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阿城《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

$
0
0
chapter:2911
在作家阿城新出的著作《洛書河圖》中,記他年輕時在雲南山中,喝着幾個人隨身帶的烈酒,其實那是用化肥硝酸銨漚甘蔗渣蒸餾出來的劣酒。他說:「我就是被這種劣酒喝壞了。智商本來就不高,結果又下降一大截,再加上偏頭痛,記憶力衰退,基本上就不能想嚴肅的事兒了,只能弄些寫小說之類的輕腦力活動了。」
阿城這個輕腦力活動,寫出了當代傑作《棋王》《樹王》《孩子王》。1985年發表《棋王》並在香港由《九十年代》轉登後,許多文化界都驚為天人。台灣著名小說家施叔青當時對我說,小說寫成這樣,我們都可以擱筆了。後來他去了美國,開始給《九十年代》寫過一陣筆記小說,就沒有再涉足這種「輕腦力活動」了。再後見他出版散文集《威尼斯日記》,又驚異於遊記可以這樣寫。
接下來二十多年,除了出過些雜文集,似乎已不見阿城有新作問世了。卻原來他潛心做學問,可謂「十年磨一劍」甚至是「二十年磨一劍」,磨出《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這本傑作,以「洛書河圖」為切入點,以考古學、民俗學的深研功夫,以圖案造型的對比考證,探討中國古文明的形態和衍變。更由此而提出他對於先秦哲學的獨到見解,和對東亞文明源流的猜測。
對考古和中國哲學完全沒有入門的人來說,這些原是相當枯燥的學問,阿城卻以通俗易懂的口語方式陳述,達到「專者得其專、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的通融效果。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
作者:阿城
 北京中華書局 

《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

作 者:阿城著
發布日期:2014-7-16

頁 數:188頁

字 數:160千字

包 冊:11






緣起
導讀
概說
洛書
河圖
天極
天極與龜
天極與蝴蝶
夏商周青銅器中的天極
渦紋、蟬紋
移形借位
虎食人卣
屈原《九歌》
中國文明造型之源在天象
天極與先秦哲學
東亞文明的猜測
附錄
收藏者言何海燕
















九十年代末,李安拍《臥虎藏龍》,他有個台灣編劇寫的本子,請我改改。我看了之後請教他為什麼要命名周潤發演的角色用的是玄牝劍法,他說這樣會覺得很玄吶。我講了玄牝的意思,他很吃驚,但也不想改。我說那就讓周潤發拿一把黑劍好了。
《老子》不是在給我們放四A級影片,它是將玄牝比之於道,谷神不死,天地之根,玄牝當然是在上位。這樣的比喻,這樣的圖景,應該是殷乃至上溯到初民的母權社會的意涵吧?
《老子》出現在諸侯爭霸的戰國,這樣來講哲學,有憂慮專制的現實性。上位,天,最高權力,陰,坤,應該是柔軟的,下降,像絲綢一樣隨下位的形而覆蓋。或者像水一樣,自己並沒有固定的形,只是隨下位的形而已。下位,也就是地,陽,乾,應該是剛,上升,有自己的形,有創造力。這樣才會形成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如果上位是剛,一塊鋼板,落下來,下位就會都給砸平了,不是嗎?
《老子》是返回式的覺醒。孔子是現世型覺醒,目標是自由狀態,隨心所慾不踰矩;《老子》的覺醒,同樣不語怪力亂神,只講坤乾沖氣以為和。
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並不衝突,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在軸心期的覺醒,昭示我們子子孫孫。
聯想到殷《易》稱為“歸藏”,我們會不會說,一年始終,最後歸於冬藏?
總之,從圖像上來看,卦像很像是測量的標格,它的最初應該是用規觀看測量日影的變化?後來又加入一些變化氣溫氣象的記錄?農耕社會對曆法的要求是嚴格的,不能以人的意志而改變,不因人的外在感受而迷惑,例如,雖然天寒地凍,但是,立春了。這樣的態度,其實有科學態度的成分。
當然,我們從甲骨和青銅器上可以看到,商周時期刻劃的卦像是另外的樣子,多是 “一” 和 “八” 的樣子;又當然,卦從很早就用來測算吉凶命運,但這不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是圖像的分析。
《老子》的宇宙觀,與這個是有聯繫的。
莊子呢,當然是道家,與《老子》天道觀相一致。《莊子?田子方》寫道,“至陰肅肅出乎天,至陽赫赫發乎地”,同樣是天陰地陽,上坤下乾。但是莊子的人生觀和社會觀與《老子》不太一樣,重避世,重肉身保全。
這個意識,在魏晉時期有充分的體現,《世說新語》裡,嵇康等竹林七賢,還有大大小小的名士,無一不避,裝癲僧,玩兒怪誕,所謂名士風度。要知道,當時的那些名士,其實都是各級官員,只有官員玩兒怪誕,才是名士風度。寒士,不在職場的,再怎麼怪,對不起,不算風度,沒人理。我這條褲子有日子沒洗了,鬍子沒刮,名士風度?錯,我不在系統裡,也不是真教授,邋遢而已。現在如果一個外交部長出席什麼儀式,敢赤腳穿皮鞋,才叫名士風度,但敢嗎?
嵇康知道隨時有性命之虞,於是賣呆打鐵,結果還是被殺頭。殺頭之前,露相了,彈了一曲《廣陵散》。《廣陵散》是講聶政刺俠累或說刺韓王的故事,嵇康彈完後,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琴曲怎麼會絕呢?意思是說,俠義精神再也沒有了。





序言

緣起
這本書的內容之所以被出版,是很偶然的。
好像是2005年,劉小東和喻紅讓我去他們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的三畫室給本科進入畢業創作的學生講講。結果講了一個星期,講線。後來陸續還有各種講,講來講去,2009年的時候,由美院的造型學院聘我做他們的客座。造型學院是老美院的部分,也就是油畫、雕塑、版畫幾個洋畫系統,再加上壁畫系。客座常常有外國人做,我是中國人,沒有什麼麻煩,而且身處體制之外,也不需備講義之類 ​​。每學期講五個星期,而且研究生們希望晚飯後開課,不累正好。講什麼呢?講造型史和色彩。
這個內容的緣起要再往前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台北幫侯孝賢導演做一些電影的顧問事情,其間得識長澍的謝屏漢先生。交往聊天之中,謝屏漢問起我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我說可以弄下中國造型的來龍去脈啊,於是畫了一個表格,將各種造型的關係勾連了一下。不料謝屏漢是認真的。首先的一項是文字的造型,當然這得感謝祖先創造了象形文字,結果是唐諾汪洋恣肆的那本《文字的故事》。之後的進程被我拖累了。所以後來在美院開造型史的課,內容無非就是上個世紀的那張表,謝屏漢說表已經作為公司資產存到保險櫃裡了。不過一說到史,說到體系,麻煩就很大,大到你還要不要做。我採取的是,必也正名乎的事由別人去做,我先講我的意思。這個意思講出一些來了,於是就有了這本書和之後的書。幾年下來,學生反應尚可,蹭聽的教師課後反應興奮,類似的私人講座反應有些興奮,我自己呢,覺得還蠻有一點意思。
要提醒注意的是,授課前我並無講義,因為內容早已爛熟於心,只是費力於尋找相關圖片,這當然要感謝謝東明先生的容忍與大度。及至出書,亦是按授課錄音和校外同類講座的錄音,棄重取簡整理出文字,所以雖然有關學術,但無論文標準體例。講述中枝蔓叢生,離題千里,亦是講座時氣氛、議論、質疑所致,只是將離題萬里的刪除。
藉此機會,要感謝的是何海燕女士,她讓我對她多年收集的苗族服飾進行掃描和拍照,用到課室的放映與釋讀,及此次出版。她對資料信息的記錄非常重要,等同田野考察。再要感謝的是由旭女士慨然拆開自己購買的十六巨冊《中國青銅器全集》,以利我對圖片重新排序。本書中的重要例證後(司)母戊鼎耳外側找不到圖片,由旭為我到國家博物館去拍攝,其間得到王春元先生聯繫安排關係,感謝感謝。同樣地是馬保平先生為我聯繫保利藝術博物館的關係,使我借到其青銅藏品的反轉片和到館內拍攝青銅器的細部,大大超出我的奢望,感謝感謝。由於此書源於授課,講述造型,圖片是比對結論的關鍵,有時甚至意義大於講述,不講自明,因此在書的編排上成為殊例,即圖片就是講述。由此要感謝康康初期對巨量的數碼圖片的整理和頁面排列處理,此工作煩瑣重複枯燥,非八零後一般青年人能夠忍耐。此書責任編輯朱玲女士本可略去感謝,因為一切勞苦均在其職責之內,就像舊式煉鋼工人不可抱怨車間溫度過高,但此書的編輯形式為殊例,審查通稿不能循序完成,其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在此特殊
感謝。由此也感謝中華書局的容忍和大度。


2013 年7 月北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