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BBC:中國數百萬「剩女」面臨傳統壓力 。中國剩女:性別歧視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權力遊戲 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

$
0
0

英媒BBC:中國數百萬「剩女」面臨傳統壓力

2013年 8月 13日分享
中國眾多的婚介交友節目之一。

路透社駐上海記者在中國七夕情人節周二(13日)發表文章,談中國大城市的大齡高薪女性面對的婚姻難題。

文章開篇就提到一位叫許嘉潔(音譯)的31歲的上海女性,說她5年來為尋找一個男人結婚而相親無數次。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許嘉潔是拿上海平均工資兩倍的高薪白領,家人和朋友希望她結婚的壓力越來越大,但要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做丈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大城市中高薪女性面臨的一大問題。按照中國的傳統,丈夫的社會地位總是應該高於妻子。

許嘉潔說,她的父母把他們認識的所有單身男子都介紹給她,其中一半都是個性內向的「宅男」,那些外向的男人不需要媒人介紹相親。
情人節孤身獨處

在中國的情人們慶祝七夕情人節的時候,許嘉潔和數百萬象她一樣的大齡單身女性——又稱「剩女」——卻因為僵硬的傳統觀念而孤身獨處。

儘管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最近30年來經濟飛躍發展,社會也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在婚姻觀念上,卻仍然保留著相當多數千年前的傳統。

上海一家很受歡迎的婚姻介紹所老闆倪林(音譯)對路透社記者說,中國人經常認為,男方應該在婚姻關係中的各個方面都比女方「高」,包括身材、年齡、教育和經濟收入。

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是,A級男性和B級女性結婚,B級男性和C級女性結婚,C級男性和D級女性結婚,找不到對象的就是A級女性和D級男性。

根據中國最大的嚴肅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交友網的統計,在北京,20多歲和30多歲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還在找丈夫,首都的「剩女」人數大約有50萬。
「好男人」在哪裏?

有14億人口的中國,在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多年後,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大不平衡。

根據2011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970年出生的單身男性,是同齡女性的兩倍。

和大城市的「剩女」們不同,這些「剩男」們大多住在二線城市,經濟收入都不高。

路透社記者說,上海市政府正在組織定期的婚介交友活動,希望幫助像許嘉潔那樣的大齡高薪女性,今年5月的一次大型婚介交友活動,吸引了2萬名單身男女參加。

儘管參加婚介活動的男女兩性都很踴躍,但是不少「剩女」在經歷過無數次婚介活動後會問:「好男人都在哪裏?」

一名參加今年5月婚介活動的32歲的女性王露西(音譯)說,她遇到的不是花花公子類型的男人,就是「媽媽的乖寶寶」型的內向男子。

(編譯:嵇偉 責編:路西)

中國剩女:性別歧視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權力遊戲

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3
  •   □大學以上學歷 □居住於大城市 □中產階級

      在中國,一個單身女子只要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官方認證」的「剩女」。她們又依照年紀區分「危險等級」,被戲稱婚姻的「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和「齊天大剩」。媒體輿論與官方單位極盡所能地羞辱她們的單身處境,並將「剩女現象」從社會話題提升到國家危機的層級。

      當本意為多餘的「剩」字使用在女性身上,則為中國媒體詆毀單身女性的運動添加了情緒共鳴。這個運動,其諷刺之處在於中國是個男性人口過盛的國家,一胎化政策、重男輕女和針對女嬰的墮胎導致兩性比例不均,官方稱之為「對社會穩定的威脅」。

      在買房與房產登記不利於女性的社會結構下,
      原有的經濟優勢瓦解,亟欲脫離單身的「剩女」反而陷入新危機!

      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威脅,並配合國家提升「人口素質」的政策,官方傾全力迫使高學歷女性「別工作了,盡早結婚」,為國家生出「優質」的嬰兒。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年輕女性因感受到來自社會輿論、父母與另一半的壓力,恐懼晚婚,為了早日擺脫「剩女」身分,容易接受不適宜的婚姻。

      「剩女」們「積極」嚮往婚姻,卻在買房與財產分配上做出「消極」的妥協與配合:她們被傳統社會觀念與不公的法律制度剝奪了房子的所有權,情願讓不動產登記在丈夫名下,就算她們或她們的父母在買房中有很大貢獻,也是如此。失去了經濟優勢,更容易造成夫妻關係不對等的局面,在婚姻因家暴與外遇而解體時,更突顯她們所面臨的困境。

      她們該如何在「三分之一的婚姻都以離婚告終」的中國獲得安身立命的機會?
      面對壓迫,她們能夠找出方法,反撃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嗎?

    名人推薦
      
      「這份研究既令人信服,又富有原創性。從記者轉行學者的洪理達指控一九五○年代致力於提升女性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今天竟然逼迫女人回歸廚房。」──《經濟學人》書評(The Economist)

      「洪理達以生動淺白的筆調,直書城市專業女性在中國飆升的經濟發展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對待。」──柯瑞佳(Rebecca E. Karl),紐約大學學者

      「研究深入、引人入勝。來自中國『剩女』的親身剖白扣人心弦。對中國或女性問題有興趣者不容錯過。」──魯可蒂(Kristie Lu Stout),美國有線電視(CNN)新聞國際網絡主播及記者

      「文筆吸引人、富啟發性。這是個時常被忽略的重要議題,必讀。」──華志堅,《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作者

      「出色、吸引人、創新的當代中國研究,是從社會學角度對性別政治經濟提出質疑的重要著作之一。」──劉禾,《中國女性主義的誕生》(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編者之一

      「中國在國際間營造女性教育水平提升、財產增加的形象,背後實隱藏了嚴峻的性別不平等──中國女性在教育和財產方面的改善,反而為她們招來攻擊。洪理達以平實的文筆陳述這些不公平現象,既易讀且引人入勝。」──女性主義及婦女研究協會(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


      出生於香港,自小隨外交官父親與語言學家母親常駐國外。於哈佛大學修讀東亞研究,在史丹佛大學取得亞洲研究學碩士學位,後赴中國清華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

      1996年擔任香港亞洲電視台記者、1998年擔任美國CNBC駐上海記者,後以美國之音的記者身份長期派駐北京。2002年曾獲「專業新聞工作者協會」表揚優秀記者的「Sigma Delta Chi」獎,為該年度唯一獲獎的華裔人士。作品發表散見《紐約時報》等媒體。

    譯者簡介

    陳瑄


      筆名陳穎。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論文研究酷兒理論。目前為自由譯者及影評人,並在學院外持續從事性別及電影研究。文章散見於「流行文化學院」研究網站、「映畫手民」影評網站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站等。
     

    目錄


    Chapter 1_「剩女」的條件
    Chapter 2_被排除在房產財富之外的剩女們
    Chapter 3_中國兩性間的財富鴻溝
    Chapter 4_女性財產權的黃金年代
    Chapter 5_家醜不外揚vs. 身陷家暴之網
    Chapter 6_性別平權的反撃
    致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