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下上周與譯者的一些討論:
《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 (Shaping History:Narratives of Political Change By Molly Andrews) 2007,陳巨擘譯,台北:聯經,2015
2015.6.8 陳巨擘先生贈書。相談夢想。
我這搞翻譯的人,瞥見一些可以討論的字眼翻譯:Narratives :敘述 或敘事 (章名)。
tell-able:有說服力的(介紹首頁)、能夠講出 (p.12)、
tell-ability :講述能力(p.28)
"顛覆性(counter-story)上頭" (p.69)
第8頁的"內部性批評者 (connected critic) ,似乎是社會學界的專門用語
以上的問題,陳兄說:
也一向扮演批評者的角色。這只是猜想。
我:昨天想過connected 有點雙關。用"圈內人"尚可。
以上的問題,陳兄說:
HC: 謝謝你提的那些問題,因其中有些是聯經的編輯改的,我說:我想一下,Connected critic 可能指:他倆平時在社群網站等,都是連結的,他的這位朋有,我也不知如何回答。 我在四月拿到書後已送了一本校訂稿給那個編輯, 他說再版的時候會修正。現在只能希望這本書還有再版的機會。
陳兄:用口語說就是圈內人,例如民進黨資深黨員對民進黨的批評,他的批評事出於善意,要讓這個黨更好, 但卻因而常常會被同黨的人貼上標籤。補充一點,由於這個資深黨員是圈內人,對民進黨的瞭解甚深, 所以他的同夥就會更覺得他在背判叛個黨。
我:昨天想過connected 有點雙關。用"圈內人"尚可。
我要提242頁的板球測試部分:Tebbit,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Los Angeles Times, said: "A large proportion of Britain's Asian population fail to pass the cricket test. Which side do they cheer for? It's an interesting test. Are you still harking back to where you came from or where you are?"[2]
黑體是"提到或回憶",採用"回憶"過去和現在的地方, 有點奇怪。
陳兄:中文應該是「心繫著的是出生的地方或是現在所處的地方」
A Connected Critic: The Practice of Social Criticism
www.emonastery.org/files/art/critic/4criticism.html
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
Shaping History:Narratives of Political Change
- 作者: 茉莉‧安德魯斯
- 原文作者:Molly Andrews
- 譯者:陳巨擘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經歷重大政治變遷之後,人們開始形塑歷史;
形塑自己的歷史,形塑國家社會的歷史,
這是轉型正義的核心課題。
但是,某些敘述為什麼比其他敘述更被重視?
誰決定了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有資格敘述?
誰決定了誰有資格聆聽並保存敘述?
又有誰能真的聽到沉默裡的故事?
難道有某些正義比其他正義更正義?
當我們述說自己的生活故事時,就是間接地在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世界觀。但是,為何有些故事存留下來,有些卻湮沒無蹤?「事實」並不會為自己講話,而是我們選擇了某些「事實」,然後希望它們經由我們的選擇向我們講話。
但是,我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述說我們的故事?
什麼因素讓我以某種特定觀點而不是其他觀點去闡釋我們這時代的事件?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那些事件的關聯?我們有多積極投入去影響我們的政治環境?我們認為改變我們生活最主要的力量是什麼?我們認為自己屬於哪個團體或哪些團體?以及這如何影響我們理解政治世界?
茉莉‧安德魯斯在《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中收錄許多引人入勝的個案故事,透過獨特的視角去觀察近數十年來的重大政治變革,同時展現出「如何敘述政治世界」的可能性和挑戰。
她選取四個不同國家的許多個案──英國的社會正義問題、美國的「後911愛國主義」、德國人對於拆除柏林圍牆的反應、證人在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面前如何承受壓力提供證言──採用新穎手法深入分析歷史和個人生活經歷之間的關係,洞察重大問題之爭議。
茉莉‧安德魯斯在每一項個案研究裡,探討這些人在講述自身生命故事時所透露的、他們堅信的政治世界;同時嘗試辨識出,哪些範圍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脈絡,會使得某些故事成為比其他故事「更有說服力的敘述」(tell-able)。
形塑自己的歷史,形塑國家社會的歷史,
這是轉型正義的核心課題。
但是,某些敘述為什麼比其他敘述更被重視?
誰決定了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有資格敘述?
誰決定了誰有資格聆聽並保存敘述?
又有誰能真的聽到沉默裡的故事?
難道有某些正義比其他正義更正義?
當我們述說自己的生活故事時,就是間接地在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世界觀。但是,為何有些故事存留下來,有些卻湮沒無蹤?「事實」並不會為自己講話,而是我們選擇了某些「事實」,然後希望它們經由我們的選擇向我們講話。
但是,我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述說我們的故事?
什麼因素讓我以某種特定觀點而不是其他觀點去闡釋我們這時代的事件?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那些事件的關聯?我們有多積極投入去影響我們的政治環境?我們認為改變我們生活最主要的力量是什麼?我們認為自己屬於哪個團體或哪些團體?以及這如何影響我們理解政治世界?
茉莉‧安德魯斯在《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中收錄許多引人入勝的個案故事,透過獨特的視角去觀察近數十年來的重大政治變革,同時展現出「如何敘述政治世界」的可能性和挑戰。
她選取四個不同國家的許多個案──英國的社會正義問題、美國的「後911愛國主義」、德國人對於拆除柏林圍牆的反應、證人在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面前如何承受壓力提供證言──採用新穎手法深入分析歷史和個人生活經歷之間的關係,洞察重大問題之爭議。
茉莉‧安德魯斯在每一項個案研究裡,探討這些人在講述自身生命故事時所透露的、他們堅信的政治世界;同時嘗試辨識出,哪些範圍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脈絡,會使得某些故事成為比其他故事「更有說服力的敘述」(tell-able)。
作者:茉莉‧安德魯斯(Molly Andrews)
東倫敦大學(Univerisity of East London)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及政治心理學(Political Psychology)教授、敘事研究中心(Centre for Narrative Research)共同主持人。近二十餘年的研究工作關注「個人生命史敘述(自傳、回憶錄)與社會變遷的交叉點」,尤其著重個人對「自身政治觀點以及社會角色」的敘述方式。已出版專書包括Lifetimes of Commitment: Aging, Politics, Psychology(2001)、Narrative Imagination and Everyday Life(2014)。
譯者:陳巨擘
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社會學系博士肄業,曾任巨流圖書公司、政治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譯有《後殖民主義》、《社會科的戰爭》等書,目前在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從事成人教育工作。
東倫敦大學(Univerisity of East London)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及政治心理學(Political Psychology)教授、敘事研究中心(Centre for Narrative Research)共同主持人。近二十餘年的研究工作關注「個人生命史敘述(自傳、回憶錄)與社會變遷的交叉點」,尤其著重個人對「自身政治觀點以及社會角色」的敘述方式。已出版專書包括Lifetimes of Commitment: Aging, Politics, Psychology(2001)、Narrative Imagination and Everyday Life(2014)。
譯者:陳巨擘
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社會學系博士肄業,曾任巨流圖書公司、政治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譯有《後殖民主義》、《社會科的戰爭》等書,目前在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從事成人教育工作。
Shaping History
Narratives of Political Change
AUTHOR: Molly Andrews
Featuring extraordinary personal accounts, this book provides a unique window through which to examine some of the great political changes of our time, and reveals both the potential and the challenge of narrating the political world. Molly Andrews' nov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biography presents in-depth case studies of four different countries, offers insights into controversial issues such as the explosion of patriotism in post -9/11 USA; East Germans' ambivalent reactions to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the pressures on victims to tell certain kinds of stories while testifying before South Africa's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lifelong commitment to fight for social justice in England. Each of the case studies explores the implicit political worldviews which individuals impart through the stories they tell about their lives, as well as the wider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which makes some stories more 'tell-able' than others.
Read more
Reviews & endorsements
"This is an inspiring book. It seamlessly weaves together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with the human stories, gathered in in-depth interviews, of people deeply engaged in important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events. The concerns of the interviews range from identity, to commitment to causes and the moral meaning of actions. This is an important scholarly book that is a pleasure to read."
- Ervin Staub, author of The Roots of Evil: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Other Group Violence (Cambridge, 1992) and The Psychology of Good and Evil: Why Children, Adults, and Groups Help and Harm Others (Cambridge, 2003)
Table of Contents
1. History, biography and political narratives
2. Reflections on listening
3. England: stories of inspiration
4. The United States: narratives of patriotism
5. East Germany: the contested story
6. South Africa: told and untold stories
7. Questions and endings.
2. Reflections on listening
3. England: stories of inspiration
4. The United States: narratives of patriotism
5. East Germany: the contested story
6. South Africa: told and untold stories
7. Questions and endings.
致謝
第一章 歷史/傳記/政治敘述
舊故事/新故事
政治敘述的力量
第二章 有關聆聽的省思
建構聽眾
研究與欲望
述說和可述說性
傾聽已述說的和未述說的故事
「賦權敘述」的迷思
第三章 英國:激勵人心的故事
追求激勵人心的故事
研究的脈絡
為什麼是生命史?
形成激進思想的故事
堅持信念
我們的書信
進入與退出生活
第四章 美國:愛國主義的敘事
「我的」國家:人稱代名詞的複雜性鎮波灣戰爭期間一個鄉鎮的愛國主義經驗
好公民
愛國主義及其不滿
終止「越南症候群」
停格的9/11事件
復活國家敘事
回顧停格之前的時間
第五章 東德:有爭議的故事
原始研究計畫的背景
建構/被建構的聽眾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內的異議活動分子與內部批評者
追尋可敘述的過去
認同、想像與圍牆
世代的問題
寬恕和重寫過去
第六章 南非:已說出的與未說出的故事
南非,生命歷程與政治想像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奇蹟」
談話治療?
個人和歷史的敘述:集體記憶的形成
第七章 問題與尾聲
渴望道德劇
開頭和結尾
個人的身分認同與想像的共同體
經過一段時期的政治敘述
參考書目
第一章 歷史/傳記/政治敘述
舊故事/新故事
政治敘述的力量
第二章 有關聆聽的省思
建構聽眾
研究與欲望
述說和可述說性
傾聽已述說的和未述說的故事
「賦權敘述」的迷思
第三章 英國:激勵人心的故事
追求激勵人心的故事
研究的脈絡
為什麼是生命史?
形成激進思想的故事
堅持信念
我們的書信
進入與退出生活
第四章 美國:愛國主義的敘事
「我的」國家:人稱代名詞的複雜性鎮波灣戰爭期間一個鄉鎮的愛國主義經驗
好公民
愛國主義及其不滿
終止「越南症候群」
停格的9/11事件
復活國家敘事
回顧停格之前的時間
第五章 東德:有爭議的故事
原始研究計畫的背景
建構/被建構的聽眾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內的異議活動分子與內部批評者
追尋可敘述的過去
認同、想像與圍牆
世代的問題
寬恕和重寫過去
第六章 南非:已說出的與未說出的故事
南非,生命歷程與政治想像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奇蹟」
談話治療?
個人和歷史的敘述:集體記憶的形成
第七章 問題與尾聲
渴望道德劇
開頭和結尾
個人的身分認同與想像的共同體
經過一段時期的政治敘述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