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知識通訊評論》95-98/112期/113期/115期/121期目錄

$
0
0

 

 原來《知識通訊評論》8個月前已停刊

敬告讀者

《知識通訊評論》是二○○四年十一月正式出刊,迄今八年時間。八年前我們會籌辦這這份刊物,主要不是為了推廣科學知識, 而是希望引起我人社會對於近代科學知識與文化層面交互影響的重視。我們會有此一想法,與近代歷史中我人接受近代科學過程的心理因素,息息相關,過去八年 中,我們也在多篇社論說明了此一看法。
過去八年的經驗,讓我們認識到,此一問題在我們文化中的疏離地位,正如我們的觀察,在我人文化中,科學還是一個看似純粹的知識。
令我們欣喜也意外的是,與我們有夥伴合作關係的英國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幾乎沒有一期沒有討論科學知識本質、科學的社會影響,甚至關乎科學 知識產生的科學研究制度和評鑑等問題,這使我們得以引用這些討論,來促使一直以歐西為張本的我人文化中人,更能夠接受此一問題的重要性。
八年來,我們看到相當的改變,也看到愈來愈多對於在不同文化中,科學呈現不同意義的討論,這同時反映在讀者訂戶給予我們的回饋之中。
但是當前的經濟挑戰以及電子網路的興起,使我們面臨許多現實的困難,雖然得到許多無私的實質支持,也有許多訂戶讀者的鼓勵,但是面對現實層面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我們不得已決定停刊。
我們深知文化是長期的工作,文化是塑成,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八年其實是相當短的時間。《知識通訊評論》雖然停刊,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希望完成我們預期的工作。
再次感謝各位長久的支持與鼓勵。
《知識通訊評論》 編輯部 謹啟


 -----

§ 關於《知識通訊評論》


《知識通訊評論》是一本對廣泛知識訊息做有系統介紹的半月刊。由國內外重要的科學文化訊息來源,選擇其中最重要的訊息,分門別類做有系統的介紹,知識的範 圍由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工程科學、地球科學到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領域的知識,另外也兼及知識與社會影響方面,如國際世局攬閱和書評快訊等內容。

這份刊物的目的,是為國內的知識、文化和學術界提供一個訊息的窗口,使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而且是跨越領域的一些重要知識訊息,並藉此建立起國內知識、文化和學術界的一個訊息交流平台,期望未來能夠產生源於文化內在精神的創造力。

發行這樣一份刊物的構想,得到國內眾多知識、文化和學術界人士的肯定,王倬朱經武李遠哲何丙郁胡定華翁啟惠曾志朗楊牧楊振寧管中閔鄭永齊劉炯朗劉兆漢錢煦羅浩等多位中研院院士和知識代表性人物,都是《知識通訊評論》的學術顧問。

《知識通訊評論》於93年11月正式出刊,迅速得到國內外各界好評,94年7月入圍金鼎獎最佳新雜誌獎,8月間並與英國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建立夥伴合作關係。

《知識通訊評論》是一個新的嘗試,冀望建立「訊息裏拓展視野,文化中開出創意」的知識文化新局。

§ 訂閱雜誌

本雜誌為月刊,一年12期1200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雜誌訂閱的訊息,歡迎您來電或 來信詢問。或者,您可以點選此頁面,瞭解詳細訂閱辦法。

§ 聯絡我們

知識通訊評論
電話:02-2311-1968
傳真:02-2331-6345

E-Mail:
寫給知識通訊評論

§ 媒體報導

天下雜誌專訪發行人江才健〈為科學添加人文之心
楊振寧院士推薦《知識通訊評論》〈一封介紹江才健先生的信

《知識通訊評論》121期簡介

雜誌簡介 11/16/2012
《知識通訊評論》一二一期簡介:本期全球科學研究新型態專題,介紹科學研究人員的全球大流動以及跨國合作的全球科研新趨 勢,專文介紹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實驗室成為成功典範的道理所在,專文介紹《自然》雜誌訪問多國科學政策負責人,談如何打造其國家的科學能力,專題討論城市生 活壓力造成精神疾病及期其療癒關鍵,專文介紹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對上帝粒子的看法,專題討論腦神經的無用之用,以及美國鑑識科學大醜聞和歐盟大砍研究經費的 爭議專文。

文化的自信和創造力

意見評論 11/01/2012
對大多數我們文化中人來說,近代歷史是一個巨變演進的過程,我們無可避免受到近代世界歷史發展中,對我人文化的衝擊,簡要言之,就是西風東漸,就是奮力圖存,就是以他山之石為本。
閱讀全文…

美國鑑識科學大醜聞


最近美國麻州爆出鑑識檢驗人員假造毒品檢驗報告醜聞,這不但引致平反錯誤判罪的要求,也曝露美國司法體系鑑識檢驗工作負荷超量的嚴重問題。
消息曝光後,杜肯隨即在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遭到逮捕,此事件讓全美目光焦點集中到犯罪證據鑑識工作,引發對政府未對從業人員善盡監管的高度質 疑。《自然》雜誌獲消息來源指出,該實驗室為處理八千多個已送來逾三十天尚未處理的檢測案件,曾向聯邦申請經費補助,而這樣的案件數相當於一整年的工作 量。其實美國各地的鑑定實驗室,都同樣面臨工作負荷超載的問題。
閱讀全文…

如何創造偉大的實驗室


創立滿五十年的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實驗室,被譽為世界上科學實驗室的成功典範。回顧科學實驗在歐洲的發展歷史,實驗室主持人的個性、眼界以及樹立的風格,是創造一個偉大實驗室的關鍵要素。
閱讀全文…

魏特曼:我希望希格斯粒子不存在


科學家在七月宣稱,他們可能找到了被外界俗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且聽聽因與此發現密切相關理論得到諾貝爾獎的一位物理學家的看法。
今年的林島會議適逢本世代粒子物理的最大發現。安阿伯密西根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暨理論粒子物理學家魏特曼(Martinus Veltman),因粒子物理方面工作,共享了一九九九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而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正是「標準模型」所預測的。然而在過去三十年,魏特曼本人 卻一直懷疑希格斯粒子的是否存在。
閱讀全文…

美國警惕了日本向右轉嗎?


日本要掀起右傾風以便復興軍國主義,首先便須否定有二戰戰犯,然後內閣大臣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赴供有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去參拜,這計畫早在右派政客的計 畫之中,而具體展開則應是從二○○五年開始,那年十月十七日,時任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身穿大禮服以首相身分去靖國神社參拜。
閱讀全文…
Pages (75) : [1]23» ... Last »

 

 

《知識通訊評論》121期目錄

雜誌目錄 11/16/2012
全球科學研究新形態專題>
.科學 : 全球大流動
.跨國合作:全球研究新趨勢
成功科學實驗室專題
如何創造偉大的實驗室
科學研究策略專題
.如何打造國家科學能力
城市精神疾病與療癒專題
.城市之疾
.壓力:復元之本
粒子物理探討專題
魏特曼:我希望希格斯粒子不存在
神經科學專題
.腦神經的無用之用

敬告讀者

知識與社會
美國鑑識科學大醜聞
.大砍研究經費 歐盟起爭議
知識快訊
.義大利地震科學家遭定罪判刑
.卵子冷凍術安全無虞
.生質燃料的斟酌
.節食藥物引爭議
.行動電話與腫瘤
.幹細胞買賣
.巴西否決森林法修正案
.印度再議基改作物
.鋰電池公司破產
.抗藥性肺結核的東歐流行
.英國對動物實驗的態度
.俄國沃斯托克湖中無生命
.非洲遺傳學研究
.基因組的個人隱私
.更佳的生物標記
.德州的風波
.eLife雜誌上線
.抄襲控告
.日本核災
.幹細胞官司
大陸通訊>
.季泉生論文發表記
世局攬閱
美國警惕了日本向右轉嗎?
書評快訊
.事實的半衰期:為什麼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有保存期限
.伊拉斯謨斯˙達爾文:性,科學,及意外發現
.科學世界的毒舌頭與夢想家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 《知識通訊評論》121期簡介∣回首頁∣

《知識通訊評論》115期目錄

雜誌目錄 05/01/2012
科學研究的效用與意義專題
.研究鼓勵措施 適得其反
三管齊下 清除學術浪費
.好科學?壞科學? —-科學雙面刃的爭議
非洲農業專題
.非洲農業的惡地之戰
傳染疾病專題
.風吹來的川崎氏症?
印度科學專題
.印度科學的文化困境
犯罪與腦科學專題
.青少年法庭上的神經科學
涂林百歲專題
涂林留下的不朽數位思維
知識論壇
.癌症藥物為何成功率低?
.建議:提高臨床癌症研究的可靠性
知識與社會
.歐洲財務困局中的國際機緣
博士離開象牙塔
知識快訊
.美國出口控制
.設立生態系統小組
.北極漁業
.墨西哥氣候法案
.太空梭的最後歸程
.印度飛彈試射
.墨西哥火山
.偉克適訴訟終局
.小行星開礦
.生物科技採購
.潔淨科技的艱困時刻
.學校爭論
.美國減少動物使用抗生素
.美德州幹細胞安全規範
.蘇門答臘地震
.歐洲衛星失聯
.藥物遭罰款
.印度科學家被逮捕
.奧地利生物學家遭開除
.中國規範
.全球失智症的增加
大陸通訊>
.中國「稻」,路何方
世局攬閱
黃岩島風雲如何釀成
書評快訊
.索緒爾
兩性戰爭:從史前時代到現代的男女衝突與合作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知識通訊評論》113期目錄

雜誌目錄 03/01/2012
人體醫療實驗倫理專題
.以科學之名
.倫理的演進
糖的健康威脅專題
.糖的健康大患
北極開發與保育專題
.北極探油大競賽
.北極新樂土
人類演化專題
.斯提爾灣消失文明的故事
人與文化專題
.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
研究經費生態專題
錢多好研究?
知識論壇
規範全球健康大敵—酒
.健康負擔
.荒野
知識與社會
.日本科研體系大瘦身
美國核能太空船上天
.如何使氣候預測模型可靠
.全球褐變
.全基因組定序的臨床挑戰
.臨床的考驗
知識快訊
.美國二○一三科學預算未定
.抵制學術發行巨擘愛思唯爾
.福島核電廠災後清理
.美國核准新建核電廠
.分子生物構造相似性規則
.基因定序公司Illumina收購案
.合成生物燃料生產問題
.織女星火箭完成首航
.大強子對撞機的新願景
.中國科學獎
.巴西的基造作物成長
.非洲搶地危害生態
.俄羅斯核物理火災
.法國打造常春藤盟校
.美國食品管制局遭舉報
.歐盟研究動起來
.日本核能再出發
.美國銷毀新生兒驗血樣本
.瘧疾致死人數的爭議
.囊腫纖維化新藥上市
.歐洲簽署衛星建造合約
.期刊自我引用浮濫
大陸通訊
.民辦高校接班人:選親?選賢?
世局攬閱
中國否決權全與核心利益有關
書評快訊
.核子良心守護者:約瑟夫‧羅特布拉特其人其事
.黑金詛咒:石油財富如何形塑國家發展
如是有聞
向學術出版巨鱷愛思唯爾說三不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後來楊振寧找到陳省身是在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一次講話中,提到這故事。
陳省身的這一段故事說,
「有一年我跟內人去參觀羅漢塔,我就感慨地跟她說:『無論數學做得怎麼好,頂多是做個羅漢。』菩薩或許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羅漢誰也不知道那人是哪 個人,所以不要把名看得太重。Riemann的工作為什麼重要呢?因為數學跟其它的科學一樣要不斷擴充範圍,大家重視的工作,都是開創性的工作。」
楊振寧在文章最後一段的結論是,
「我解讀這段文字如下:陳先生當然認為自己是羅漢,還不是菩薩。這是不是表示他過於謙讓呢?我不是數學家,不敢評說。但是如果韋伊一九四八年的猜想 是對的,那麼陳先生的開創性的陳氏級等數學工作的重要性,就要旁及物理世界的最最基本結構了,那時數學仙山上的大雄寶殿中豈能不迎來一尊新菩薩?」.....

《知識通訊評論》112期目錄

雜誌目錄 02/01/2012
科研經費專題
.向公眾要錢
.如何吸引群眾
.另起爐灶 找錢做科學
慈善資金的代價
海洋保育專題
.海洋保育區前景未卜
科學新挑戰專題
.實驗科學的五大先驅挑戰
學術出版剽竊專題
.學術出版的大患:如何遏止抄襲
英國科學研究倫理專題
正視科學研究的操守
.英國科學需要「道德大修」
科學社會學專題
.維持高標準的知識創造禮數
知識論壇
希格斯粒子之外的新物理
.如何激發癌症研究新思維
知識與社會
.亞洲科學研究的勃興
知識快訊
.核子劫案
.焦砂油管線延宕
.無藥可治的肺結核?
.約旦河西岸計畫遭責難
.歐洲金主
.克羅佛獎得主
.股票首度發行有高有低
.幹細胞訴訟
.美國核反應爐安全措施
.俄國火星探測船墜毀
.伊朗化學工程師遇刺
.美國家衛生院研究資助率低
.潔淨能源支出
.歐洲轉殖基因移往美洲
.核能安全
.天體物理學家去世
.紅酒騙局
.打擊剽竊
大陸通訊
.誰動了一百六十億元「免費午餐」
世局攬閱
美伊目前不會開戰
書評快訊
.《一九四九國府垮臺前夕——龔選舞回憶錄》
.龐蒂科渥風雲錄:冷戰變節與核子物理
.遠景:國防的疫苗
如是有聞
與楊振寧一席談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http://k-review.com.tw/2010/09/01/934/


知識通訊評論95期目錄

雜誌目錄 09/01/2010
糧食與科學專題
.日益迫切的糧食問題
.巴西的雙贏農業
.來自根部的革命
生理科學專題
.老鼠骨骼的代謝爭議
基因檢測醫療專題
.由專家解讀基因檢測結果
依風險程度規範基因檢測
科學展望專題
.《科學:無盡疆界》六十五年
中藥科學專題
治癌化療中的中藥貢獻
知識論壇
人口普查有多重要
知識與社會
.哈佛大學調查不當研究行為
.歐洲大科學計畫的缺錢困境
.美國設定十年天文優先計畫
獨生子女未必孤僻
如何走出學界去創業
.致命腦部病變的困局
.愈益精確的重力常數
知識快訊
.基因檢測計畫中止
.美國武器實驗室挨告
.印度最大藥廠執行長去職
.英國規範個人基因檢測
.基改作物蔓生
.付錢保護亞馬遜雨林
.全球定位系統的競爭
.美國幹細胞研究興訟
.幹細胞研究獲金援
.補充資料畫蛇添足
.基因定序公司遭併購
.醫療補給系統大整頓
.奈米科技美國獨大
.四位數學家獲頒菲爾茲獎
.美國禁種甜菜
.俄國莓類銀行面臨關閉危機
大陸通訊
.科學理性地對待氣候變化問題
.科學松鼠會的「玩法」
世局攬閱
美國總統的伊拉克選擇
如是有聞
.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背後
書評快訊
.新領導力心理學:認同、影響與權力
.眾望所歸:領導力何來?追隨者何求?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人口普查有多重要

知識新知 09/01/2010
由於個人意識提升及商業對隱私的侵擾,國家行之有年的人口普查,面臨愈益嚴重的拒訪問題,也危及政府施政的參考依據。未來的人口統計資料,可以藉助大量電子及時資訊,來彌補當前作業的困難。
由 於隱私、成本及受訪率等顧慮,全球人口普查情況正日益惡化,但多數科學家與政府官員均未意識到當前危機,等到要想彌補短視近利決策之害,發覺為 時已晚。過去加拿大政府將詳盡形式的普查問卷寄給全國兩成人口,強制民眾回覆;今年六月宣布將改為寄給全國三成人口,但改採自願填寫,這項決定不僅將壓低 普查品質,也將使加國政府各項議題資訊成本提高。
對國家科學根基而言,政府統計數據就和天文台或粒子加速器同樣重要,也需要穩定經費與保護,在各項政策決定與研究中,都需要詳細、可靠的人口結構資料,例如醫院數量多寡,或是某一族群貧困情況是否與健康或教育相關;普查資料亦成為基本標準,供各項研究參考及對照。
國家主計單位必須學習運用行政記錄與數位資料,但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確保新方式產生的資料品質,能與既有方法成果相等或更好。
冷默與耗費
二 ○一○年美國正在進行人口普查,隱私成為一項焦點,包括保守派電視節目主持人及明尼蘇達州共和黨國會議員巴克曼(Michele Bachmann)皆認為,有關年齡、性別及族裔的問題太具侵犯性,「隱私」在電視上是很好的話題,但綜觀政府各個部門,主計單位一向最重視保護隱私。
其 他問題更加嚴重,成本是其一。美國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今年成本約一百三十億美元,每次都比前次增加一倍,原因包括人口成長、人口流動情況 更普遍、語言隔閡更深,變更為自願式普查無法解決問題,因為得寄送更多表格才能得到相同的回覆率,只會增加成本,且資料品質會下滑。
另一項 問題在於,人們愈來愈不願回覆這些問卷,由於電話行銷聲名狼籍,以電話訪問行不通,電子郵件信箱裡也太多垃圾郵件,類似調查閱卷滿天飛,誰 有空分辨真假?以一九九○年與二○○○年的美國人口普查相較,未回覆比率便從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三增至百分之十五點六,知名學術問卷的完整受訪率過去常突 破七成,如今都難達到百分之五十,政府單位的標準還要更高,要達成目標更困難,故更必須維持強制式人口普查。
批評傳統郵件寄送式普查者常 援引他國為例,認為還有不同工作模式,自一九九○年代起,瑞典、荷蘭、丹麥等國都不再進行普查,改用市民登記、稅賦記 錄、教區名冊等資料,主要都是基於成本考量。但行政記錄通常並不完整、時有錯漏、已經過時,有些國家如今已感後悔,例如德國在一九八七年採用這項制度時, 相信手中記錄完善,後來卻發現無法掌握歐洲境內人口跨國流動情況。英國則提議自二○一一年起,以郵局地址清冊、駕照記錄及醫療登記內容取代人口普查,這也 會很困難,不過英國在二○二一年進行下次普查之前,統計專家還有十年能試圖解決問題。
官方行政記錄只是冰山一角,每個人只要使用銀行卡、上網、登機或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就會留下數位記錄,政府將來必然會考慮,這些資源是否同樣能提供人口資料,但比人口普查或民調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這 些資料或許很強大,舉例來說,都市計劃專家能使用手機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資料,瞭解尖峰時段的人口流動模式,但這些私有資料也存在嚴重問題,企 業必須保護個人資料,這也是Facebook等公司先前遭強烈批判的原因;資料必須要有品質標準,有些資料對製藥或電訊業有用,卻不足以做為公共政策依 據;資料必須反映人口結構,數位資料來自科技使用人口,卻未必能涵蓋各個族群。
未來的挑戰非常艱困,人口普查單位必須絞盡腦汁,運用行政資源及數位資源收集紮實資料,以輔助人口普查,並克服受訪率過低的問題。國家普查單位必須更積極試驗新方法,但不應輕易放棄現有策略的優點,科學家也必須珍惜這項手邊現有的重要科學資源。
(本文為美國卡內基美崙大學統計與機器學習系的范伯格(Stephen E. Fienberg)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普衛特(Kenneth Prewitt)在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六日 《自然》雜誌的專文。)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五期】2010.9.01

---

五百億帶來的學術環境汙染

意見評論 09/01/2010
象 徵現代化與經濟開發的六輕、國光、中科所引發的環保議題方興未艾,象徵台灣學術大開發的五年五百億則似乎大放異彩。台 灣大學在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又躍進了二十三名,且蟬聯兩岸三地第一名。如果短期的經濟開發必會導致永久的環境惡化,所以必須評估,那麼,短期的學 術開發,會不會導致永久的學術文化的衰敗,怎麼能不加以評故檢討呢?
每次往前躍進一步,困難就更大,因為現在大家的對於排名的標準,還是 根據幾個具體的理想中的歐美大學訂定的,距離他們愈近,排名就愈高,但無論怎 們接近,不可能比哈佛耶魯更接近哈佛耶魯自己,所以愈近愈難。可見,最後追不上的話,是非戰之罪。令人擔心的是,這種訂指標、追排名的短期思維既然永無止 境,不可能達標,那對我們的學術環境會不會造成什麼萬劫不復的污染?
其中最嚴重的是人心的汙染。學術高層一旦認識到訂指標的重要性,就開 始玩起指標的把戲。許多學門的領導人、召集人、掌門人因此不顧一切的把各自學 門的指標,以自己為標準訂定下來。自己沒有做的研究,就不承認為有意義的研究;自己曾發表文章的期刊,就當成是全世界最好的期刊;自己採用的研究方法,就 是國家研究經費應該補助的方法。
這不夠,因為自己會這麼做,別人當然也會,所以還要拉幫結派,相互傾軋,爭取各種名位。未雨綢繆者,更鎖 定有潛力的競爭者,或嘗試收編,或即早封 鎖消滅。其中手段最惡劣的,往往總能躋身高位,於是甚至可以公然違反程序,斯文掃地的裹脅其他人默許。青年學者目擊耳聰於此,對學術的意義感到迷惘,被迫 隨波依附尾隨,運氣好的,就淪為替有權者製造論文的機器,換取安身立命的機會。
影響所及,多數不能獲得青睞的後進學者,必須偷窺這些極少 數的個人生涯軌跡,模仿他們的研究與發表模式,從事未必適合自己性向或天份的研究計畫, 操持妨害自己思考的語言。這時,學術不再是追求真理的事業,而是發表技巧的演練。學者之間不再討論宇宙天下,轉而切磋論文發表的竅門。英語成為唯一的文明 語言,國際則被宅化成必須排除亞洲方可,甚至就連東亞研究所也開始輕視起日語或韓文。
五年五百億號稱是追求國際化,內捲與汙染卻已經明顯 至極。在多數學門領導人沒有能力躋身國際的現實條件下,出現兩種畸形。一是能在國際上發表的, 不論掛名的台灣學者實際貢獻多少,或對台灣學術的發展貢獻多少,或對學術本身貢獻多少,都一概大褒特褒,百獎加身。這當然就鼓勵短期性、虛擬性的偽課題, 並斲傷有長遠影響的基礎研究。這點各方早有認識,只不過五百億列車已然啟動,剎車不及,只能任憑落崖。
二是,學門領導自忖已無緣繼續在國 際上競爭發表,便擔心被取代,上焉者以為了故舊門生謀福利的姿態,而下焉者集中在自己的名位保衛戰上,展開醜陋 的學閥政治。這時各種以國際化為名目的政策或預算,背後隱藏的當然是與國際化毫無關係,甚至主要是防止國際化的各種動機,以免自己的地位有朝一日遭到取 代。此何以任何一點小職位如系主任,到頗有政策影響的學門召集人,再到如日中天的中央研究院院長,都有人不擇手段地企圖染指。
中科的發展引 發爭議的原因之一,是環評不能貫徹。但是五年五百億連環評都沒有。所有教育部的評估作業,都集中在成果上,尤其是發表的成果。這就像 是對中科的環評內容,集中在中科帶來的開發效益,而不是對環境帶來的負擔,豈不荒唐至極?可見,中科因為環評不徹底帶來疑慮固然需要檢討,可是與教育部的 五年五百億只有開發而沒有環評比起來,讓環保團體氣到瘋狂的中科,要比五年五百億強得多了。台灣大學進步二十三名背後的毀滅性意義,就難以揭發了。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五期】2010.9.01
期的翻閱感覺是:
知識通訊評論似乎該考慮把一些東西
諸如介紹中國的"眾議「千人計畫」"等文章 (需加注解) 和 "另眼看歷史" (網路目錄上沒此篇)
放在網站上
"拯救世界的十週教育"或可以更濃縮點


比較有趣的是 "愈益精確的重力常數" (知識通訊評論96期 2010年10月號)
".......數年前 苑老師送他編的 Scientific Reason by Ian Hacking

我只說 "從演講到出書苑舉正兄送書 已近一年半
我覺得可惜的是: 應該出中英文合版的書才好"
其實這本書在第一講第一頁就指出 2003年的現代物理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第 75卷 403-455 有篇" The Fundament Constants and Their Variation: Observational and theoretical Status"....."--戴明博士的小故事


******

知識通訊評論96期目錄

雜誌目錄 10/01/2010
近代教育專題
.拯救世界的十週教育
學術研究專題
不發表就走路
.中國對科學期刊下猛藥
科學與社會專題
科學看法大不同
保育與開發專題
.利牙銳爪的危機與美麗
.不要在人類遺產上開路
保育可以救貧?
海洋魚業專題
.海洋漁業監管有危機
地質科學專題
.松遼盆地下的恐龍年代
知識與社會
.中美攜手發展清潔能源
為什麼有些記憶特別深刻
為什麼北大西洋會變冷
.愈益精確的重力常數
知識快訊
.虐待動物
.研究規範
.環保車大獎揭曉
.瑞典大選的科學影響
.殺獾防傳染病
.中國加強保護化石
.ITER計畫預算危機
.美國逮捕間諜
.油井封閉
.德國增加教研經費
.通過動物實驗規範
.英中合作遺傳研究
.核能復甦
.澳洲留學生下滑
.非洲的淡水物種危機
.百萬法郎大獎
大陸通訊
.眾議「千人計畫」
世局攬閱
亞洲獨裁者的父子傳承
書評快訊
.青春藥丸:抗衰老革命前夕的科學家
.眷戀世間:永生不死的怪異科學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翻翻 "知識通訊評論97期" 可以找出兩缺點
其一是某圖中 QUANTITY 一字竟然有三種翻譯: 數量/數/量
其二是英國中止潮汐發電一文中的英鎊對美元數目換錯了




知識通訊評論97期簡介

雜誌簡介 11/01/2010
《知 識通訊評論》九十七期簡介:本期城市與科學專題,提供城市人口發展與科學發表的詳盡圖表資料,並有討論城市與科學以 及城市發展理論的探討專文,專文探討科學自由發佈與政治限制的扞格,專文討論全球核武器燃料的危險以及討論核武未來展望專書的書評,專文討論科學家在實驗 室中的惡性競爭以及科學資助機構審查決定研究經費的真實面貌,探討德國科學的復興以及未來兩年美國科學的挑戰,刊出美國最新研究所調查結果,巴西總統選舉 後的科學榮景。專文介紹大陸北大清華兩校生命科學院長投美國《科學》雜誌,對大陸科學經費決定過程批評引起的衝擊,美國與中國的鬥而不破策略以及介紹上海 發展與近代中國關係的專書。

頂尖計畫下的道德問題溯源

已 有第四位成功大學教授涉及使用研究經費不當,引發學校為共犯的質疑。其實豈只學校是共犯,教育部亦難辭其咎,且已近乎 學術界的組織性犯罪。有的教授之所以會濫用自己研究經費,也許因為所浪費的金額相對過小,自覺無足輕重外,但更是整體學術界造假風氣瀰漫,從台灣乃至亞洲 無不如此,處身其中簡直無所逃避,也就記不得什麼道德問題。倘因若干個人小德出入,掩飾了學術界整體的大德敗壞,何能有反省?
閱讀全文…

全球核武燃料的危險


冷戰期間,世界上許多利用武器級核燃料的研究反應器,成為當前核武擴散的隱憂,現在美國在進行一個計畫,希望能減低這些核燃料的潛在危機。
那 是早秋一個暖日,陽光從枝葉間的縫隙灑落在小路上,前方佇立著一棟破舊磚屋,鐵鍊圍繞成籬笆,一切看似平和,但籬笆上的標誌寫著「監控 區」(Teren Nadzorowany),還有一個已褪色的紅三葉草圖案,這個共通符號在全球都意指輻射區。唯有這個標誌顯示出這建築物裡曾經有過的東西,那就是足以製 造超過十八顆核彈的濃縮鈾反應器燃料。
閱讀全文…

德國科學再起


二次戰前,德國曾是世界科學的龍頭,戰後德國東西分隔,雖各有發展,但也多有困局。今年是東西德統一二十周年,德國正逐漸重返往日科學榮耀。
德國在一九三〇年代法西斯主義興起之前,是世界科學的龍頭老大,別國的科學家甚至得學德文才能跟上最新的科學發展。二次戰後,戰敗的德國有如死灰,往日知識榮耀一切歸零,必須重新建構科學機構和設備。冷戰時期的政治局勢,又迫使分裂的德國各自進行重建工作。
閱讀全文…

社會演化的研究新法


人類學過去研究其社會演變,利用田野調查和資料佐證,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借用遺傳演化的實證方法,利用語言演化做指標來作探究。
根據一項在東南亞和太平洋進行的社會結構和語言研究指出,人類社會是小步前進,正如同生物進化一樣。
閱讀全文…

美對中的「鬥而不破」策略

如果說季辛吉是美國共和黨的頭號政治智囊,那末布里薩斯基就是民主黨的戰略智囊,他們的看法經常影響著政府的政策,現在雖然年邁,但他們對美國利益的分析與建議仍然不衰。
布里薩斯基有過一段關於美國戰略利益的話說:「美國的歐亞戰略目標是防止在這裏出現一個能夠主導歐洲或亞洲,從而向美國提出挑戰的大國。還要防止歐亞主要國家相互形成排斥美國的聯合,美國應使歐亞的力量均衡,有利於保持美國政治仲裁者地位」。
閱讀全文…

上海繁華

書評書訊 11/01/2010

在 一百七十年間,上海由長江口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如今這樣一個經貿繁盛的東亞第一大都會,正是近代中國轉型發展的典型寫照。上海就是近代中國面對歐西資本 主義市場經濟衝擊,做出調適應對的一個縮影,這個城市的複雜變貌,整個城市呈現的一種心理氣質,也反映出近代中國大變局中,一種隱身在文化內裡的創傷和療 癒,這些現象既複雜又迷人,引起許多人的討論。
葉文心的《上海繁華》雖說是許多這樣一個企圖中的新作,不過因為這個相對來說是用小篇幅完 成的書,卻是一個長時間學術研究的濃縮,因此在字裏行間 和篇章附註裡,都會看到其中紮實深厚的資料素材。葉文心是一個細心也有技巧的寫手,她在浩瀚煙渺的文獻中,挑選出許多最有人間煙火的小民故事,避免了學術 著作的疏離冷僻,也描摹出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上海。
留心的讀者一定可以看出來,《上海繁華》的主體雖然是上海,其實作者的用心,卻是這個 起伏變幻城市面貌背後,那個中國文化和心靈的改造過程。她由 儒家傳統對商人的定位,講到清代儒商如何刻苦自勵,力求晉階,而上海的華洋通商,卻造就出新一代的「買辦」商人,這些人或許不得不揚棄過去在崇儒抑商傳統 中,儒商努力培養的省儉美德,卻也因而引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專業新知和內裡精神,上海的文化或上海的城市性格,正是因此而來。
在那個新舊交替的過程,傳統文化難免要發揮影響力量,《上海繁華》中提出「商戰」觀念的清朝近代化代表人物,卻是以儒學傳統自居的曾國藩,都看得出這個「商戰」,不祇是資本市場上的爭戰,更是中國文化裡的一場內戰,「勝者慘勝,敗者慘敗」。
《上 海繁華》的注目焦點,其實是二十世紀三○年代以降,一段近代上海的轉型發展時期,葉文心利用許多可靠的個人文件,記敘和信函,來重建那個以動 盪和戰爭為背景時代中,一個個小人物真實的掙扎求存,這些細節有時或許看起來顯得瑣碎,卻最能夠真實呈現上海為什麼成為上的道理。跟隨《上海繁華》裡那些 由書信和文章描繪出來的故事,似乎就走進了上海的弄堂,在那些急促尖銳的上海話語裡,原來是有如此多的生活滄桑。這一部分或許正是葉文心過去長久浸淫學術 文獻,所累積的深厚學力,讀者可以由書中引述的文字,對照著每一章節後附的詳細註釋,更深入地找尋出許多細節,感受那個城市的真實脈動。
《上 海繁華》也對中國抵抗日本武力侵略時期的上海,做了深入的討論。一九三七年上海淪陷之後,這個原本已因為殖民租借的半洋半華,而自認高人一等 的城市,一下子又落入一個進退失據,衣食無著的窘境。《上海繁華》利用銀行的「金飯碗」地位,以及汪精衛南京政府和重慶政府的對立鬥爭,反襯出上海人在政 經鬥爭和社會經濟地位對立中的心理變化,許多無隔宿之糧,陷於絕境貧者寫給大百貨公司老闆的求救信,對比戰時上海一些階層的紙醉金迷,也更注定了上海後來 會由一個能提供新理想社會共產主義來接手的宿命。
如同《上海繁華》的終章所說,今日上海的風華變貌,無疑是共黨中國治下的成就。儘管相對 於深圳珠江三角洲,上海是一九九二年以後才快速發展,起步 雖遲,但到底底蘊深厚,條件得天獨厚,很快造就了如今這樣一個無可匹敵的世界金貿中心地位。《上海繁華》用了三百頁的深刻敘事,寫下一個很清楚的結語。面 對二十一世紀上海必要有的世界地位,《上海繁華》是一本最值得細嚼的佳作。



知識恭賀知識通訊評論 六周年慶 (98期目錄)通訊評論98期目錄

雜誌目錄 12/01/2010
科學傳播自由與責任專題
.科學知識傳播的自由與責任
.在波哥大的那場會議
公眾曝光還是謹守專業
人類基因專題
.人類基因定序的未竟挑戰
知識論壇
.催生一個更透明的同儕審稿制度
痛苦的矯正
知識與社會
.後冷戰的俄國核武關門政策
印度的核子敵意
.搶救瀕危資料大行動
.科學合作成效怎麼算
相得益彰好科學
知識快訊
.歐洲投入乾淨能源
.傳統科學強權式微
.英國研究著重社會影響力
.氣候媒體報導
.全球稻米增產計畫起步
.中國發展出全球最快電腦
.世界能源展望
.英國不當取用人體器官
.加拿大封殺氣候法案
.北韓的核能力
.南極海產的管理
.藥廠裁員
.國際核融合計畫削減經費
.搶救薛丁格物理研究所
.歐洲研究經費申請繁複
.英國放寬發放學術簽證
大陸通訊
.CRO謀變
.博士新人獎嘗鮮
世局攬閱
美對北韓的戰略忍耐
書評快訊
非純屬機運:身為社會心理學家的一生
.剽竊:從古騰堡到蓋茲的智慧權戰爭
.砒霜世紀: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如何在家居、工作和嬉戲裡中毒
.理性樂觀主義者 : 財富如何演進*
.碰上的幸福
.科學裡的優雅:極簡之美
.李森科效應:科學的政治
.權勢的詛咒:世界頂尖媒體公司出了什什麼錯
.疑懼販售者
來鴻論壇
歡迎來論 editor@k-review.com.tw
國內文化視窗
國際藝文快訊

*又可參考 潘震澤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