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陳奇祿 (1923-2014) 《臺灣風土》《民族與文化 》

$
0
0






臺灣風土(全四冊)
臺灣風土(全四冊)



《臺灣風土》
為1947-1955《公論報》副刊〈臺灣風土〉(陳奇祿主編,共刊195期)之重新分類整理.分四大類:「文獻與歷史」、「考古與原住民」、「民俗與民間文學」、「漢詩與旅記雜文」;為臺灣研究之極重要文獻.

陳奇祿主編 台灣風土史料完整重現







陳奇祿主編的「台灣風土」終於整理成書,但他因行動不便,無法出席發表會。(本報資料照片)
陳奇祿主編的「台灣風土」終於整理成書,但他因行動不便,無法出席發表會。(本報資料照片)

1948年至1955年台灣人類學泰斗陳奇祿擔任《公論報》「台灣風土」專欄主編,出刊的195期刊錄了國分直一、方豪、楊雲萍等超過百位中日專家撰寫的台灣歷史地理、風俗文物、掌故軼聞、宗教、藝術作品等,是台灣學研究的先聲。這些珍貴史料被遺忘一甲子,如今彙整出版《台灣風土》4大冊共150萬餘字。
《台灣風土》由《鹽份地帶文學雜誌》總編輯林佛兒擔任主編,高師大退休教授李若鶯協助編務,將陳奇祿親自提供的舊報珍藏,重新翻攝、打字、整理。這個計畫2012年初啟動,昨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行發表會,台南市長賴清德、台博館館長陳濟民、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及文壇人士共襄盛舉,不過高齡91歲的陳奇祿不克前往,由孫子陳建文代表。
陳奇祿1923年生於台南將軍鄉,3歲起隨父母長住中國,中學畢業後赴日就讀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年後回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政治系,副修經濟,1948年畢業後返台出任《公論報》國際版主編兼「台灣風土」專欄主編,也因此結識陳紹馨,楊雲萍及日籍學者金關丈夫、國分直一等人。陳奇祿1949年進入台大任教考古人類學系,1951年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深造人類學。
陳奇祿在台大歷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76年獲選中研院院士,1981年出任首屆文建會主委。政治經濟出身,卻以民族學、考古學樹立斐然成就,陳奇祿曾說過,主編「台灣風土」專欄改變了他的一生。
葉澤山表示,陳奇祿2004年接受國史館口述歷史時表示,擔任「台灣風土」專欄主編改變他的一生,讓他投入民族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未能將這些文章彙整成冊讓他感到遺憾。林佛兒得知陳奇祿心願,寫計畫報上文建會,唯因人事更替,苦無下文,終於在台南市政府支持下出版。
《台灣風土》將文章分門別類收在「文獻與歷史」、「考古與原住民」、「民俗與民間文學」、「漢詩與旅記雜文」4大類,儼然是小型學術研究發表。書中可以見到如楊雲萍1949年發表〈台灣研究必讀書十部〉、林衡立1951年發表〈阿里山名稱考〉,還有1948年起由石鐵臣、國分直一和陳麒等陸續發表「台灣原住民工藝圖譜」等。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表示,「台灣風土」專欄「為戰後的台灣建立一套知識體系」,陳奇祿匯集了當時《台灣博物》和《民俗台灣》的學者群,加上1947年大陸中研院和故宮的學者與典藏品抵台,「陳奇祿的中文好,也整合這些來自大陸的專家,至今這套書的內容仍引領我們走進台灣學的研究領域。」
林佛兒指出,出版《台灣風土》遇到的挑戰,就是報紙泛黃、字跡和圖片模糊,摺疊處和報邊文字多不可辨認,為了補充缺漏,踏遍有收藏「台灣風土」報章的圖書館,過程繁複沓雜。
陳奇祿之孫陳建文說,祖父的身體尚好,唯行動不便,「他非常高興終於出書,這是他多年來的心願,因為裡頭有許多學者的心血。」


陳奇祿主編《臺灣風土》1948與2013今昔對照



陳凱劭立石鐵臣、國分直一、金關丈夫都是陳奇祿的老師輩人物了(國分直一就直接是陳奇祿老師,還介紹後來的夫人給陳奇祿)。
我在想,這可能不是疏忽把「立」字漏了,也許有可能,當年1948年不允許日本人投稿出版了(上級有出版審查),才弄了一個「石鐵臣」的名字敷衍一下。


楊燁也有可能是立石自己要求的,1948.7.5.這篇只有〝鐵臣〞



楊燁國分直一與石鐵臣





楊燁 1948.10.25.立石鐵臣、金關丈夫、國分直一


1948與2013立石鐵臣『遊於海河之境』局部,今昔對照。

相片:立石鐵臣寫淡水海浴場1948年8月16日《臺灣風土》『遊於海河之境』,可看出立石鐵臣漢文的造詣,文字和情境描寫充滿感染力,令人直欲同臨其境,還配有一幅傳神的插圖。  1948與2013立石鐵臣『遊於海河之境』局部,今昔對照。


























Hanching Chung沒考慮影印出版?

楊燁臺南市文化局已重新編排出版了

Hanching Chung重新編排是錯誤做法,下策。

楊燁影印更糟

Hanching Chung為什麼? 臺大出版線裝書掃描檔當教科書,效果不錯。

楊燁原版是報紙

Hanching Chung現在技術可處理。
楊燁您覺得公部門願意為〝臺灣〞的文獻花多少預算呢?
Hanching Chung這案子由臺大教授申請國科會/文化部案子或可行,參考他們處理臺靜農等的《中國文學史》....當然,你說得也有道理。我認為保留原始檔更重要。台南市政府應該散布其電子檔。




民族與文化 》,陳奇祿, 黎明文化, 1981

陳怡真《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精)》國史館 2004


本書是陳奇祿先生的口述訪談紀錄,全書內容依其人生歷程分為四個階段,從陳先生年輕時代的求學過程、到主編公論報台灣風土副刊,開始接觸台灣研究,進而研 究台灣原住民之人類學等學術工作,後來出任文建會主任委員,負責規畫台灣整體文化建設工作,推動文化資產保護法,提高台灣文化內涵與境界。撰者陳怡真小姐 以高雅的文筆,述說陳院士的生平事蹟和內心世界,將其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眼前。這本書不只是瞭解陳院士的入門書,更是認識變動年代的台灣及其同時代學術 界、藝文界的一本好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奇祿
臺灣人類學家
性別
政黨
籍貫臺灣臺南
出生1923年4月27日
學歷
相片:立石鐵臣寫淡水海浴場1948年8月16日《臺灣風土》『遊於海河之境』,可看出立石鐵臣漢文的造詣,文字和情境描寫充滿感染力,令人直欲同臨其境,還配有一幅傳神的插圖。  1948與2013立石鐵臣『遊於海河之境』局部,今昔對照。
  • 汕頭市立第一小學
    (1930年)
  • 汕頭市立第一中學
    (1935年)
  • 鼓浪嶼英華書院(初中三年級)
    (1938年)
  • 鼓浪嶼英華書院高中部
    (1942年)
  • 東京第一高等學校
    (1943年)
  • 上海聖約翰大學
    (1944-1948年)
  • 美國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951-1953年)
  • 英國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
    (1963-1964年)
  • 日本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
    (1966年)
經歷
  •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1960-1991年)
  • Visiting Professo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69-1970年)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1972-1977年)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1973-1977年)
  •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1975-1977年)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1-1988年)
  •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1996-1997年)
  • 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90-1996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1976年第11屆)
陳奇祿1923年4月27日-),臺灣人類學家。現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院士、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

[编辑]生平

1923年4月27日生於台灣台南,於1976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81年1988年擔任中華民國文建會主任委員。

[编辑]著作

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
蓬車與明星密特,布朗,陳奇祿,Margaret,,Brown,Muriel新亞1960
北美洲印第安人陳奇祿不詳1974
民族與文化陳奇祿黎明文化1981
臺灣土著文化研究陳奇祿聯經1992
文化與生活陳奇祿允晨1994
台灣山胞物質文化陳奇祿、徐瀛洲、徐韶韺、李莎莉、徐韶仁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1994
中國傳統年畫論集陳奇祿、昌彼得、吳哲夫、黃天橫、楊林寶璧、三宅教子、潘元石、川瀨健一東洋思想研究所1995
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陳奇祿南天1996
臺灣排灣群諸族木彫標本圖錄陳奇祿南天1996
生活雜誌精粹薛曼、陳奇祿,Scherman,David Edward時代公司1996
社會人類學伊凡普里查、陳奇祿、王崧興,Evans-Pritchard,E. E.唐山1997
從帝大到臺大陳奇祿國立臺灣大學2002
陳奇祿書畫集陳奇祿、林金悔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
臺灣風土:臺灣原住民諸族的傳統工藝:陳奇祿書畫集陳奇祿正因文化2006

[编辑]資料來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