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西藏歷史文化辭典》Tibetan civilization [by] R. A. Stein 《西藏的文明》/大西藏环境遭破坏

$
0
0
“Sacred Traditions of the Himalayas," on view through June 14, features elaborate mandalas, embroidered tangkas, devotional sculpture, and jewelry for the gods. All the objects on display served as visually pleasing tools that allowed individuals to reach toward the elusive idea of transcendence. http://met.org/1evLuvw
Leaf-Shaped Box | 17th–19th century | Top decoration: Newari; box: Tibet, Lhasa are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的相片。


法國學者石泰安教授的博士論文『西藏史詩與說唱藝人』(七十萬字);西藏史詩『格薩爾王傳』是有史以來最長的史詩,精彩絕倫,迄今傳誦不已.

格薩爾王傳藏文གེ་སར་རྒྱལ་པོ་威利Ge-sar rgal-po蒙古語Гэсэр Хаан),流行在中國西藏中亞地區的著名史詩,是世界上目前尚被傳唱的最後一部史詩,目前在西藏蒙古土族中間尚有140位演唱藝人在說唱這部史詩。English
《西藏歷史文化辭典》

西藏歷史文化辭典

本書地域以西藏自治區為主,適當收入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藏族地區及北京、山西、河北、浙江等地與西藏歷史文化有關的內容。共收詞目790條,配以珍貴歷史圖片144幅。

《西藏的文明》(Tibetan Civilization) [by] R. A. Stein,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 E. Stapleton Driver, with original drawings by Lobsang Tendzin.1972, 336 pp.


Tibetan Civilization (72 ? Edition)by R. A. Stein
Tibetan Civilization (72 Edition) Cover

中文版印製劣
作  者:(法)R. A. Stein (石泰安) 著,耿昇 译
出 版 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62 /2005 第2版

作者石泰安是當代法國最有權威的藏學家。《西藏的文明》是法國藏學家泰斗石泰安先生的藏學傳世名著,作者以西藏文明史的宏觀視角,以大手筆的文 化通史手法向我們展示了整個西藏的魅力。全書對西藏的地域、居民、社會、宗教、文學和藝術以及西藏的歷史形成與沿革做了充分、翔實、行動的論述,是我們今 天瞭解西藏、領悟西藏魅力和揭開西藏神秘面紗的最佳文本。本書是世界眾多藏學著作中的名著,是作者的精心之作。
簡體書作者簡介
  石泰安(R. A. Stein),1911年6月生於德國施韋茨。1933年遷居法國,是當代法國最有權威的藏學家,也是法國少有的幾個能同 時熟練地動用漢藏兩種文字史料的藏學家。石泰安教授非常注重於研究漢藏走廊地區的文化、民族、歷史、地理、宗教、習俗與文化諸領域,並長期從事西藏文化史 的研究。其代表作《西藏的文明》,並發表了很多西藏歷史的、西藏宗教的、西藏語言書目學的著作等。該書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表達了很多令人關注的藏學觀點、 方法和結論;描繪了西藏社會的宗教和習俗、文學和藝術,是一部世界眾多藏學書中的名著。
簡體書目錄
譯者的話
1962年第一版序言
1981年第二版序言
《西藏的文明》漢譯第三版贅言
第一章 地域與居民
一、地區與風土
二、居民
三、西藏人自己的地域觀
第二章 西藏歷史概況
一、西藏人的歷史觀
二、古代王朝
三、教權的形成
四、近代
第三章 西藏社會
一、家族
二、生活方式
三、權力和財權
四、教派
第四章 西藏的宗教和習俗
一、喇嘛教
教理要素
宗教的修持
信仰和祖師
觀想靜修持和儀軌
出神入化和假面具
二、「無名宗教」和傳說
「人間宗教」、歌曲和傳說
誓詞和墓葬
居住區
一年的節日
個人的地位
靈魂和生命
二、苯教
吐蕃苯教徒與外來苯教徒
古代儀軌
已被同化的苯教
第五章 文學和藝術
一、文學
表現方式
文學體裁
古代詩歌
新的道路
同化作用
幻覺見神者、詩、詩人
啞劇、戲曲和史詩
二、藝術
儀軌方面的要求
風格和形式
古老的回憶

註釋
參考書目
第2版參考書目



*****

新闻报道 | 2011.03.25

西藏环境遭破坏受损的是亿万亚洲人

为了引起世人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德国西藏倡议组织(Tibet Initiative Deutschland)在柏林召开题为"地球第三极正遭遇危险-中国在西藏的环境政策"的研讨会。

西藏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那里有流经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的江河的河源,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源。但特别是近些年中国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断大量地甚至是掠夺性地在西藏以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多个地区开采资源,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 柏林举行的研讨会与会者之一、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驻欧盟特使格桑坚赞表示,1951年中国军队进藏之前,西藏是一片人迹鲜至的净土。但是如今中国在藏区 大肆砍伐树林和掠夺性开采矿产和油气资源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程度。他说:"西藏由于海拔非常高,如果那里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相对于其它地区,西藏的 生态平衡恢复起来十分困难,环境恢复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格 桑坚赞说,1951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西藏以及邻近省份基础设施缺乏,特别是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的资源开发数量当时还很少。但是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 以及大藏区公路交通的改善,各种资源开采项目也随之而来。在西部大开发的旗帜下,成千上万祖祖辈辈以农牧业为生的藏人被迫迁移,他们对当地的资源开采没有 任何发言权。"从藏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官员没有把西藏看作是自己的家乡,而是将西藏单纯地看作是拥有巨大资源财富的土地,看作是可以为其经济迅速增长提供 能源的聚宝盆。他们在开采之前没有做详细的研究调查,没有考察究竟怎样在合理的范围内开采,也没有采取任何应对资源开采有可能对环境构成负面影响的保护性 措施。"
格 桑坚赞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具备环境意识,关心环保参与环保。另外中国官方也意识到对西藏的环境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地方官员同经济界的勾 结,很多时候上一级的保护环境政策到了地方却无法执行。他说,召开国际性保护西藏环境会议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醒北京政府必须在西藏实施新的环保政策,防止 当地的环境继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与 此同时,现在国际社会对西藏人权遭到践踏,文化、宗教受到压制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西藏自然资源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对西藏环境的保 护实际上对亿万亚洲人的生活极其重要。格桑坚赞还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召开参与讨论有关西藏环境问题的会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洪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