話說,這篇新式「遊記」中包含太多的記述、(文化、佛教、孫中山遺囑.......)批判、考証、「明志」...等等,所以後人可以「各取所需」來附會或議論。
記人方面 ,高夢旦先生帶「高度器」去測各山,讓胡適有比較《指南》書中的數據。......令我印象深刻。
----
文中: 「自明以來,上流社會則受朱熹的理學的支配,中下社會則受朱元璋的「真命天子」的妖言的支配。二朱狼狽為奸,遂造成一個最不近人情的專制社會。」(後文用「朱子」。)
-----
到海會寺.....「並說還有普超血書《華嚴經》全部。.......」
「刺血寫經是一種下流的求福心理。深山勝地的名刹......中古時代教徒捨身焚身的瘋狂心理,便知刺血寫經已是中古宗教的末路 。.......憨山蓮池的中興事業也只是空費了一番手足,終不能挽救已成的敗局。佛教在中國只剩得一只飯碗,若干飯桶,中古宗教是過去的了。」
hc注 : 弘一法師請教印光法師關於切刺血寫經的書信往返,現在可以找到。
憨山德清(1546年-1623年),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謚號弘覺禪師,明朝安徽全椒人,臨濟宗門下,復興禪宗。
憨山生平以「憨山生平」爲範圍探討的專著有:徐頌鵬《中國明代佛教領袖一憨山德清的生平與思想》
徐頌鵬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han Te-ching: 1546-1623
Sung-peng Hsu
University Microfilms, 1978
654 pages
陳運星翻譯徐頌鵬對於憨山生涯所分之九個時期,其中的第六個時期,
*******
Title | 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 以晚明四大師為中心 |
Author | 見曄 |
Publisher |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 |
*****
江燦騰自學回憶錄 : 從失學少年到臺大文學博士之路 / 江燦騰著
臺北市 : 秀威資訊科技, 2009
櫛風沐雨話平生 / 江燦騰著
臺北市 : 商鼎文化出版 : 千華總經銷, 民82[1993]
目錄
工人博士-江燦騰的奮進人生- 本書目錄
第一章:吃苦長大~桃園大溪的童年記憶
第二章:失學童工浪跡台北~少年歲月的辛酸與愛情
第三章:啟動知識生命力~自學考取師大歷史系的奮鬥歷程
第四章:從工人到博士~抗癌勇士的堅毅與努力
第五章:「回首來時路」的喜悅分享~與江燦騰談知識、理性與生命力
正面思考的勇者 陳耀昌
真情告白 江燦騰
活出自己的生命 曹銘宗
感恩與感謝 許麗霞
江燦騰大事年表
序/導讀 《工人博士-江燦騰的奮進人生》
認識江燦騰先生已七年了,我都叫他江老師。記得第一次到他的竹北家裡採訪,我開車去,他在電話裡跟我說,到了他住的村子時,如果還找不到,問一下「江老師住在哪裡」就知道了。
江老師一直是我採訪、諮詢有關宗教、歷史的學者。我當主編時,他還是我邀稿的專欄作者。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撰寫他的傳記。
我想要說的是:這本書不是為了他寫的,而是為了他可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老師而寫的。我在這裡說的老師,指的是人生的老師。
你在生活上窮困、痛苦嗎?你在心靈上迷惘、無助嗎?甚至你面臨死亡的威脅嗎?這些人生的功課,都可以在江老師的現身說法中找到一些答案。
江老師的教學也與眾不同,他不教你認命,也不教你躲在宗教裡安身立命,他教你以追求知識、堅持理性的精神,活出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江老師作為這樣一個人生的老師,可以帶給很多人鼓勵和啟示。
有的傳記太過強調傳主在生活環境上的惡劣,甚至誇大一些人類本來就有的痛苦,讓讀者看了很有壓力,也沒有達到治療和鼓勵的效果。江老師遭受的困苦不遑多讓,但我希望讓讀者清楚看到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在書中除了寫他的故事,還直接呈現與他的對談。
當然,江老師即使是一個人生的老師,也有一些缺點,尤其是學界公認的「狂傲」,以及連他都不否認的「粗魯」。這些,我都寫在書裡,但也給他辯解的機會。
我比較喜歡謙虛的人,所以我曾跟他說:「你有什麼成就,應該讓別人來講,你自己一直講,反而讓人家覺得你愛吹噓。」我也告訴他:「你太過理直氣壯,反而無法讓人接受。」
但是,我的話作用不大,因為這是他的個性,而且我也無法否認,他只是說話口氣很大,其實並未吹牛。既然他說本性難改,我也就懶得理他了。
江老師抗癌過程中,得到社會很多幫助。他說,他回饋社會的方法就是勤於著作、批評時事。未來,他還要與癌症繼續搏鬥,我們都要祝福他,因為他活得愈久,回饋愈多。陳耀昌
幾 年前,我們的陳維昭校長打電話告訴我,要送一位歷史系的研究生來就醫,沒想到在急診室見到的病人是一位年過五十,年紀比我還大(雖然看起來比我年輕)的 「老生」,心想這麼老了,還唸研究所,精神實在可佩。後來才慢慢知道江燦騰先生雖然只是「研究生」,但已經是國內佛教史的權威,才知道江先生可佩的不只是 外在精神而已,肚子裡的東西也很令人肅然起敬,但一直等到看到這本傳記,才知道江先生的經歷還真是不尋常。
做為一個病人,江先生是我見過最具「positive thinking」(正面思考)的人,他的這種人格特質,其實反應在他的生涯的每一段(大概是青少年時期差點去「投水自盡的經歷」而大澈大悟「得道」的 吧)。譬如說,他唸師大夜間部歷史系時,早上六點半到飛利浦上班,下午三點下班,坐火車自竹北到台北,晚上十點多下課後再搭火車回竹北,再走路,凌晨一點 半返家,第二天六點以前起床,周而復始,這樣的日子,連續半年,就算很厲害了,而能連續五年,還有家務事,沒有「positive thinking」的信力,是做不到的。
江先生的治療過程亦是不叫痛、不抱怨,與醫護人員完全配合,說化學治療就化學治療、說放射就放射、說切骨頭就切骨頭、說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就移植,這也 是要有很大的「positive thinking」的信力才做得到的。而「positive thinking」說來應有兩種,一是對自己能掌握的,比較簡單;對必須和他人互動的,就複雜了,往往還要靠幾分運氣。特別是在癌症的治療上,往往幾乎同 樣的病,同樣的治療,同樣地配合醫療人員,偏偏就是有些病人倖存下來,得享高壽;而有些人仍然藥石罔效,仍然魂歸離恨天。徼天之倖,江先生屬於前者那幸運 的20-30%(以他的病情及現代醫療的成績而言),不但遠離了疾病(雖然付出了「長短腳」的代價),得到了博士學位,還出了傳記,也成為一個典範。
想當年我高中畢業,在填寫保送志願時,曾經心動想去唸台大歷史系,雖壯志未酬,或臨陣退出,但後來卻與台大歷史系頗有奇緣。除了有不少好朋友出身於此外, 與我亦師亦友的李敖先生,我負責在他死後把他的骨頭做成標本;兩年半前,為了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單騎深入遼東(海城),完成了我就任法醫學科主任之後的 「第一件差事」,而滴娟也是台大歷史系的。如今生平第一次為人寫序,江先生也是台大歷史系的,人生真是奇妙啊。
在經驗裡,病人在經歷過骨髓移植而治癒癌症後,都有「浴火重生」的感覺,他們往往表現出一種特別高貴的人格情操,比較樂於奉獻,樂於助人,樂於對社會的回 饋。以台灣男人的平均壽命而言,江先生大約還有二十年以上的日子,也許江先生能有更精彩、更不平凡的二十年,讓這本書只是江先生的「前傳」。就像世界三大 男高音的卡瑞拉斯一樣,做完骨髓移植治癒血癌之後,人生更為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