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0

林義雄:「只有香如故」遺書,叫人不忍卒讀;去國懷鄉─林義雄遊學雜記 1991/2000; 公投是耍弄人的惡作劇2013

$
0
0

江春男:林義雄的家書

林義雄開始無限期禁食,無數人受到良心震撼,被他的決心嚇壞了。這種行動,必須從他一輩子的生命脈胳中,才能理解。但他的訊息清晰而精練,就是「守護民主,停建核四」這八個字。

「如果絕大多數國家主人主張停建核四,掌權者卻仍有辦法以不光明的手段凌鴐民意,續建核四,那麼,我們的民主體制,就失去正常功能。而失去功能的民主體制,就 不可能保護我們免於暴政的欺凌,更不可能形成共同的國民意志,去面對未來的內外挑戰。」這道理是不辯自明的,但如何實踐,是另一回事。

他對「非武力抗爭」的理論和實踐很有心得,這種抗爭要求誠實,公開,互信,堅忍,和平,寬恕和勇敢等特質,在團體培養一股氣氛,有助於抗爭者優良品質的薰陶與提昇。而且,在抗爭成功後,抗爭者和壓迫者,心中不會有互相仇恨的情緒。

在「只有香如故」的家書中,有「爸爸死了怎麼辦」一文,他交待女兒後事:「爸爸一斷氣,就馬上用當時睡著的床單包起來,即刻請會從心中很自然叫出阿伯,阿姑,阿叔,阿姨的人趕來送行。

「儘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送到火葬場火化,遺骨磨成細灰後,隨即送到慈林墓園,很虔誠地撒在祖母的墳上,不另外留下任何痕跡。還有裝骨灰的盒子或罐子必須用我們家裏準備丟棄的瓶瓶罐罐。」

「當我決定完全不進食時,你知道我己經解脫了生死關卡,而為我高興。」「爸爸死了,你當然會傷心一陣子,但我希望這時間越短越好,其實我死了你活著,到底誰比較好,只有天知道。」

他的家書,其實就是他的遺書,叫人不忍卒讀。


******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昨天表示,行政院的核四公投案是「耍弄人民的惡作劇」;行政院該做的是馬上停建核四,如果要公投,也應公開承諾「只要不同意續建核四的人較多,就應停建核四」。
林義雄的主張,亦即跳脫公投「高門檻」的法律設計,實質採多數決。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呼應表示,馬總統及執政黨一再拘泥在法律上的解讀,但社會上看核四問題,其實是價值取向;就算公投結果沒達到門檻,但若絕大多數投票的人都覺得不應該續建,民意很清楚,就是不要續建。
義光教會昨舉行林家祖孫受難(林宅血案)卅三周年追思禮拜,林義雄首度對行政院核四公投案表達看法。
林義雄表示,大多是弱勢的民間團體要求強勢的政府舉辦公投,或是國會中的少數為了避免多數的專制而要求公投,這是因為弱勢及少數認為他們的意見是沉默的大 眾所贊同;廿年前,「核四公投促進會」要求核四公投,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強勢興建核四,違反沉默的多數民意,但現在客觀環境已經不同,尤其福島核災後,核電 危害及反核民意已相當清楚,所以,政府該做的,是馬上停止繼續興建核電廠,「不需要多費手腳去辦理公投」。
他說,在一九九○年代,台北縣、台北市及宜蘭縣都舉辦過公投,並且都反對興建核四;但國民黨為了阻撓人民做主的公投潮流,在二○○三年制定的公民投票法, 以非常不合理而嚴苛的規定,讓公投「很難舉行,舉行了也通不過、也不可能通過」;十年來除了總統及國、民兩大黨,沒有一個民間團體有能力提公投案,就算總 統與兩黨提的公投案,也沒通過。
林義雄說,目前行政院所擬的「你是不是同意停建核四?」公投題目,根本是一個錯誤的題目,因為行政院沒有停建核四的意願,不需要問人民同不同意;行政院該做的是停建核四,如果想辦公投,就應該問問人民:「你同不同意繼續興建核四?」

 2011.4
他希望的葬禮*




去國懷鄉─林義雄遊學雜記
出版社:前衛 1991

  林義雄以人子的胸襟,堅持其對人類基本公義的信仰,對人性尊嚴的起碼要求,對台灣社會的深摯關懷,帶領我們觀看天下事物,反省台灣的處境與出 路,舉凡歐、美、日先進諸國的政治運作、人民特質、國會建築、博物館、藝術品、大學、圖書館、政治人物、山水景觀、風土人情,他皆冷靜品賞,沒有說教、沒 有情緒的渲染,只是如其所如的觀察敘述,卻引領我們朝向一個充滿公義良善的光明的世界,隱隱為我們勾畫了台灣人民的精神出路與國家藍圖。
  本書不僅是一本最佳的遊記與導遊作品,更是上乘的勵志小品,在每一則或簡或繁的記述中,我們皆可感受到作者的心靈境界與寬闊胸襟,將深奧的哲理化為簡單的生活記述,可說是台灣人的人生哲理經典。


去國懷鄉─林義雄遊學雜記

去國懷鄉─林義雄遊學雜記

  • 作者:林義雄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00年

  我對同胞的建議和期待,對鄉土的關愛和展望‧要留到回到故鄉,和我的同胞生活在一起才正式發表。我絕不在他鄉作無補於事的空談,也不作徒增哀愁的懷鄉悲嘆。-1985.4.25
  關愛鄉土、從事社會與政治運動的林義雄,雖慘遭橫逆仍強忍悲痛,藉海外進修與遊歷當中,將觀察之餘思惟的種種與心路歷程,記為雜文。
   議論、敘事、記遊的筆墨記述,是作者深沉的表達,佐以寬闊的視野,不時點出對重建「新臺灣」的深切期許。故鄉是林義雄旅程的最後一站,堅持盡其一生與大 家共同跨越目標的林義雄曾言:「有一天,我們會作主人。」臺灣一夕變天,蟄伏待變的「黨外」菁英,以卓然成為執政黨黨主席。經常引發政壇震撼的林義雄,在 政壇變動關鍵時刻,表現得可圈可點。
  「去國懷鄉──林義雄遊學雜記」是林義雄真實動人的一段人生記憶,也是當時社會背景與環境觀察的一段歷史。如果歷史使人明智,隨著臺灣慢慢走向民主之際,先細閱此書,陪林義雄回顧一程。從林義雄「平凡」的生活經歷中,解讀領袖級人物,如何凝聚智慧、勇氣、力量於一身。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圓神叢書
  • 規格:平裝 / 51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 旅程與心路‧方素敏
  • 希望有一天‧林義雄
  • 第一章 美國 001
    浪跡天涯,西天取經/003
    助人的精神/006
    似有主宰/007
    第一堂課/007
    老人音容/008
    夢/010
    陷阱/011
    給女兒的信/012
    給母親的信/013
    旅途中的另一步/014
    幾句話/014
    沉思/015
    小松鼠/016
    艱鉅而漫長的路/017
    進入哈佛/019
    註冊/020
    哈佛廣場/022
    哈佛的圖書館/023
    獨立紀念日/026
    偉大事業/027
    街上觀光/028
    青年人/030
    克己自制/031
    政治人物/032
    勁氣內斂/032
    甘迺迪紀念館/033
    傷心事/034
    內障難制/036
    境無差別/037
    憂心/038
    人類的緣份/039
    反身自照/040
    善性和真理的象徵/041
    沒有浪費時間/043
    環境與人才/044
    友情不減/046
    雪/048
    補破網/050
    學識與風度/051
    一首詩/052
    一份驚嘆/053
    評估教授和課程/054
    隱憂與擔憂/056
    如履薄冰/057
    生活習慣/058
    哈佛博物館/059
    人類的創造品/062
    偉大的靈魂/064
    人才的質與量/067
    給女兒的信/070
    知識與經驗的整理/071
    造物者的賜與/072
    給母親的信/073
    我的邦妮/074
    君子之爭/075
    國家的條件/077
    道德勇氣/078
    下一代的臺灣人/079
    我和我的國家/081
    美國的民主/082
    造物主的佳作/083
    語言的糾紛/084
    簡陋的房子/086
    光是有錢/088
    發展中國家/089
    貧富不均/091
    濯足萬里流/093
    黑暗中唯一的聲音/094
    隱隱約約的喜悅/096
    白宮新聞記者/099
    藝術館/100
    春天/104
    同學/105
    自由小徑/106
    課堂上的啟發/110
    黑人民權運動/111
    對書產生敬意/117
    遠大的設想/118
    很不得體的名言/120
    感謝上天/122
    臨別依依/123
    畢業典禮/124
    陣陣悵惘/126
    用心長遠/127
    獨立戰爭的聖地/132
    虔敬的心理/135
    臥虎藏龍的洞穴/137
    平平實實的宗教/139
    表現志節的方式/140
  • 第二章 歐洲 141
    綿羊與草地/143
    經營者的心血/145
    最貴的米飯/147
    劍橋大學/149
    徘徊書架中/150
    童話中的仙境/152
    想起家鄉味/153
    綿羊的哲學/154
    劍橋小史/156
    鄉村風光/158
    偶然的相逢/159
    撤除國家的藩籬/162
    劍橋的學生/167
    霜與樹/169
    初讀可蘭經/171
    羅浮宮/172
    凡爾賽宮/175
    拿破崙的棺材/177
    朝聖者的期盼/179
    馬賽/181
    來到地中海/182
    法國人的懷念/184
    巴黎小傳/186
    夜巴黎的風光/187
    多彩多姿的法國/189
    哥德故居/191
    貝多芬故居/193
    東西德的原野/194
    東柏林/195
    西柏林/197
    長途電話/199
    德國人的韌性/200
    義大利/202
    歐洲公園─瑞士/206
    奧國山城/211
    南斯拉夫/213
    音樂之都─維也納/215
    到布達佩斯/218
    集中營/222
    莫札特的故居/223
    有秩序的小房子/225
    聽課/226
    心魔/227
    國際特赦組織/228
    習慣/231
    給母親的信/232
    大英圖書館/234
    牧師娘的第一句話/235
    伯明罕/236
    莎士比亞的故居/237
    想回故鄉的牧師夫婦/239
    牛津大學/241
    英國人的遊行/244
    他希望的葬禮*/246
    滑鐵盧古戰場/248
    小國立足之道/250
    花之王國─荷蘭/252
    兩幅畫/255
    比利時的治國之道/257
    走在安妮的小房間/260
    有深度的國家─荷蘭/264
    觀賞名畫/266
    準備離開/267
    稀鬆平常的大事/268
    看戲/271
    倫敦塔/272
    蘭醫師夫婦/273
    市議會/277
    賽馬/279
    法庭/280
    愛丁堡/282
    英格蘭與蘇格蘭/284
    北愛爾蘭/286
    愛爾蘭共和國/289
    待人和辦事/295
    用心保持自然/297
    唱詩班/298
    辭行/299
    法院與國會/300
    平凡的小國生活/302
    安靜的小城/304
    華盛頓州/305
    溫哥華/306
    花之城/308
    美國西岸/310
    美國大選/312
    史丹福與柏克萊/317
    舊金山大吊橋/319
    舊金山的居民/321
    丹麥城/323
    戒慎恐懼/324
    給母親的信/325
    給亮均、亭均的信/326
    平淡家居/327
  • 第三章 日本 329
    到筑波大學/331
    擔任研究員/333
    賄賂案/334
    筑波校園/336
    頭腦都市/339
    排除幻象/342
    課程/344
    慶應大學/345
    伊東正義/348
    六四天安門/352
    青森市/357
    「孩子們!要有大志」/360
    遊湖/363
    北海道的潛力/366
    望鄉的啄木/368
    斧山到慶州/371
    大學.國會.無窮花/376
    到蒙特利爾/382
    山上公園/383
    魁北克/384
    渥太華/386
    多倫多/388
    尼亞加拉瀑布/390
    富裕的安大略省/392
    安然自在的加拿大/394
    完成「基本法草案」/395
    回到筑波/397
    參議員補選/398
    早稻田大學/401
    橫濱/403
    美化的環境/405
    認真的態度/406
    完成了一件小心願/408
    淺草觀音寺/409
    金閣寺.京都大學.東大寺/411
    原爆後的廣島/415
    風浪不斷的長崎/418
    白鷺城/421
    金刀比羅宮/422
    名古屋的地下商場/424
    箱根/425
    三粒大豆/426
    釜石大觀音/427
    仙台/429
    過年/430
    神田書店/433
    伴侶/435
    茨城大雪/436
    解散國會/437
    給女兒的信/438
    選舉前的序幕/439
    日本國會/441
    東京/442
    茨城/444
    日本大選/445
    根深柢固的自民黨/447
    歸鄉/44

    第四章附錄 45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