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
內容介紹
他,抗日誌士,被日本人關進監牢;
他,日本通,卻不認同日本。
他,坎坷不斷,終不忘他的理想、他的家園。
他,是記者,又是作家。
那麼,
親人怎樣憶念他?
朋友怎樣述說他?
學者怎樣分析解讀他?
……
他就是司馬桑敦,本名王光逖,遼寧人,生於一九一八年,是一位畢生致力於新聞事業的記者,抗日期間在東北參加過游擊隊,坐過偽滿的監牢。來台之後,當過海軍官校政治教官,後來擔任《聯合報》駐日特派員,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晚年移居美國,致力於創辦中文報刊,但終大志未果,一九八一年客死他鄉,享年六十三歲。他的文筆流暢,見解精闢,對日本社會了解深刻,對時事分析透徹。著有《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張學良評傳》、《野馬傳》等。
本書是為紀念司馬桑敦誕辰九十週年而編寫的。
書名“回望故土”,是我們對司馬桑敦一生精神歸趨的理解。“故土”,這裡是指人類的本性,民族的歷史,個人的家鄉。司馬桑敦從十幾歲就像野馬一樣奔馳、嘶鳴,一生筆耕不輟,用他的筆,記錄歷史,塑造人物,剖析時事,介紹見聞,表達著他的理想追求:人的自由尊嚴,民族的獨立,社會的文明,世界的和平。他在疲勞的征程中,時時回望他的家鄉,企盼她的安寧和繁榮。……
司馬桑敦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的生活與思想都帶著濃厚的浪漫色彩,他得到胡適的賞識,就是由於思想上的契合。他有他獨立的人格,有他的獨立思想。司馬桑敦在大時代的洪流裡,受過猛烈的衝擊考驗;在歷史的災難裡又受到來自多方的傷害,然而他並沒有在考驗中退卻,在傷害中氣餒;也沒有逃避歷史責任,且對歷史災難做了反省。他給歷史做了答案,也對歷史做交代;然而歷史給予他的又是什麼呢?他帶著滿身的創傷走下了人生舞台,走的是那麼蹣跚,那麼淒涼!
歷經滄桑的長者,記得司馬桑敦嗎?自由放歌的年輕人,認識司馬桑敦嗎?
結識司馬桑敦的,不一定知道他在大陸的家事。讀過司馬先生作品的,不一定了解作品背後跌宕的歷史與多彩的異域文化和北國風光。
請認識一下司馬桑敦的女兒吧,聽聽她尋找父親的故事和失去父親的痛苦心聲。請看一看來自日本、大陸學者的研究文章,聽聽他們對這位時代先驅作品深刻內涵的解析。
~~~~駐日記者時期,司馬桑敦的訪問,都有時效性。
因此《人生行腳 》中訪問胡適、左舜生 等多人,感覺都已時過境遷。
《回望故土:尋找與解讀司馬桑敦》(2009)中,由藤田梨那(日)和可越,於2004年2度訪問了最了解司馬桑敦的日本東大教師衛藤沈吉先生 (節選,頁303-310),有胡適的資料:問:他讀過不少胡適的文字,那是胡適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嗎?
答:嗯。年輕的時候讀過很多,他經常閱讀文學革命《新青年》上最初刊載的文章。李大釗、五四運動之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的文章等。(308)
【人生行腳(散文) 聯經文學34】. 司馬桑敦-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09-
性 別 | 男 |
---|---|
姓 名 | 司馬桑敦 |
本 名 | 王光逖 |
筆 名 | 金明、淳于清、席小嵐、范叔寒、漱流 |
籍 貫 | 遼寧金縣 |
來臺時間 | 西元 1949年 |
出生日期 | 西元 1918年 5月 4日 |
生 或 卒 | 亡 |
死亡日期 | 西元 1981年 7月 13日 |
學 經 歷 |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科學研究科碩士,博士班課程修畢。曾任軍事記者,主編哈爾濱《大北新報》文藝副刊,創辦長春《星期論壇》周刊、《加州日報》,並曾任《聯合報》駐日特派員,日本駒澤大學法學部講師。1977年移居美國舊金山,1981年由舊金山遷居至洛杉磯。 |
文學風格 | 司馬桑敦的創作文類有散文、小說、報導文學和傳記。以記者觀察的銳利、評論深刻的眼光寫出別 具一格的散文,內容多為作者擔任駐外記者的訪問記;由於曾擔任《聯合報》駐日特派員,對日本社會文化、時事分析透徹。彭歌在一篇懷念他的文章中,說他寫作 態度謹嚴,小說中常常顯現一種獷野粗豪、桀驁不馴的風格,實屬少見。辭世以後,其夫人金仲達編成《野馬停蹄──司馬桑敦紀念文集》、《人生行腳》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