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A Sand County Almanac (1949) By Aldo Leopold (1887-1948) 『沙鄉年鑑』「沙地郡曆誌」

$
0
0

【愛悅讀】20160223 - 沙郡年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kFR3ZtFoE
陳慈美  共談
范欽慧  主持



A Sand County Almanac (1949) By Aldo Leopold (1887-1948)
版本:
台灣:1987;1998;2015
中國:1992.....2016 (可能也有6~7個譯本)

「沙地郡曆誌」是張心漪最後一本譯作,1987年出版,她已年過七十。這本A Sand County
Almanac
是環保界的經典,後來有另二個譯本「沙郡年記」(台北:天下文化,1998 )、「沙郡年紀」(台北:果力,2015 )。張心漪的丈夫費驊在1984年過世,費驊曾任財政部長,是台灣國家公園的催生者,馬以工以紀念費驊為理由,說動了高齡的張心漪翻譯此書,也因此這是她唯一一本冠夫姓的譯作。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


Second Edition
Aldo Leopold
Written with an unparalle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of nature.
This book includes a section on the monthly changes of the Wisconsin countryside; informal pieces written by Leopold over a forty-year period as he traveled through the woodlands of Wisconsin, Iowa, Arizona, Sonora, Oregon, Manitoba, and elsewhere; and a final section in which Leopold addresses the philosophical issues involved in wildlife conservation.

First published in 1949 and prais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as "a trenchant book, full of vigor and bite," A Sand County Almanac combines some of the finest nature writing since Thoreau with an outspoken and highly ethical regard for America's relationship to the land.




Written with an unparalle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of nature, the book includes a section on the monthly changes of the Wisconsin countryside; another part that gathers informal pieces written by Leopold over a forty-year period as he traveled through the woodlands of Wisconsin, Iowa, Arizona, Sonora, Oregon, Manitoba, and elsewhere; and a final section in which Leopold addresses the philosophical issues involved in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 the forerunner of such important books as Annie Dillard's Pilgrim at Tinker Creek, Edward Abbey's Desert Solitaire, and Robert Finch's The Primal Place, this classic work remains as relevant today as it was forty years ago.


Aldo Leopold (1887-1948) began his professional career in 1909 when he joined the U.S. Forest Service. In 1924 he became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Forest Products Laboratory in Madison, Wisconsin, and in 1933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reated a chair of game management for him.








1987年新環境出版社的「沙地郡曆誌」,署名「費張心漪」
----
『沙鄉年鑑』 (中國1992)有註解(譬如說 杜邦公司及 V. Bush )和書內插圖而「沙地郡曆誌」(台灣1987)無註解和插圖

---

『沙鄉年鑑』  候文蕙 譯,北京:商務,2016

譯者後記中說,此版本為1992年出版以來的第4版本:似乎每版只改書名。幾篇被收入中國的中學和高較之教科書中,所以Aldo Leopold現在有名了。



We are the only species capable of making such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land in such a short span of time. This is felicitously captured in Leopold’s citation of the 1927 poem Tristram by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Whether you will or not,
You are a king, Tristram, for you are one
Of the time-tested few that leave the world,
When they are gone, not the same place it was.
Mark what you leave.[31]




Tristram

1927. Robinson was awarde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poetry three times in the 1920's, a record exceeded only by Robert Frost. Tristram is the third of Robinson's long Arthurian-related poems, preceded by Merlin and Lancelot. See other titles by this author available from Kessinger Publishing


每年,仲冬過後,     暴風雪就會逐漸停息。     彷彿在一夜之間,    那滴滴答答的水滴聲,     便在大地響起了,     那是積雪在悄悄地融化!     積雪融化的滴水聲,     彷彿是銅鈴,清脆悅耳。     睡夢中的動物聽見了滴水聲,美夢更香甜了;     冬眠的動物聽見了滴水聲,也在蠢蠢欲動了。    一月     臭鼬幾乎筆直地穿過田野,     好像在尋找它做夢都想要的東西,     而忘乎所以了。     冰雪消融     每年,仲冬過後,暴風雪就會逐漸停息。彷彿在一夜之間,那滴滴答答的水滴聲,便在大地響起了,那是積雪在悄悄地融化!積雪融化的滴水聲,彷彿是銅鈴,清脆悅耳。睡夢中的動物聽見了滴水聲,美夢更香甜了;冬眠的動物聽見了滴水聲,也在蠢蠢欲動了。縮在深洞裡冬眠的臭鼬,痛痛快快地伸了個懶腰,拖著肥大的大肚子,迫不及待地跑到濕潤的大地上,歡快地到處走動。臭鼬的足跡,應是大自然四季循環的一個標誌,是一年裡可記載的最早發生的事件之一。     臭鼬的踪跡,似乎在說明著它對周圍的一切都滿不在乎,與其他季節相比,它如今的行為簡直就是反常。臭鼬幾乎筆直地穿過田野,好像在尋找它做夢都想要的東西,而忘乎所以了。它在找什麼呢?我小心翼翼地跟在臭鼬後面,想看看它是何心態,到底想做什麼。     每年,從一月到六月,大自然呈幾何級數般奉獻自己的熱情,供人們遊玩和娛樂。而一月呢,我們可以追踪一隻臭鼬,尋找山雀的腳環,觀察鹿吃嫩葉,看看臭鼬挖了哪些巨稻鼠的窩,順便看一看有沒有其他有趣的事情發生。一月的大自然,很純潔,很寧靜。在這種寧靜的環境裡,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既可以看看誰在做什麼,也能靜下心來,思考其中的奧秘。    我的腳步聲驚動了一隻田鼠,只見它嗖的一下,飛快地從我的腳下竄了過去。我在納悶:它怎麼敢在大白天跑出來?它的眼睛裡似乎透著許多苦惱與不安。在不遠處,我看到了田鼠的家,那是積雪下的一堆亂草!雪的融化使田鼠的家破敗不堪,怪不得它那麼苦惱呢!     田鼠天生就是個頭腦清醒的傢伙。在冬天來臨之前,它就知道把茂密的草兒儲存起來,以備後用。它甚至知道雪有利於它們更好地建造地道,從而輕鬆地運輸乾草。對田鼠來說,雪簡直就是它的保護神,使它免於匱乏和恐懼。     這時,一隻形似老鷹的大鳥在草原上空飛旋,它的名字叫作毛腳鵟。只見它一會兒停下來,一會兒又像翠鳥那樣在低空飛繞。突然,毛腳鵟像一顆降落的炸彈一樣,頭部朝下,迅速 ​​地朝地面衝來,一直衝到一片沼澤地上。我沒有看見它再次飛起來,心想,它一定是捕獵到了剛才的那隻田鼠,我似乎聽見了毛腳鵟津津有味地咀嚼聲。哎,可憐的小田鼠,誰叫你不警惕一些,為什麼不等到晚上再出來活動呢!     毛腳鵟不知道草兒為什麼會從大地裡生長出來,但它非常清楚,只要積雪一融化,它就能一眼看到草原上的田鼠。毛腳鵟最最期待的,就是積雪慢慢地消失,只有這樣,它才不會被餓死。     我繼續追踪臭鼬的腳印,一直追到一片樹林裡。林間的積雪堅硬牢固,肯定是被野兔子踩的。因為,在堅硬的積雪上,還殘留著野兔們粉紅色的尿液呢!樹林裡有幾棵剛剛長大的櫟樹苗。這些櫟樹苗太可憐了,因為它們鮮嫩的樹皮,已經被野兔子啃得所剩無幾了。積雪上還散落著很多兔毛,看來雄野兔們為了爭奪漂亮的雌野兔,曾經在這裡進行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走了沒多久,我又看見積雪上有血跡,血跡周圍有貓頭鷹劃下的弧線。看來野兔和田鼠一樣,只顧感受春天的氣息,卻放鬆了警惕,竟忘了周圍隨時都會存在危險!這次好了,貓頭鷹對它發出了警告:腦子裡不能只想著春天來了,還要時刻保持警惕!     臭鼬一直往前跑,留下長長的足跡。很明顯,它並不是餓了,因為它根本沒去吃路上的食物。臭鼬也不迷戀周圍的景色,它完全不理會其他動物們的嬉笑打鬧,只知道拼命往前跑。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這麼大的誘惑力,竟然使臭鼬離開溫暖的巢穴,跑這麼遠的路途去找它?臭鼬拖著肥胖的身體,難道是在尋找積雪融化後的浪漫嗎?最後,臭鼬的腳印在一堆浮木中間消失了。從浮木中傳來的清脆的滴水聲,不正是積雪融化的聲音嗎?莫非臭鼬是在尋找這個美妙的聲音嗎?我轉過身去,踏上回家的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沙郡年紀: 像山一樣思考,荒野詩人寫給我們的自然之歌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Other Writings

內容簡介

【最偉大的荒野詩人,最優美的自然哲思】

他有著松樹般正直的靈魂
以充滿哲思的文字凝視自然,寫下荒野的靈性之美
啓發我們「像山一樣思考」

土地倫理、生態平等的先驅之作
當代最偉大的「自然保育聖經」!

  ★舉世聞名三大自然寫作者之一,與梭羅、繆爾齊名
  ★美國銷售逾百萬冊,紐約公共圖書館自然類「廿世紀十大好書」
  ★15幅全新生態插畫,工筆細繪;封面局部燙金、精緻立體設計,呈現自然的微物之美


  █ 在野性之中,蘊藏著世界的救贖
  李奧帕德,這位集科學家、田野工作者、詩人、哲學家等身分於一身的保育先驅,被譽為「美國生態保育之父」,其生平最重要著作《沙郡年紀》,出版半世紀以來影響深遠。

  本書第一部「沙郡年紀」是李奧帕德依季節、月份編寫的自然觀察筆記。在位於威斯康辛州的沙郡(Sand County)、一個因過度機械耕作而被破壞遺棄的農場上,作者一家人重新以鏟子、斧頭、雙手尋求自然所賜的美糧而不掠奪多取,每年種植上千棵樹以恢復附近森林的生態完整性;樸實的木屋生活,幫助他形成了對待土地與自然的倫理觀念。

  李奧帕德追尋在過度物質化的現代社會所失落的靈性生活,寫下鄉居歲月中深邃的心靈體驗與自然生態的微物之美。從多年在森林、荒野對野生動植物的生態考察,他體認到,人類並非萬物的主宰,而只是生態體系的一員,「我以為狼的減少意味著鹿會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著獵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母狼眼中〕那綠色的火燄熄滅後,我明白狼和山都不會同意這個想法。」他提醒我們必須學會「像山一樣思考」 ──野性(Wilderness),蘊藏著世界的救贖。

  「自從冰河時期起,每年春天,沼澤便在鶴的喧嚷聲中醒來。構成沼澤的泥炭層,位於一個古老湖泊的凹處;鶴群彷彿正站在屬於牠們自己的歷史中,那浸濕了的幾頁之上。」 ──〈沼澤地的輓歌 〉

  「松樹的新年始自五月,此時松樹的頂芽變成了『蠟燭』:新發的芽具有蠟樣的光澤,筆直、易碎。但是和松樹一起生活的人知道,這裡的『蠟燭』有更深的含義,因為松樹的頂端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了通向未來的道路。」──〈永不熄滅的火焰〉
  「在十一月的玉米田裡製造音樂的風是匆忙的。雁群從低垂的雲朵間出現,隨風上下移動,聚集又分開。當雁群在遠方天空變模糊時,我聽到最後的嗚叫,那是夏天的熄燈號。現在,在浮木後面是溫暖的,因為風已隨雁群遠去,而我也願意隨雁群遠去──但願我是那風。」──〈但願我是風〉

  「物質的魂魄(Numenon),它和現象(Phenomenon)正好成一對比──後者是可計算、可預測的,即使那是最遠一顆星的搖動和轉動。北方森林的魂魄是榛雞,山核桃樹叢的魂魄是冠藍鴉,沼澤地的魂魄是灰噪鴉,而長滿刺柏的山麓丘陵的魂魄則是藍頭松鴉。鳥類學書籍並沒有記錄這些事實。」──〈眾鳥的魂魄〉

  █ 土地不是商品:喚醒人們「生態平等」「土地倫理」的良知
  第二部「地景之書」、第三部「鄉野沉思」、第四部「結語」,李奧帕德將自己多年野外工作和林業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哲學、生態學、倫理學的觀點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態平等」、「土地倫理」的劃時代觀念。

  「休息一下!掌鋸者喊道。於是我們停下來歇口氣。」李奧帕德帶著我們,用鋸子解讀一棵遭閃電劈斷的老橡樹:「我們的鋸子切入一八九九年,這一年,在北方兩個郡之外的巴布科克附近,最後一隻旅鴿被子彈擊中而隕落。」「鋸子切入一八七○年代,這是威斯康辛州瘋狂種植小麥的十年。到了一八七九年,在某個星期一的早晨,麥長蝽、雞母蟲、銹病,加上土壤沙化,終於讓威斯康辛州的農場主人意識到,他們在種植小麥的競賽中耗盡了土壤的肥力。」「一八七八年,一名來自索克拉皮茲城的獵鹿人極富遠見地評論道:今後獵人的數量將比鹿還多。」

  李奧帕德以跨越近一世紀的橡木年輪,編入歷史紀事,提醒我們:正是由於人類缺乏「生態平等」的自省意識,導致物種滅絕的輓歌一再於真實世界上演。

  他接著闡述,在城市化空前發展的時代,土地生病了。某些動植物不明原因消失,儘管人們已努力保護;某些害蟲突然成災,儘管人們已努力控制。人們對這些現象無法作出簡單解釋,因此必須視之為土地有機體生病的癥狀。他繼而提出「土地是社群」(Land is a community)的觀念,亦即土地是由動物、植物、土壤、水和人類共同組成的,人類只是這個社群中的一員,必須與其他成員互賴共生。

  █ 「世紀之書」:寫給我們與下一世代的自然筆記
  「至今我們還沒有處理關於人對土地、對動物、以及對生長在土地上的植物的關係這些方面的倫理。土地仍然被當成財產;人與土地的關係依舊是純經濟的,只牽涉到權利,不包含義務。」李奧帕德說。

  他指出,只有當我們對土地有感覺、了解和接觸,才能產生愛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建立「土地倫理」(Land Ethic)。著述之餘,李奧帕德在美國創立「荒野學會」,推動保護日漸縮小的荒野大地與荒野上的自由生命,日後影響擴及全球。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更大規模的開發和愈發嚴重的全球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的物種正以駭人聽聞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而台灣山林濫墾、河川開採沙石、溼地沙洲消失、海岸線後退、土壤污染劣化、旱澇頻生等現象,也使人怵目驚心。

  李奧帕德提出「生態平等」「土地倫理」觀點,不但未曾過時,更是寫給我們與下一代的深沉反思。

名人推薦

  小   野|作家‧千里步道發起人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劉克襄|作家‧自然生態觀察者

  《沙郡年紀》由自然觀察漸次進入科學闡述,最後提升到哲學層次,被喻為是「保育界的聖經」、「自然寫作的經典」、「世紀之書」。──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沙郡年紀》以極優美的散文呈現,文字簡潔,含義卻極為深刻,就像所有最好的詩歌一樣,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又正如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在外表上卻看不到一點刻痕。──John Tallmadge•耶魯大學英文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1887-1948)


  美國著名生態學家、環境保護主義者,野生動物管理研究的始創者,現代環境倫理與荒野保護運動的先驅和社會活動家。終生從事野生動物保護、林業資源管理、荒野保護和相關研究工作,也投入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狩獵管理等領域。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野生動物管理學教授,曾任美國林業工作者協會森林政策委員會主席,並創立了美國荒野協會。

  李奧帕德一生發表了大量論文,將多年野外工作、林業管理經驗,與哲學、生態學、倫理學的觀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土地倫理的新觀念。他在自然生態保存和環境倫理學方面的聲譽,至今少有人能與之媲美。

繪者簡介

吳淑惠


  專職插畫創作者。寫實力強,筆觸細膩,用色大膽亮麗,擅長將抽象、零碎的概念,組織成富有層次、解說力強的構圖。作品刊於《台灣地理百科》系列、《大地地理》雜誌等自然科學相關出版品中。

譯者簡介

李靜瀅


  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外國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翻譯時力求以優美流暢的語言,傳遞原著詩意濃郁的景物描摹以及綿長悠遠的思緒;而對於原著中以論述為主的文章,則更注重於準確闡述作者精煉的思想。譯有多部文學經典及人文著作。

審譯簡介

唐炘炘


  輔大法文系畢,副修英文。曾任漢聲出版社、遠足文化、環境資訊協會編輯,大地地理、秋雨文化、小天下出版社等特約撰文編採,關注自然生態、社會人文主題。從小對自然有莫名孺慕之情,和鳥蝶草花說的話,比對人類說的還多。大學開始參與自然保育社團,後加入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荒野保護協會之解說員和推廣講師,並於社區大學開設生態課程,希望為不會說人話的生靈們,吐露一點心聲。

目錄

◆導讀序|野性蘊藏著世界的救贖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初版作者序|奧爾多‧李奧帕德
   增訂版序|卡羅琳‧克拉格斯頓‧李奧帕德&盧納‧李奧帕德
◆第一部|沙郡年紀
一月 一月雪融
二月 優質橡木
三月 大雁歸來
四月 河水高漲•山薺•大果櫟•空中之舞
五月 從阿根廷歸來
六月 釣魚田園詩
七月 龐大的領地•大草原生日
八月 輕輕河畔草
九月 小樹林裡的合唱
十月 暗金色•早起者•紅燈籠
十一月 但願我是風•斧頭在手•堅實的堡壘
十二月 家園的範圍•雪地上的松樹•編號65290
◆第二部|地景之書
沼澤地的輓歌•沙郡•奧德賽之旅•旅鴿紀念碑•弗蘭波河的獨木舟|威斯康辛州
樹上的榛雞•踢蹬的紅腿|伊利諾斯州、愛荷華州
夏日的白山•像山一樣思考•棕熊|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
眾鳥的魂魄•綠色的潟湖•加維蘭河之歌|墨西哥奇瓦瓦、索諾拉
偷渡者|俄勒岡州、猶他州
被遺忘的沼澤|加拿大曼尼托巴
◆第三部|鄉野沉思
鄉野
閒暇時間
環河
大自然的歷史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植物
鹿徑
大雁的音樂
◆第四部|結語
土地倫理
荒野
環境保育美學
附錄I |作者生平
附錄II|本書動植物名稱‧中英對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