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A 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

$
0
0
為了紀念這些日子的辛勞,這段緣份,舉一例說明。司馬賀(H. A. Simon)在《人工科學通識》中作如是評論:

司馬賀(H. A. Simon):
『環境(包括身體的發揮機能在內)是要去適合顧客的諸項標的,而不是將標的去適應環境。但是很多烏托邦似的想法,卻想讓雙方面都改變,即社會應該設計得更 適合人居住,而人們也要被變成更能適合於社會。今天我們對有關非志願性地將人類「改進」至那一地步,有著很深入的衝突和爭論。「發條橘子」這部電影,對我們為了防止邪惡,而去破壞主動自願的能力等做法,是否妥當一事,提出了疑問,而且戲劇性地道出了此一衝突(註11)。』

鍾漢清作了如是注解:〔原小說名為A Clockwork Orange(本 書英文本為The Clockwork Orange,已徵作者同意改之) 為 Anthony Burgess(1917-93)1962年作品。中譯本《發條橙》上海:譯林出版社,2000。大導演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一九七一年作品,是部寓意 深遠的電影(譯名《發條桔子》),電影中描述倫敦少年Alex等人作奸犯科,享受暴力,後來入獄,被新型的精神改造震憾 處理過後,出來已無生氣,不過肉體、力氣大增,仍繼續其「蹂躝」社會之行事。整片中充滿個人、家庭、組織、社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張力美學。








出版五十週年紀念,新版《發條橘子》的驚悚插畫相信《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曾經帶給許多人觀念、情緒上的沖擊,這本由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 撰寫的反烏托邦小說於 1962 年首次出版,名導史丹利.庫伯力克在 1975 年拍攝了比小說更為人知的電影版。強調故事中的性愛暴力場面,以及獄中拿犯人作思想實驗的片段。「厭惡療法」之中眼球被撐開的畫面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片子前半部的強暴、虐殺戲也成為經典,而主角一幫人頭上的禮帽與怪異的睫毛更成為標誌。

當年書出版時並沒有太多插畫設計,適逢出版 50 週年紀念,英國出版社 Folio Society 邀請插畫家 Ben Jones 創作一系列全新小說插畫,加入了電影改編版本中的影像符號,以及心理分析式的圖像語言。
 
Jones 認為庫伯力克對這個文學作品的大眾解讀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加入禮帽、睫毛等元素,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想保留自己的詮釋,其中一幅插畫中我們可以看見主角的眼睛被機器撐開,運用大量紅色顏料佔據前景的空間,並在背景以黑白描繪出空無一物的白色房間,呈現出壓迫、恐怖的視覺效果。
 
另外一幅男人的頭像剖面,顯現出大腦裡有發條與齒輪,充分隱喻了整部作品的核心概念。相較於電影版復古感的未來描寫,Jones 的版本更像以諷刺的方式表現暴力。
 
 
 
 
 
 
 
 
 
文字:于念平
新聞出處:來源
圖片:來源來源2

為了紀念這些日子的辛勞,這段緣份,舉一例說明。司馬賀(H. A. Simon)在《人工科學通識》中作如是評論:

司馬賀(H. A. Simon): 
『環境(包括身體的發揮機能在內)是要去適合顧客的諸項標的,而不是將標的去適應環境。但是很多烏托邦似的想法,卻想讓雙方面都改變,即社會應該設計得更 適合人居住,而人們也要被變成更能適合於社會。今天我們對有關非志願性地將人類「改進」至那一地步,有著很深入的衝突和爭論。「發條橘子」這部電影,對我們為了防止邪惡,而去破壞主動自願的能力等做法,是否妥當一事,提出了疑問,而且戲劇性地道出了此一衝突(註11)。』

鍾漢清作了如是注解:〔原小說名為A Clockwork Orange(本 書英文本為The Clockwork Orange,已徵作者同意改之) 為 Anthony Burgess(1917-93)1962年作品。中譯本《發條橙》上海:譯林出版社,2000。大導演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一九七一年作品,是部寓意 深遠的電影(譯名《發條桔子》),電影中描述倫敦少年Alex等人作奸犯科,享受暴力,後來入獄,被新型的精神改造震憾 處理過後,出來已無生氣,不過肉體、力氣大增,仍繼續其「蹂躝」社會之行事。整片中充滿個人、家庭、組織、社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張力美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