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談藝錄續編北京:文匯出版社 2001
(很後悔當初沒買北山談藝錄)
特別喜歡寶墨編記一些友情
----
這套內容豐富 很值得參考
北山老人與孫康宜的通信的一句:
從1957到1975 大陸的知識份子歷經佛經所說的一"劫"
內容太多 譬如說 參考日本留下的文鏡秘府 才能了解杜甫等人的 "飛動"
北山散文集(施蛰存文集,全2册 1879页) .
书籍作者:施蛰存
图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2001
90年代是中國的出版黃金期 許多老作家的功力都展出來
施先生的也很精彩
第一篇 "震旦二年"看當時的法文特別班的培養方式 真了不起
本書是施先生數百萬字散文 (華東師範出版全集) 之精華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1995-03
页数: 219
定价: 8.8元
装帧:平装
施尼茨勒的作品在我国的翻译从最初的戏剧(在二三十年代,茅盾、 丁西林、焦菊隐、袁昌英、田汉、赵伯颜等都翻译过他的剧本)、 小说(施蛰存、段可情、陶晶孙、周瘦鹃、刘大杰和林微因等) 一直到今日, 我们可以说这位奥国文豪的面纱还远没有向中国的读者全部揭开。 而《施尼兹勒的世纪》一书的出版, 使我们向施尼茨勒更走近了一步。笔者建议, Arthur Schnitzler的中译名, 还是使用德语学界已经通行的阿图尔·施尼茨勒为宜, 以利文献检索的方便和统一。」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蜇存) ---是一本很不錯的選集 許多篇有內容
將幾年前的一些筆記取出
2004年4月
施蟄存先生(1905 -2003)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937年以前,除進行編輯工作外,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及翻譯外國文學;抗日戰爭期間進行散文創作;1950年—1958年期間,翻譯了200萬字的外國文學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他曾指出,楊絳先生的『洗澡』,用了些「後世」之語言。譬如說:「……1952年還沒有『胃癌』這個詞,只有『胃潰瘍』、『胃出血』。」;
「『裝書的紙箱』,可以疊扁了放在角落裡』。這種紙箱,1952年還沒有。」等等。(參考施蟄存《讀楊絳《洗澡》》,1989:鍾漢清謹以此短文紀念施蟄存先生。)
作品最全者以200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施蟄存文集•文學創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詩百話》、《北山談藝錄續編》。
我 們以前談Peter Gay《史尼茨勒的世紀;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梁永安譯,台北:立緒,2004,正文419頁,附圖集及人名索引10頁,名詞索引18頁,唯缺主題(忘 掉他是最早從英文翻譯其作品的—問題是他的譯名都與現在通用者"施尼茨勒 vs史尼茨勒"不同 所以很南檢索出來,參考《北山散文集》(此書為寶庫 幾乎應有盡有…譬如說解釋杜甫戲為六絕句…翻譯狄更斯小說中的旅館….)或參考李歐梵《世紀的代言人》載《慶祝施蟄存教授百歲華誕文 集》,pp.12-13,載30年代施先生即有Schnitzler的小說數本。可見這位「20世紀的代言人」的承先啟後之功。這是目前找到的華人最早有 點研究「冷門而主力者」之紀錄。
「……(Fred) Rogers請著名的音樂家馬友友來演奏大提琴,馬友友一開始就閉著眼睛在拉琴,好像很陶醉的樣子;女兒於是拍手叫道:『真好,他在睡覺也能演 奏,Good for him!』。」(p.432;孫康宜《「童化」與「教化」》載《慶祝施蟄存教授百歲華誕文集》pp.430-34)
昔日讀施蟄存教授雜文,他的「恩人」施老先生知道上海等地在演《紅鼻子》,講一則姚先生戰時在防空洞與其女友過份熱情險被開除之故事(「躲戰火而搬到長汀,仍需以校為家,……」)。我記這八卦,表示人生種種情感和際遇,豈翻譯所能盡意。
施蟄存:〈《明人小品選》序〉,見《施蟄存七十年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2004年6月
記下讀施蟄存先生作品查字典的筆記:
「梅雨不住,樓居無俚。取四印齋刻況蕙風校補《斷腸詞》閱之,覺取捨之間未為精審,怯疑辨偽,復無判斷。……」施蟄存《北山樓校定斷腸詞一卷》
無俚
俚(<<教育部 國語辭典>>)
鄙俗。《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贊曰》:辨而不華,質而不俚。文選˙王 ˙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
通俗的、民間流行的。如:俚語、俚歌。
依託、聊賴。《漢書˙卷三十七˙季布等傳˙贊曰》:「夫婢妾賤人,感概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俚之至耳。」《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此為其計畫無所聊賴,至於自殺耳。」
書籍:
作者:hc
時 間◎ 施蟄存《〈戴望舒譯詩集〉序》,《文藝百話》第224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按,由戴望舒和杜衡合譯的這部《道生詩歌全集》也有部分曾在當 時刊物上發表,如署名戴望舒、杜衡譯的《道生詩抄》載於192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文藝》第1卷第3號,"全集"則在戴望舒死後由施蟄存保存,居然 無損無厄,如今已全部編入浙江文藝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戴望舒詩全編》中。:2004-07-04 21:29
整詩都為異域型像和想像 當然比"異香"好 (in my humble opinion)
施蟄存先生
一點淺見
這是首Beadelaire寫她Antillaise(安地列斯)情婦的詩
故而"exotic"
你翻譯的似乎嫌保守
"異香"沒能表達出來
有些地方失之"直譯"
hc案 這是一本很不錯的選集 許多篇有內容
在上世記三十年代中期出版的,由施蟄存主編丶張靜廬發行的“中國文學珍本叢書”
(很後悔當初沒買北山談藝錄)
特別喜歡寶墨編記一些友情
----
這套內容豐富 很值得參考
北山老人與孫康宜的通信的一句:
從1957到1975 大陸的知識份子歷經佛經所說的一"劫"
內容太多 譬如說 參考日本留下的文鏡秘府 才能了解杜甫等人的 "飛動"
"知己之感"因"胡適往來書信選"中朱經農的一信
讓他有線索回憶關心過他的人
北山散文集 頁338-342北山散文集(施蛰存文集,全2册 1879页) .
书籍作者:施蛰存
图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2001
90年代是中國的出版黃金期 許多老作家的功力都展出來
施先生的也很精彩
第一篇 "震旦二年"看當時的法文特別班的培養方式 真了不起
本書是施先生數百萬字散文 (華東師範出版全集) 之精華
沙上的脚迹
作者: 施蛰存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1995-03
页数: 219
定价: 8.8元
装帧:平装
我的施蜇存记忆(部分)
hc案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蜇存) ---是一本很不錯的選集 許多篇有內容
將幾年前的一些筆記取出
2004年4月
施蟄存先生(1905 -2003)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937年以前,除進行編輯工作外,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及翻譯外國文學;抗日戰爭期間進行散文創作;1950年—1958年期間,翻譯了200萬字的外國文學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他曾指出,楊絳先生的『洗澡』,用了些「後世」之語言。譬如說:「……1952年還沒有『胃癌』這個詞,只有『胃潰瘍』、『胃出血』。」;
「『裝書的紙箱』,可以疊扁了放在角落裡』。這種紙箱,1952年還沒有。」等等。(參考施蟄存《讀楊絳《洗澡》》,1989:鍾漢清謹以此短文紀念施蟄存先生。)
作品最全者以200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施蟄存文集•文學創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詩百話》、《北山談藝錄續編》。
我 們以前談Peter Gay《史尼茨勒的世紀;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梁永安譯,台北:立緒,2004,正文419頁,附圖集及人名索引10頁,名詞索引18頁,唯缺主題(忘 掉他是最早從英文翻譯其作品的—問題是他的譯名都與現在通用者"施尼茨勒 vs史尼茨勒"不同 所以很南檢索出來,參考《北山散文集》(此書為寶庫 幾乎應有盡有…譬如說解釋杜甫戲為六絕句…翻譯狄更斯小說中的旅館….)或參考李歐梵《世紀的代言人》載《慶祝施蟄存教授百歲華誕文 集》,pp.12-13,載30年代施先生即有Schnitzler的小說數本。可見這位「20世紀的代言人」的承先啟後之功。這是目前找到的華人最早有 點研究「冷門而主力者」之紀錄。
「……(Fred) Rogers請著名的音樂家馬友友來演奏大提琴,馬友友一開始就閉著眼睛在拉琴,好像很陶醉的樣子;女兒於是拍手叫道:『真好,他在睡覺也能演 奏,Good for him!』。」(p.432;孫康宜《「童化」與「教化」》載《慶祝施蟄存教授百歲華誕文集》pp.430-34)
昔日讀施蟄存教授雜文,他的「恩人」施老先生知道上海等地在演《紅鼻子》,講一則姚先生戰時在防空洞與其女友過份熱情險被開除之故事(「躲戰火而搬到長汀,仍需以校為家,……」)。我記這八卦,表示人生種種情感和際遇,豈翻譯所能盡意。
施蟄存:〈《明人小品選》序〉,見《施蟄存七十年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2004年6月
記下讀施蟄存先生作品查字典的筆記:
「梅雨不住,樓居無俚。取四印齋刻況蕙風校補《斷腸詞》閱之,覺取捨之間未為精審,怯疑辨偽,復無判斷。……」施蟄存《北山樓校定斷腸詞一卷》
無俚
俚(<<教育部 國語辭典>>)
鄙俗。《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贊曰》:辨而不華,質而不俚。文選˙王 ˙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
通俗的、民間流行的。如:俚語、俚歌。
依託、聊賴。《漢書˙卷三十七˙季布等傳˙贊曰》:「夫婢妾賤人,感概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俚之至耳。」《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此為其計畫無所聊賴,至於自殺耳。」
書籍:
作者:hc
時 間◎ 施蟄存《〈戴望舒譯詩集〉序》,《文藝百話》第224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按,由戴望舒和杜衡合譯的這部《道生詩歌全集》也有部分曾在當 時刊物上發表,如署名戴望舒、杜衡譯的《道生詩抄》載於192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文藝》第1卷第3號,"全集"則在戴望舒死後由施蟄存保存,居然 無損無厄,如今已全部編入浙江文藝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戴望舒詩全編》中。:2004-07-04 21:29
整詩都為異域型像和想像 當然比"異香"好 (in my humble opinion)
施蟄存先生
一點淺見
這是首Beadelaire寫她Antillaise(安地列斯)情婦的詩
故而"exotic"
你翻譯的似乎嫌保守
"異香"沒能表達出來
有些地方失之"直譯"
hc案 這是一本很不錯的選集 許多篇有內容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蜇存)
陈子善編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在上世記三十年代中期出版的,由施蟄存主編丶張靜廬發行的“中國文學珍本叢書”
传记 中国近代史 应时(应溥泉)2010-12-04 14:56:56来自: 大时代歌姬(把出差当环球旅行的人有福了!)http://quiztest.plj-罕見的第一本《德詩漢譯》集 和小說、散文、戲劇等相比,詩集的出版一直不太景氣,翻譯文學領域尤其如此。在我的記憶裏,譯詩集的出版發行在近代中國簡直是寥若晨星,除了 馬君武的《君武詩稿》、蘇曼殊的《拜倫詩選》、辜鴻銘的《痴漢騎馬歌》等區區幾部外,其他的就很難再舉例了。也正因如此,這本1914年出版,由應時翻譯 的《德詩漢譯》就顯得格外珍貴了。 應時此人幾乎不為外界所知,而《德詩漢譯》一書也極為少見,但施蟄存先生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時,卻對他和他的《德詩漢譯》 有公允的評價。施先生以博學多才著稱,無論是文學翻譯、小說創作,還是詩詞研究、金石考據,他都做出了很大成績,人稱開啟了學術的“四扇窗”。他買書藏書 也盡顯其博雜,20世紀80年代末筆者有一段時間曾每周去一次施宅,聽先生天上地下,從南到北,無所不包地講,真有一種汪洋恣肆的感覺,是一種難以言說的 享受。先生的藏書不算多,但常有一些外間難得一見的冷僻書,應時的《德詩漢譯》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恐怕算得上是罕本,連《民國時期總書目‧外國文學卷》 中都未見記載。1988年,施蟄存先生在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第一卷時,對應時其人其作有所介紹:“應時,字溥泉,是一位攻讀政法的留德 學生。他很愛好德國名家的詩。回國後,在1914年印行了一本中德文對照的《德詩漢譯》,共收歌德、烏郎等人的詩十一首。”(《導言》,載《中國近代文學 大系‧翻譯文學集》第一卷,上海書店1990年10月版)其後,他在編選該書第三卷時,再次提及此書:“詩歌部分,我們在編選過程中發現以英國詩為最多。 如果沒有一本應時譯的《德詩漢譯》,那麼德國詩的譯文可能是最少。”(《第三卷編選說明》,載《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第三卷,上海書店1990 年10月版)有關應時的介紹文字極少,我翻了不少文史工具書,幾乎都無記載,倒是在一些未見經傳或刊行的手札、日記中有片言只語的提及,如嘉業堂主人劉承 干的《求恕齋日記》,在1911年3月19日中有這樣幾句:“午後三句鍾同醉愚坐馬車至斜陽路西園,看文明結婚,……主婚者王一亭,新人吾湖應溥泉與鑒湖 章肅女士。”奇僧蘇曼殊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1912年年底他赴安慶出任安徽省高等學堂教員,同事中有應溥泉等。那麼,應時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又是怎 麼會出版這本《德詩漢譯》的呢? 吳新榮1945年9月18日 ....讀了胡適的嘗試集 因為新式的作法 致使不大能了解 也不能如讀郭開貞*詩集之時的感激.... (hanching 按: 這可能也是20年前施蟄存研究新詩的看法 以郭之女神 為主 * 郭沫若(1892~1978)不過胡適體的新詩喜好有兩派.......) 黃裳自選集 中或有三處提到胡適 一是"傷逝"中提到巴金說 胡適的白話文寫得好 一清如水 (頁121) 黃裳讀書等是想當然爾式 (如張充和為什麼寫'歸去來辭"給他) 而且是中共報紙的"打手" (見""憶施蟄存"篇) 所以死不承認自己的曲解 "過河卒子"參考 '胡適的一首詩"和"答客問"兩篇 (是同一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