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校注二本

$
0
0
相當困難的一本書,即使經注之後。


譬如說:
大慧禪師論參禪云:「譬如有人,具萬萬貲。吾皆籍沒盡,更與索債。」此語殊類書家關捩子。米元章云:如撐急水灘船,用盡氣力,不離故處。蓋書家妙在能合, 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所以難耳。那叱析骨還父,析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晉唐以後, 惟楊凝式解此竅耳。趙吳興未夢見在。□余此語,悟之。楞嚴八義,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然余解此意,筆不與意隨也。甲寅二月。1614


原文請見《大佛頂首楞嚴經譯解》卷二

正文阿難,汝咸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云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孛還塵,清明還霽,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
譯文阿 難!這些各種變化現象,你都是看見的。我現在各還它們所發生的本因所在。什麼是本因呢?阿難!這些變化現象中,明還於日輪。為什麼呢?沒有日就沒有光明。 發生光明的原因屬日,因此還於日。暗還於月黑,通還於門窗。塞還於牆屋,一切事物還於分別。無所有還於虛空。昏濁還於塵。清明還於霽。如此世間一切所見現 象,不出此八類。
正文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
譯文你能見這八種現象的「見精明性」,又應當還於何處呢?為什麼呢?假若還於明,那麼在不明時,就不應當再見著暗。雖然見明見暗見種種差別現象,然而你能覺能知的「見」,是沒有差別的。
正文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譯文所有這些可以還之於本所因處的,自然不是你。而這個從來沒有離開你無所還處的,不是你是誰呢?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畫禪室隨筆
作者:董其昌 明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學科考略》,已著錄。是編第一卷論書,第二卷論畫,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積 畢生之力為之,所解悟深也。第三卷分記遊、記事、評詩、評文四子部。中如記楊成以蔡經為蔡京之類,頗涉輕薄,以陸龜蒙白蓮詩為皮日休之類,亦未免小誤。其 評文一門,多談制藝,蓋其昌應舉之文與陶望齡齊名,當時傳誦,故不能忘其結習也。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雜言上,一曰雜言下,皆小品閒文,然多可采,一曰楚 中隨筆,其冊封楚王時所作,一曰禪悅大旨,乃以李贄為宗。明季士大夫所見,往往如是,不足深詰,視為蜩螗之過耳可矣。


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吾鄉陸儼山先生作書,雖率爾應酬,皆不茍且。常曰:「即此便是,寫字時須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而作書不 能不揀擇。或閑窗游戲,都有著精神處。惟應酬作答,皆率易茍完,此最是病。今後遇筆研,便當起矜莊想。古人無一筆不怕千載後人指摘,故能成名。因地不真, 果招紆曲,未有精神不在傳遠,而幸能不朽者也。吾於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畫則具 體而微,要亦三百年來一具眼人也。



(2016.12.19,以屠友祥校注本和網路版本互校第一卷末幾則,發現標點、錯字等問題不少。)

畫禪室隨筆《畫禪室隨筆》 校注二本
  • 作者:[明]董其昌
  • 周遠斌 點校纂注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7/ 屠友祥校注,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www.geocities.jp/qsshc/cpoem/shulun/huachangshi.html

世所傳者,右軍臨本耳。 ... 此本定從真跡摹取,心眼相印,可以稱量諸家禊帖,乃神物也。 ...... 此本余已丑所書,亦從館師韓宗伯借,褚摹縮為蠅頭體第非定武本耳
跋禊帖小本 
  定武禊帖,唯賈秋壑所藏。至百餘種,令其客廖瑩中,縮為小本。或 云:唐時褚河南已有之。此本余已醜所書,亦從館師韓宗伯借,褚摹縮為蠅頭體,第非定武本耳。

    屠友祥校注 :亦從館師韓宗伯借褚摹,縮為蠅頭體
跋禊帖小本 
  定武禊帖,唯賈秋壑所藏至百餘種,令其客廖瑩中縮為小本。或 云:唐時褚河南已有之。此本余已丑所書,亦從館師韓宗伯借褚摹,縮為蠅頭體,第非定武本耳。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凡有四卷,卷一為書法論,分為“論用筆”、“評法書”、“跋自書”和“評舊帖”四部分;卷二為畫論,分“畫訣”、“畫源”、“題自 畫”和“評舊畫”四部分;卷三是合卷,包括“記事”、“記游”、“評詩”和“評文”四部分;卷四也是合卷,包括“雜言上”、“雜言下”、“夢中隨筆”和 “禪悅”四部分。《畫禪室隨筆》唯有卷二畫論,故本書僅將卷二作為校詁的內容;卷四也有個別語段屬畫論,因不多,故不單作校詁,而收在“附錄一”中。

其繪畫理論中需要重點說明的有兩點︰一是提出了“以畫為樂”、“寄樂于畫”的繪畫功用觀。載道是中國古代正統的文藝觀,繪畫自然也與“道聯系在一起,作畫 應追求“成教化,助人倫”,“指鑒賢愚,發明治亂”的社會作用。二是提出了學畫當以“古人為師”,“進此當以天地為師”的學習觀。董其是學畫,是通過“仿 古”而集其大成的,因此有不少擬古的言論,而“淺學之流”不知變通,發揚董氏之言,而墜入隨古人亦步亦趨的“復古主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