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錢新祖三書《 中國思想史講義 》《思想與文化論集》《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

$
0
0

因為住臺大附近,所以2013.10就匯集錢新祖二書。
2014.6  忘了參加陳忠信兄與傅教授談錢新祖。隔天,他來參加我們的聚會,稍為介紹,我才知道第3本書已出版。2014.6.23 午後逛出版中心,看《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翻譯者的後記,決定買它。後來知道余英時先生有長篇批評.....

 錢新祖1986原著《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宋家復譯,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近日讀余英時對該書的書評長文《重訪焦竑的思想世界》(收入《人文與理性的中國》113-54),基本上完全推翻錢的"重構".....很有功力的書評。

本書有索引,不過查"陳進"等等,發現頁數都不對。
有些翻譯字眼可以討論一下: (未查原英文)
第10頁的pigeonholing 翻譯成鴿巢歸架式很可能是錯誤的。請查pigeonhole:整理或限制.....
----
第126 頁 "冷酷的邏輯"是否為cold logic?
126/132頁的self-possessing 翻譯成自存自有
self-possessed 的意思:Calm, confident, and in control of one’s feelings; composed.

Adj.Straightforward, self-possessed, open, see 侃侃 [kan3kan3]↓.
----
179頁的兩個字眼和其反意的翻譯很可討論:
other-generated and other-erasing  翻譯成創生他者和磨滅他者。考慮"他者-創生和他者-磨滅"。
更有意思的是本書多處提到自我磨滅,應該是self-erasing 的翻譯。
不過古書中可能以"自滅"等表示之---這是猜測......
----
294頁 末2-3行: "新儒思想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神秘願景"
vision 在企業管理等翻譯為願景無可厚非。 此處為天人合一的神秘境界等?





  • 书名: Chiao Hung and the Resturing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
  • 作者: Edward T. Ch'ien
  • 丛书: no
  • 页码: 387
  • 书籍格式: PDF 
  • 出版时间: 1986


  • 但是因為朱子的「詩集傳」全用「諧韻」這個名詞,全沒有提到「古音」,又因為吳的書有的早已失傳,也有的不容易得,所以十六世紀初已有一種討論,嚴厲批評朱子不應當用「諧韻」這個詞。1580 年,有一位大學者,也是哲學家,焦竑(1541—1620),在他的筆乘裏提出了一個理論的簡單說明(大概是他的朋友陳第(1541—1617)的理論),以為古詩歌裏的韻腳,凡是不合近世韻的本來都是自然韻腳,但是讀音經歷長時間有了變化。他舉了不少例來證明那些字照古人歌唱時的讀音是完全押音的。  的朋友陳第做了許多年耐心的研究,出了一套書,討論好幾種古代有韻的詩歌集裏幾百個押韻味的字的古音。這套書的第一種,「毛詩古音考」,是1616年出的,有焦竑的序。  陳第在自序裏提出他的主要論旨:詩經裏的韻腳照本音讀全是自然押韻的,祇是讀音的自然變化使有些韻腳似乎不押韻了。朱子所說的「諧韻」,陳第認為大半都是古音或本音。  他說:「於是稍為考據,列本證旁證二條。本證者詩自相證也。旁證者採之他書也。」  為了證明「服」字一律依本來的古音押韻,他舉了十四條本證,十條旁證,共二十四條。他又把同樣的歸納法應用在古代其他有韻文學作品的古音研究上。為了求「行」字的古音,他從易經有韻的部分找到四十四個例,都與尾音-ang的字押韻。為一個「明」字,他從易經裏找到十七個證據。----中國哲學裏的科學精神與方法(胡 適 1959) The Right to Doubt in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譯者徐高阮



    《 中國思想史講義 》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作者:錢新祖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3/
       本書為錢新祖先生極具個人見解的中國思想史,不同於一般哲學史或思想史教科書機械式的綱舉目張,書中每講都直接進入哲學問題,展開討論分析,盡顯洞見。 例如論中國思想的起源,直指人文主義的稱說所涉及的是中西對天人關係構想的不同。作者有紮實的中西學術基礎,又能跳出各自的思考局限,從對比中彰顯中西思 想傳統的特色,在書中發展為一種自覺的跨文化比較分析措辭手法,在現今全球化的語境中,特別值得參考。
    作者簡介
    錢新祖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博士,曾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校任教,並 協助創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一九八○年代率先將當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介進入專業的中國思想研究領域、廣泛影響及於中文世界人文 社會學圈。其文章經常發表在也是他幫忙建立的《當代》、《臺灣社會研究》期刊上,所譯鑄的「時空性」、「相互主體性」、「比較分析的措辭」等重要觀念用語 至今仍膾炙人口。

    目錄

    編者前言
    張亨先生序
    梅廣先生序
    第一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係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上)
    第二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係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中)
    第三講 人文主義在天(神)人關係中的問題性:
        韋伯黑格爾式論中國歷史文化之解體性批判(下)
    第四講 《論語》中的「仁」及對話文學
    第五講 孟、荀論心、情、性(上)
    第六講 孟、荀論心、情、性(下)
    第七講 墨子:「兼愛」說所比喻呈現的客觀化思想模式
    第八講 老子:道與「無為」
    第九講 莊子:「齊物」與「兩行」
    第十講 老莊的「道」及其語言觀
    第十一講 《大學》與《中庸》:「修身」與「本性」
    第十二講 《易經》中的「生生」觀念與共鳴式思想
    第十三講 印度的佛學(上)
    第十四講 印度的佛學(下)
    第十五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
    第十六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
    第十七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II)
    第十八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IV)
    第十九講 佛學的來華與華化(V)
    第二十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上)
    第二十一講 周敦頤與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下)
    附錄 壹、中文上課大綱(syllabus)暨期末考題
    貳、英文上課大綱
    參、臺北,香港,芝加哥──錢新祖先生行述
    肆、錢新祖(Edward T. Ch?ien)生平簡歷自序






    思想與文化論集
    替代書名:Essays in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作    者:錢新祖
    裝訂/頁數: 平裝 / 464頁
    版次: 初版
    規格(高/寬/厚): 21*15*2.2cm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13/
    近三十年臺灣思想文化界思索的主題,在本書可讀到錢新祖老師的先見之明
    儘管錢老師已離開這個世界,但他的思想之於臺灣社會,仍未遠離

    本 書收錄了錢新祖教授從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撰述的中英文論著共二十六篇,內容涵蓋思想史論與文化批評。錢氏積極參與中文學術文化界的對話,從其留下的眾多 論述,可以清楚看出近三十年來臺灣思想文化問題發展的延續性軌跡,進而感受到作為思想者的錢氏對其當下時空毫不苟且的反思。錢氏一生看重「語言」之於人類 存在的重要性、渴望揉和多元文化價值而亟欲創造一種新語言,本書特別收錄的英文論文,為此留下了重要的紀錄。


    編者前言
    鐘月岑、宋家復、李卓穎、陳秀芬

    《錢新祖集》第二卷收錄了錢新 祖從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撰述的中英文論著共二十六篇,其中有已在學報期刊發表過的專論、為報章雜誌撰寫的雜文、訪問、筆談,以及若干篇並未發表過的文 字。《錢新祖集》第一卷《中國思想史講義》凝鑄了錢新祖老師在課堂上的學思風采,但是當年能有機緣親身見聞的學生到底仍是少數;在課堂外,一般學術文化界 對錢新祖認識的主要來源,其實是本書《思想文化論集》中這些思想史論與文化批評。

    這次的編輯,概略分為「中文論文」、「英文論文」及「附 錄」三大類。編者建議初次接觸錢新祖文章的中文讀者不妨由「附錄」部分開始閱讀。這部分中收錄有錢新祖自述求學心路歷程的訪談紀錄(〈訪錢新祖老師〉), 以及針對教育、思想、文化乃至政治議題的時論文章(各篇撰述緣由或見於各篇首頁編者腳註說明),因為原本就是以中文撰寫,設想的讀者也比較廣泛,所以可讀 性特別高。讀者們如今一方面應該可以看出臺灣近三十年來問題發展的延續性軌跡,另一方面感受到錢新祖作為一位思想者對於當下時空毫不苟且的反思。兩篇英文 書評文類因不屬一般論文,所以將其歸類於此,但不同於一般書介,皆提出其特殊觀點。

    第一部分「中文論文」,是以文章發表撰寫的順序排列, 可以與《中國思想史講義》裡的相關講述相互參照、補充。其中〈近代人談近代化的時空性〉一篇,大概是錢新祖在臺灣學界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字;〈儒家倫理所 期許的普遍性〉其實是未完稿,所以文章結尾的缺隙與符號並非排版校對之誤;〈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原是篇錢新祖英文著作的中文摘要,但若是讀成錢新 祖對自己一九八六年出版此書多年後之個人心得,倒也符合他常說「作者本人在作品完成之後,只是對於作品並不擁有詮釋特權的另一位讀者」的道理。

    七 篇英文論著之中,有三篇乃是本書已收中文論文的前身。說「前身」,是為了強調這些文章在中英兩種語言之間的對應關係不僅於「底本與翻譯」而已。在錢新祖的 論述著作中,英文文本與中文文本其實有它各自的生命與身體,彷彿前世今生一般,後生者來自於前身但又有所增長變化(比對之下錢的中文論文幾乎都是「改 寫」),但前身又有其前身(而英文論文又來自於錢的中文背景的改弦易轍)。如果說有甚麼是穿越於前世今生的一貫之道,或許是錢新祖對「語言」之於人類存在 的重要性的體會、以及對於新的語言的追求渴望。基於此想法,編者們決定將這幾篇英文論文完整收錄此書中。

    英文論文部分的末三篇都是從未出 版的稿件,一篇是研究計畫,兩篇是程度不等的未完稿,但是都顯示出錢新祖在「焦竑與宋明思想史」研究告一段落之後,已經不斷在思考下一步:是該轉換到自己 也很感興趣的魏晉思想研究?或是進一步發展比較分析措辭的理論架構?還是從晚明中國領域轉個彎進入耶穌會士的跨文化心態語境?然天不假年,人事乖舛,現已 無從聽到錢新祖的來生說法了!
    編者前言

    中文論文
    近代人談近代化的時空性
    新儒家之闢佛――結構與歷史的分析
    佛道的語言觀與矛盾語
    儒家倫理所期許的普遍性
    中國的傳統思想與比較分析的「措辭」(rhetoric)
    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
    公案、紫藤與非理性
    儒家傳統裡的「正統」與多元以及個人與「名分」
    朱陸的「讀書」之爭與新儒家所講求的知識與道德
    《肇論》裡的「虛」與「空」

    英文論文
    Chiao Hung and the Revolt Against Ch'eng-Chu Orthodoxy: The Left-wing Wang Yang-ming School as a Source of the Han Learning in the Early Ch'ing



    • 作者: 錢新祖
    • 譯者:宋家復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2014/  本書雖以焦竑一人的思想為焦點,但絕非一般意義下的思想傳記
        而將焦竑思想作為明中葉以來新儒思想內部演變的縮影
        突顯中國近代思想史自晚明至於前清的發展特色與重大轉折

        全書透過對於焦竑思想的系統性以及其在晚明與清代初期思想脈絡中的「時空性」(placedness)之分析來探討傳統中國近世思想史上的三大問題:一、晚明新儒學者內部「三教合一」運動的獨特性;二、程朱與陸王之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三、清代初期「漢學」的「論述意義」(discursive significance)。這三大問題息息相關,所顯示的是新儒內部思想的「重構」(restructuring)。

        這種「重構」涉及一系列的相應變化──在形上學與宇宙論方面有日本學者山下龍二所說的理氣一元的「気の哲学」的出現,在本體論上有心性二元的瓦解,在知識與修身論上有人心、道心二心說的崩潰,在語言觀上則因對於名實之間關係的反思而產生一種與釋道兩家以及古典儒家都不相同的「神祕懷疑論」。

      作者介紹


      譯者簡介

      宋家復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現任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目錄

      謝辭

      第一章 問題
      正名
      宗教折衷:晚明時期從傳統出發創新
      新儒思想的驅力

      第二章 其人
      家庭背景與早年教育
      與泰州學派的關連
      作為一位「狂禪」
      政治參與與辨章學術
      退休

      第三章 一個折衷思想家對程朱正統的批判
      「太嚴」與「陋」
      「支離」、「強制」與「鄉愿」
      孟子與偏離
      三教:真理與不真理

      第四章 神祕主義與多元主義
      焦竑思想中的語言與真實
      偏離古典儒學的規範
      與佛教及道教的交會
      作為多元主義的神祕主義:焦竑與文本性的問題

      第五章 一套綜合的新儒思想之為重構的新儒思想
      天、性與道
      心與情
      學與聖人

      第六章 新儒思想的重構

      附錄:焦竑所編撰的各種著作
      重要書目
      索引
      譯者跋

      譯者跋

        翻譯是一種詮釋與理解,但是這本《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的翻譯,對我來說,更是一份心意與無奈。作者錢新祖先生是我在臺大讀書時的老師,1987 年起,我有幸先在課堂上感受到他學問思想的真誠與細緻,才下定決心一字一句地攻讀他這本「惡名昭彰」的專著。當時為了壯膽,還組織了讀書小組,希望靠著集體智慧,看看能不能讀懂這本書?那年一起苦讀的朋友們,現在已經多半消失在彼此人生的歧途中了!但若是沒有當年的囫圇吞棗,就沒有今天這個譯本的基礎。錢老師作古近二十年以來,我海內外繞了一圈,卻再也找不到那個在閱讀寫作上讓我心服口服的老師了!只能靠著重讀這本書,重溫與錢老師一起思辨的苦樂。這是作學生的一番心意。無奈的是,這些年來環繞著錢新祖其人其書的閒話從未間斷,可惜《焦竑》一書始終沒有中譯本出現,以致有些想實事求是的朋友們不免向隅之苦。我不是一個好的譯者,因為我打從心底就不想要大家只讀中譯本,而不讀我覺得無可取代的英文原本,但是基於上述的心意與無奈,只好野人獻曝地提供出這個譯本。它只是一座橋樑,一個誘餌,如果能激發中文讀者一絲一毫的好奇與不滿,因而去找原書返本歸真,於願足矣!
    -----天末彤雲黯四垂──記錢新祖先生二、三事/傅月庵
    得知錢先生過逝消息的那天,正是寒流掩襲台北的時候。下班時,車過忠孝橋,臨窗遠眺,江闊潮淺,山小暮重,河中沙洲幾隻失群的野鳥不時低頭覓食,正是一派蕭索的寒冬景象,不知怎地,忽然想起王國維「天末彤雲黯四垂,失序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的詞句,心中驀然一陣悲愴,久久無法自已。想起自己在台大前後四年的時間,意氣自使,總是得過且過,所以最後草草也無法了事,沒拿到學位便離開了。唯一真正稱得上用功的,也就是在修錢先生這門課的短暫時間裡。如果說當時有夢,錢先生該也是驅策我努力築夢的人之一,如今人夢俱去,欲覓無蹤,雖說浮生若夢,過往皆是旅途的一程,無從也無須深究,然而想起這些人與事,如露亦如電,卻也不禁有著「為歡幾何」的沉重疑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