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的某些敘述必須存疑。譬如說,
"1948年,伊凡斯搭船到英國,並把這薄薄的一本書交還給英國人民,作為微薄的回報,「以感謝在我們已準備上戰場時阻止了希特勒」。"1945年戰爭即結束了。
"「愛麗絲」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
可能上百語言?"道奇森的奇境被說是充滿了「吃人角色一面倒的言語暴力傾向」。"看不懂?
今年已邁入150歲的《愛麗絲漫遊奇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從前從前,有一個害羞的牛津大學教師,他對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小朋友說了一個小女孩掉進兔子洞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他倆都名留千古。
1862年7月4日,在一個全然奇幻的時刻,害羞又挑剔的大學教師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筆名是路易斯‧卡洛爾)妙筆一揮,變出了一個自信滿滿的小女孩從兔子洞跌入魔幻奇境的故事。
這個光怪陸離、史詩故事中的女英雄愛麗絲,一下縮小、一下變大,遇見了瘋狂的三月兔、火氣很大的紅心皇后、說話顛三倒四的帽匠、抽水煙的毛毛蟲,還參加了一場神經兮兮的茶會。
這個故事最終成為《愛麗絲的地底冒險》一書,恰恰在150年前的這個星期出版。
在《愛麗絲漫遊奇境》和續集《愛麗絲鏡中漫遊》裡,道奇森頌揚的是狂熱的荒謬。邏輯像旋轉木馬一樣轉呀轉(「如果你肯告訴我fiddle-dee-dee是哪一種語言,我就告訴你這句話的法文怎麼說!」)、雙關語多到簡直是遊走在毫無節制的邊緣(一棵會吠的樹;說的是「包汪」。譯註:原文為a tree can bark; it says “boughwough")、字詞歡天喜地的跳舞(「喔美妙的日子!」)。
「道奇森很喜歡小孩。但有個孩子最特別,那是個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她有一雙令人忘不了的眼睛。」
就連他的筆名,也是文字遊戲。他把本名查爾斯‧路特維奇(Charles Lutwidge)的字母移位,變成路德威克‧卡羅洛斯(Ludovic Carolus),最後以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之名廣為人知。
道奇森很喜歡小孩,但有個孩子最特別,那是個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她有一雙令人忘不了的眼睛。為了討好愛麗絲,他創造出「奇境」,改變了童年的地景風貌。
從一艘小船開始
道奇森大概是最不像會創造奇境的人了,不管你說的是哪一種奇境。他是數學老師,寫過一本小冊子,名為《行列式基本專論及其在聯立線性方程式與代數方程式方面之應用》。他一生未婚、信仰虔誠,一輩子只離開過英國一次,就是為了到歐陸走訪各大主教座堂。
然而他的想像力卻在夢與醒的邊界漫舞。
奇境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呢?或許有人會指著一個放滿皮面書本的房間,涼爽幽暗,唯有近午時分,才會有一抹陽光溜入,把每樣東西都變得金光燦然。這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圖書館辦公室,副圖書館員道奇森可以從這裡的窗口看到院長亨利‧利道爾的掌上明珠在庭院裡玩耍。
那幾個小女孩是愛迪絲、洛琳娜和愛麗絲,當時的愛麗絲才三歲大,留著瀏海,還有一雙若有所思的眼睛。他和孩子們交上了朋友,請她們來喝茶、跟她們說故事。事隔多年,當她結婚以後,他告訴她:「從你小時候開始,我就結交了許多小朋友,不過他們實在不太一樣。」
「1928年,愛麗絲‧利道爾在拍賣會上以1萬5400英鎊(7萬5000美元)將手稿賣給了一位美國蒐藏家,六個月之後,這位蒐藏家又以15萬美元售出。」
在一個夏日午後,太陽終於擠開了害整個早晨都溼答答的烏雲,穿著白色法藍絨西裝、戴著草帽的道奇森和學校同事兼朋友瑞佛倫‧魯賓遜‧達克華斯,帶著女孩們前往富里橋遊玩,他們選擇划船,沿著名為伊西斯河(Isis River)的那一段泰晤士河往上游划去。
但是,划船之旅若沒有故事相伴,算哪門子冒險呢?「講故事給我們聽嘛,拜託啦,道奇森先生。」女孩們懇求道。
故事一個接一個源源而出。道奇森以孩子們為中心,編織出這些故事。他的女英雄就是愛麗絲本人。
後來,愛麗絲請求他把故事寫下來。為了討孩子的歡心,他答應了。兩年半之後,在1864年的耶誕節,道奇森給了她一本墨綠色的皮革筆記本當作禮物,裡面是手寫的故事、搭配手繪的插圖,書名是《愛麗絲地底冒險》。
在朋友的鼓勵之下,道奇森把這篇故事發揚光大。1865年,這個故事被重新命名為《愛麗絲漫遊奇境》,由麥克米倫出版,並附上約翰‧坦尼爾爵士(Sir John Tenniel)繪製的插圖。此書售出16萬本,讓他足以負擔非常舒適的生活,甚至還請基督堂學院幫他減薪。
「《愛麗絲》一書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從A字頭的阿拉伯文,到Z字頭的祖魯文都有,闡釋過的藝術家有達利、也有迪士尼,曾經巡迴演出、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
原稿的旅程
1928年,愛麗絲‧利道爾在拍賣會上以1萬5400英鎊(7萬5000美元)將原稿賣給一位美國收藏家,六個月之後,這位蒐藏家又以15萬美元轉手賣掉。到了1946年,這份原稿又出現在拍賣會上。這一次,美國國會圖書館館員路德‧伊凡斯(Luther Evans)以美國愛書人的捐款為資金,用50萬美元買下原稿。書商知道他是刻意要壓住拍賣。
1948年,伊凡斯搭船到英國,並把這薄薄的一本書交還給英國人民,作為微薄的回報,「以感謝在我們已準備上戰場時阻止了希特勒」。
這本原稿如今是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品,大英博物館慨然出借,讓原稿遠渡重洋到紐約的摩根圖書館參加「愛麗絲:150年奇境」特展,展期到10月11日。
「愛麗絲」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從A字頭的阿拉伯文,到Z字頭的祖魯文都有,闡釋過的藝術家有達利、也有迪士尼,曾經巡迴演出、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
而且還被分析過。道奇森的奇境被說是充滿了「吃人角色一面倒的言語暴力傾向」。
分析愛麗絲?還不如去解剖肥皂泡。
在預約踏入兔子洞、或前往想像力地理學上任何疆域的旅程上,最好有孩子相伴,孩子知道要跟隨自己的心,但我們忘了。
查爾斯‧路特維奇‧道奇森倒是沒有忘。在某種意義上,他也從未長大。你可以說,他比較喜歡長小。
65歲那年,他過世於住在薩里、雲英未嫁的姊姊家,死因是肺炎。從樓梯上走下來宣布壞消息的醫生悠悠地說:「令弟看起來真是年輕得出奇啊!」
撰文:Cathy Newman,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鍾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