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洛氏家族的傳承之道;Titan: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洛克斐勒》洛克菲勒

$
0
0

專訪查爾斯•洛克菲勒:洛氏家族的傳承之道

劉裘蒂:創立標準石油的約翰•洛克菲勒一世是查爾斯的高祖父。這個家族是怎麼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的?

9月22日北京協和醫學院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一百週年慶祝大典,我的朋友查爾斯•洛克菲勒也將出席。1921年,他的曾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二世,遠程到中國參加了協和醫學院的落成大典。注:題圖是查爾斯的高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二世的父親約翰•洛克菲勒一世。
在過去一百年中,儘管政治景觀歷經迭代變化,協和醫學院在中國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運動史上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1917年開始興建的協和醫學院,源自約翰•洛克菲勒二世的構思,他分別於1921年和1947年來到中國,並在這期間親自監督協和醫學院的戰略發展和規劃。
查爾斯和約翰•洛克菲勒二世祖孫兩人的中國協和之旅,相隔近一百年。我認識查爾斯已有12年,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問他: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慈善事業的歷史,對他個人有何影響?
我所認識的查爾斯,44歲,1.98米,自信卻不擺架子。直到這次採訪之前,我們的交談往往很精簡,但是我總可以感受到他強大的智性和好奇心,不斷尋找一種精確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想法。我第一次在紐約亞洲協會遇到他時,他告訴我他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商學和教育雙碩士學位。隨著我對查爾斯的更加了解,我不禁注意到他對教育的興趣,吻合了洛克菲勒家族對教育事業的慈善使命。

查爾斯告訴我,他曾經到過亞洲10次。在抵達北京參加協和醫學院百週年慶祝活動三天前,查爾斯在9月19日舉行的亞洲協會韓國中心十週年慶典中作了主旨演講。查爾斯是亞洲協會董事,因為他認為這是“向我的祖父致敬的一種方式,即使我沒有機會認識他。”
查爾斯曾經在慶祝亞洲協會五十週年的專書《亞洲之愛:洛克菲勒遺澤》中寫道:

“我十二歲的時候,第一次和家人去了中國,愛上了中國。在那裡,我第一次感覺到與整個亞洲的聯繫。我立即覺得像回到家裡一樣。至今,中國靈魂的一部分深深地鐫刻在我心中。”
洛克菲勒在中國的慈善事業
2011年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石油王子的遺澤:洛克菲勒的中國慈善事業》。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00多年與中國交流互動的故事。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三個組織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這些組織的演變與西方醫學與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同時進行,也標誌著代表西方臨床實踐,和中醫藥理的兩種力量之間的分庭抗禮。
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的慈善事業,也與標準石油公司在中國日益增長的市場份額同步,標準石油是由查爾斯的高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一世創立的企業。1890年代和1920年代之間,標準石油在中國的煤油市場穩步增長。到了1914年,美國對華出口的一半都是標準石油的石油產品。
同時,約翰•洛克菲勒一世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產量。美國最高法院於1911年裁定,由於違反“謝爾曼反壟斷法”,必須拆分標準石油,將它分解為34個獨立企業,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其中一些拆分出來的公司,在100年後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
反諷的是,拆分後的各個部分公司,合起來的價值比整體的價值更大,接近當時美國經濟總額的2%。由於拆分後不久股價翻了幾番,約翰•洛克菲勒一世成為世界第一位億萬富豪。他的資產淨值在1913年達到巔峰,超過4000億美元(根據通貨膨脹而調整為相當於2017的現值)。
除了虔誠地信仰基督教之外,約翰•洛克菲勒一世一直打算回饋社會。由於擔心他的後代很快就會耗盡家財,他委託他的顧問弗雷德里克•蓋茨,幫助他樹立龐大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和製度規模。
約翰•洛克菲勒一世的兒子約翰•洛克菲勒二世,接下了主導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策略的使命。他的一個關注點是協和醫學院,還寫信給他的父親提出預算。
美國股市在1929年崩盤,這期間約翰•洛克菲勒二世的身價遭到打擊,但是他卻獨自承擔了在曼哈頓建造洛克菲勒中心的巨大項目,成為唯一的出資人。查爾斯談到約翰•洛克菲勒二世的遺緒:“我的曾祖父建立洛克菲勒中心是一個有遠見的決定,因為它像徵著不同文化之間良好聯繫的重要性。每當一個社會制定一個構建計劃,這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跡象。這個項目給美國打氣,有人認為這是使美國脫離經濟大蕭條的重要力量之一。”
約翰•洛克菲勒二世不僅為他的項目承諾了財務上的支援,也賦予了他的全副心思。在協和醫學院的規劃階段,他派了幾組顧問團到中國對醫學教育和醫療工作進行調查。他的顧問團為了協和醫學院的使命和重點進行辯論。他親自監督建設協和醫學院的種種事宜,包括委任研調、在上海和北京購置物業、放棄上海而選擇北京作為校址、選擇建築師、批准建設計劃、參與關於建設成本激增的辯論、並選任了第一任協和醫學院的校長。
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數字,協和醫學院的建設支出費用達到1.1億美元,1921年的年度預算為680萬美元,到1930年底已經增長到1320萬美元。相比之下,1916年整個美國在中國傳教工作的花費金額為6740萬美元。此外,在1913年至1951年間,協和醫學院收到洛克菲勒基金會將近1.695億美元的讚助,占基金會預算的32.4%,而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拿到了2.551億美元(大多數也用於協和醫學院),佔了當時洛克菲勒基金會預算的48.8%。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1914年啟動的第二項重大計劃,於1928年開始成為紐約的獨立基金會,在1914年至1950年間,它的主要使命是在北京建立和經營協和醫學院。
根據《石油王子的遺澤》一書,20世紀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的科學、醫藥和高等教育方面提供的慈善贊助,總體金額超過了相當於今日的8億美元,超過了來自美國的任何其他基金。
維繫家族的紐帶
約翰•洛克菲勒一世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富有的人。幾乎所有的資料來源,包括《福布斯雜誌》的“歷來最富有的美國人”列表,都認為約翰•洛克菲勒一世是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
根據福布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名單,截至2016年6月30日為止,洛克菲勒家族有174名成員。自從約翰•洛克菲勒一世以來,洛克菲勒家族已經繁榮了六代,在商界仍然是一個“品牌”標誌,在政治領域和社會上具有影響力。
二十世紀期間,洛克菲勒家族成立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洛克菲勒中心等等。約翰•洛克菲勒二世貢獻了聯合國總部大樓至今所在的土地。
洛克菲勒財富的巔峰時期,恰逢美國“咆哮的1920年代”,是美國的私人財富大量興起的時代。它呼應了過去30年來龐大中國私人財富的急速聚集,社會上貧富差距繼續擴大,而家族傳承問題成為中國富人關注的重點。四年前,查爾斯在紐約洛克菲勒家族莊園,為30位中國來的CEO解說洛克菲勒家族傳承的機制。
那麼,洛克菲勒家族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詛咒?
查爾斯告訴我,洛克菲勒公司負責管理家族的財務,家庭成員每半年聚集一次。然而,真正把大家族團結在一起的是,洛克菲勒家族廣泛的慈善事業。
查爾斯的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支持了各種公益事業,出任20所慈善機構的董事。他主要關注人口問題、藝術、以及促進亞洲國家與美國之間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文化領域方面。他於1956年創立了亞洲協會,並且遺贈給這個組織優秀的亞洲藝術品和古董藏品。他在許多與東亞事務有關的組織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包括太平洋關係學會和日本協會。他也是人口理事會的創始人。
附帶說一句,查爾斯的外祖父查爾斯•哈特•珀西,是貝爾與豪威爾(電影機械製造商)的創始董事長,連任三屆(18年)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
查爾斯的父親約翰•洛克菲勒四世在196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遠東語言與歷史學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申請了間隔年,到東京學習日語三年。他在1985年成為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參議員,連任直至2015年。
查爾斯的叔公大衛•洛克菲勒今年三月份以101歲高齡逝世,他是近幾年洛克菲勒家族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在出任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期間,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建立了廣泛的政治關係,並在此期間會晤大批的外國領導人。
大衛•洛克菲勒是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和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的終生榮譽主席。明年佳士得將拍賣他收藏的2000件藝術品和古董,會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拍賣,銷售總值估計將超過7億美元,收益的受惠者包括MoMA在內的十幾家慈善機構。
查爾斯特別喜歡他的叔公大衛,並且曾經花功夫認識他。查爾斯解釋說,儘管他的叔公很有權力,卻很謙虛,是一個具有真誠善意的“暖男”。
家族的亞洲旅程
在某種程度上,大衛•洛克菲勒提供了查爾斯和他的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之間的聯繫。正如查爾斯解釋說:“我對我的祖父不熟悉。我對他只有最微弱的回憶。當他去世時,我才五歲,但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生活的教訓,更深入地了解他創建亞洲協會的前瞻性遠見。”
查爾斯還對我描述,他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搬到紐約,跟他的兩個叔公大衛和勞倫斯變得很親近,當時他們都已經八十多歲了,查爾斯說:“我把他們當作我的祖父一樣,通過他們,我了解了我祖父的故事。 ”
查爾斯還指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因此毫不令人驚訝:在三世的亞洲協會致辭中,他使用複數“我們”,即使他知道他個人的影響最大。
約翰•洛克菲勒三世的亞洲協會落成典禮演說結語,呼籲美國與亞洲之間的相互了解:“這種聯繫促進了我們相互的理解和尊重,不僅僅是容忍我們之間的分歧,而是意識到世界由於這些分歧而更加豐富,我們作為個人也因此更加豐富了我們的人性。”
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和夫人收集了一些亞洲藝術,而約翰•洛克菲勒三世持續了這個愛好。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在緬因州海豹港的度假莊園裡設有一個擺滿佛像的房間,被稱為“佛像堂”。查爾斯指出,在山頂上修建一座房子,再把這些佛像運到緬因州,這些費勁兒的工程,都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鑑賞。
查爾斯的祖父在很年輕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待在中國、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即使他不在這些國家的時候,仍然在紐約透過父母的藝術收藏,感受到這些國家的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查爾斯的祖父母幾乎每年都到亞洲旅行。正如查爾斯所說:“他們總是鑽研到表面底下,會見各國領導人,在收集藝術作品之前學習了解它們。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亞洲的文化和社會,他們和不同背景的人士互動。”
當時大多數美國人對亞洲國家的了解有限,媒體普遍認為亞洲是與戰爭、貧窮和破壞聯想的地方。但是查爾斯認為他的祖父看到了潛力。查爾斯說:“我的祖父知道他需要欣賞亞洲的歷史和文化,才能真正了解整個亞洲社會。”
協和醫學院的成長
1921年約翰•洛克菲勒二世親自出席了協和醫學院的落成典禮。當時跨越美國和太平洋需要三個星期。在行程前三個月《紐約時報》就報導了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和家人的旅行計劃,此行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和夫人在中國、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總共待了三個月。
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和夫人艾比的1921年中國之旅,對他們的六個子女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的孩子在哈德遜河和緬因州洛克菲勒家族莊園的兩個亞洲花園中長大。
歷來對協和醫學院有名的精英制教學和研究模式不無爭議,根據創始人的設想,這個機構及其科學方法應該體現“中國的進步”。
洛克菲勒基金會慈善事業的基礎理念,在於知性相通之士能夠跨越國界、建立共同的理想。約翰•洛克菲勒二世提出的這種與中國交流的新模式,與在此之前的傳教士傳統顯然有別。
在協和醫學院的規劃階段,洛克菲勒基金會派員對中國醫療情況進行了三次調查,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西醫和基督教的綁定,不利於西醫得到廣泛接受。”
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隨後委託專家,對在中國的“外國傳教”進行調查,1932年提出了題為“任務反思”的報告,全面改弦易撤,遠離基督教的傳教模式,而要求通過更多與中國文化的認同,發現中國宗教裡的共同點,並且交付給中國人更多的責任。
約翰•洛克菲勒二世強調,協和醫學院將不屬於任何宗派,並且與傳教機構不同,不會進行教義的測試。事實上,早期協和醫學院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為期8年的課程(3年預科,其次是5年的臨床實踐),所有的課程都用英語進行。
1950年代初,協和醫學院成為“文化帝國主義”的象徵。然而,協和醫學院堅持至今,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初心願景:“高標準、小班制的精英制醫學教育。”
“文革”結束後,約翰•洛克菲勒三世與他的兄弟納爾遜(紐約州州長)和大衛(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共同呼籲美國政府與中國進行更積極的合作。隨後,各種洛克菲勒慈善機構恢復在中國的活動。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政府在科技教育研究和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大量基金,促使洛克菲勒的慈善機構重新考慮它們在中國運作的模式。
成為一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的名字在紐約市具有獨特的光環,因為它在洛克菲勒中心和洛克菲勒大學冠名。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洛克菲勒接近於美國版的現代王室。
我一直很好奇查爾斯所受的家庭教育。畢竟,洛克菲勒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個傳奇。
根據傳說,每個星期六早上,約翰•洛克菲勒二世把他的孩子一個一個地召喚到他的書房,仔細檢閱他們的賬簿。雖然他們每個人只拿到30分的零用錢,遠低於同齡的孩子,但他們必須為每一分錢負責。賬簿遺漏要罰款五分鎳幣,一絲不苟的記賬可以拿到五分鎳幣的獎賞。三分之一的零用錢可以用來零花,三分之一必須存起來,並向慈善機構捐贈餘下的三分之一。
六個洛克菲勒小孩穿著舊衣服,直到進入青春期為止,他們不能去劇院或電影院。為了賺外快,他們捕殺蒼蠅(每一百個換10分錢),拋光皮鞋,在花園里工作,在閣樓上捕捉老鼠(每隻老鼠換5分錢)。
六個孩子學會園藝、縫紉和烹飪。家庭假期是個人責任的教程,一個小孩負責購買火車票,另一個孩子負責跑差事,第三個管理行李,第四個預訂酒店房間,第五個擦亮鞋子,等等。
這些故事似乎預示著查爾斯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注意到查爾斯喜歡親自處理細節,他提到他寧願不用助理。
查爾斯是“綜合APP” 高科技公司(Composite Apps Inc.)的共同管理人,幫助企業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來提高效率。我注意到他的職業選擇與他的家族傳承之間有趣的關聯:他的高祖父(約翰•洛克菲勒一世)在商界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地提高效率。洛克菲勒一世完善了煉油的程序,生產煤油和其他石油產品,並在此過程中也建造了不漏油的油桶。
查爾斯告訴我“標準石油”命名的典故。隨著煤油燃燈取代蠟燭,標準石油公司的產品成為每個美國人都需要的“安全標準”,同時也為美國社會樹立了“高標準”。
今年8月間,查爾斯在紐約亞洲協會舉行的2017年“中國青年改變世界”的暑修班開幕式上,向30名中國高中生髮表了主旨演講。這批學生從來自中國各地的2600名參賽者中海選而出。查爾斯在致辭中與中國學生分享了他親身探索中國與世界的經歷,他對中國在世界舞台中角色變化的印象,以及他對中國青年的期望和建議。
在慶祝協和醫學院100週年之際,查爾斯帶著過去100年的洛克菲勒遺緒到北京:以高標準來投入創新、文化和慈善事業。
透過這個仔細規劃的北京之旅,查爾斯設法確保他延續了洛克菲勒的家族傳承。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郵箱: Shirley.xue@ftchinese.com)


******
From the author of HAMILTON...
“To ensure that he won, he submitted to games only where he could dictate the rules.”
―from 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 by Ron Chernow
John D. Rockefeller, Sr.--history's first billionaire and the patriarch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dynasty--is an icon whose true nature has eluded three generations of historians. TITAN is the first full-length biography based on unrestricted access to Rockefeller's exceptionally rich trove of papers. A landmark publication full of startling revelations, the book will indelibly alter our image of this most enigmatic capitalist. Born the son of a flamboyant, bigamous snake-oil salesman and a pious, straitlaced mother, Rockefeller rose from rustic origins to become the world's richest man by creating America's most powerful and feared monopoly, Standard Oil. Branded "the Octopus" by legions of muckrakers, the trust refined and marketed nearly 90 percent of the oil produced in America. Rockefeller was likely the most controversial businessman in our nation's history. Critics charged that his empire was built on unscrupulous tactics: grand-scale collusion with the railroads, predatory pricing, industrial espionage, and wholesale bribery of political officials. The titan spen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dodging investigations until Teddy Roosevelt and his trustbusters embarked on a marathon crusade to bring Standard Oil to bay. While providing abundant new evidence of Rockefeller's misdeeds, Chernow discards the stereotype of the cold-blooded monster to sketch an unforgettably human portrait of a quirky, eccentric original. A devout Baptist and temperance advocate, Rockefeller gave money more generously--his chosen philanthropies include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what is today Rockefeller University--than anyone before him. Titan presents a finely nuanced portrait of a fascinating, complex man, synthesizing his public and private lives and disclosing numerous family scandals, tragedies, and misfortunes that have never before come to light. John D. Rockefeller's story captures a pivotal mo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documenting the dramatic post-Civil War shift from small business to the rise of giant corporations that irrevocably transformed the nation. READ an excerpt here:http://knopfdoubleday.com/book/26804/titan/

http://www.pbs.org/wgbh/americanexperience/features/transcript/rockefellers-transcript/

朗契諾 (Ron Chernow)著 《洛克斐勒》黃裕美,樂為良譯, 台北:商周出版 ,2000




原書"Titan: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 By RON CHERNOW Random House 1998

這 本書"font-weight: bold;"紐約時報選為"編輯選的年度10大好書"書評說This book is a triumph of the art of biography. Unflaggingly interesting, it brings John D. Rockefeller Sr. (1839-1937) to life through sustained narrative portraiture of the large-scale, 19th-century kind.

我的原著只對照第一章。

有文本 它很重要 因為該報的書評引用甚多…..) 我們的"商周出版社"願意花大錢和大力氣弄這種好書。 不過網路上用幾十個字就敷衍了事, 此為組織之病乎。

整體說,翻譯得不錯,值得褒揚。不過翻譯的細節問題總是說不完,現在指出些缺點。沒索引;協調問題 ,譬如說,Finger Lakes在.27頁為"仙指湖",書後卻為"仙指湖區"。第三頁「睡空( Sleepy Hollow) 」其實Hollow是指"小山谷"。


幾個慣用語翻譯不精確,譬如說:

The Nancy Brown affair wasn't the only indignity visited upon Eliza, for she was often abandoned by Bill during her three cheerless years in Richford. He remained a restless and defiant individualist who preferred life beyond the pale of society.
黑體字的中文翻譯為:「寧可在暗淡的社會階層討生活」其實beyond the pale 指的是形為無法讓世人接受(If someone's behaviour is beyond the pale, it is unacceptable)。

另一例:
The next morning, when they invited him to church, Big Bill had to resort to some fancy footwork, for he always shied away from crowds where somebody might recognize him and expose his imposture
這裡的footwork,或許是一雙關語(pun),而不只是footwork
(球類、拳擊、舞蹈等的)步法,腳步動作,腳下功夫;(新聞記者的)奔波採訪。the way in which the feet are used in sports or dancing, especially when it is skilful

某一翻譯者對peregrination一字(a long journey in which you travel to various different places, especially on foot),喜用「出外冶遊來」來表示。不過,它原沒有中文的意思—這是他父親的一神秘處,不宜讓讀者有其他"道德影射"。「冶遊」的解釋為:少女春遊。樂府詩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辭一˙無名氏˙子夜四時歌˙春歌二十首之九: 冶遊步春露,豔覓同心郎。
狎妓。唐˙李商隱˙蝶詩三首之三: 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遊郎。

另一比較重要的一慣用語為幽~用語be conspicuous by your absence:刻意的缺席或不聞問(MAINLY HUMOROUS to be absent when you should be present, in a way that other people notice: )書中的原文為
In this period of Eliza's marriage, Mr. Davison is conspicuous by his absence, leaving one to wonder whether he had temporarily washed his hands of his disobedient daughter or whether, cowed by guilt and embarrassment, she had hidden her troubles from him.
希望讀者試在首章中找出中文。

其他的問題(抽樣):
第570頁:「學生們都暱稱他『小妞』(Popsy)….」hc認為它是托兒所用語,意思為「小親親、心肝寶貝」等等。
第572頁:「理念」似應為「新想法」。
第585頁:「怠無疑義」應「殆無疑義」。
第585頁:「基金會總代理」相當奇怪。
第594頁:「美加兩地」為兩國。
第679頁:「循環年(the Circling Year的翻譯有點奇怪,不知真意)的【美日】靜思」才對。
第779頁:「搶錢貴族」前文已指出錯誤。

附錄:推荐文討論:Simon U 謝謝廖月娟女士的下文貢獻……
*****
hc:余玉照洛克斐勒家族的信條
這篇很有參考價值。不過,我對下兩小段的翻譯有點問題,請comment。

They point the way to usefulness and happiness in life, to courage and peace in death.
這些信條指示我們一條活得快樂有用、死得勇敢安詳的道路。

These are the principles, however formulated, for which all good men and women throughout the world, irrespective of race or creed, education, social position, or occupation, are standing, and for which many of them are suffering and dying.
不管如何陳述,這些就是全世界所有善良的男女,不分種族、信仰、教育、地位或職業,所共同支持的原則,為了這些原則,他們當中許多人正在熬受苦難或死亡。

They point the way to usefulness and happiness in life, to courage and peace in death.
 這些信條指示我們一條活得快樂有用、死得勇敢安詳的道路。

----
Comment:不算大錯,可再琢磨。

我的解讀:
1) courage和peace in death是兩回事。
2) usefulness除了「有用」、「實用」,也可做「精采」。
The American Heritage Book of English Usage. 1996

...the term stands as a highly successful language reform—probably because people value its usefulness. As a courtesy title, Ms. serves exactly the same function as...

改譯:
這些信條指引我們如何活得精采、活得快樂,如何生出勇氣,且如何安詳地離開人世。

 These are the principles, however formulated, for which all good men and
women throughout the world, irrespective of race or creed, education, social
position, or occupation, are standing, and for which many of them are
 suffering and dying.

 不管如何陳述,這些就是全世界所有善良的男女,不分種族、信仰、教育、地位或職業,所共同支持的原則,為了這些原則,他們當中許多人正在熬受苦難或死亡。

改譯:
不管這些原則是怎麼來的,這些就是全世界所有善良的男女,不分種族、信仰、教育、地位或職業,共同堅守的原則,為了這些原則,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飽受苦難煎熬,甚至為之獻出生命。

一點淺見,敬請參考。

月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