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一二八○-一三五四),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又嘗自署梅沙彌。浙江嘉興魏塘鎮人。工詩文,善草書。擅畫水墨山水,又長墨竹,人物、雜卉隨意點染,亦 能超塵出俗。山水師法董巨,墨竹則宗文同,俱能自闢畦徑。與黃公望(一二六九-一三五四)、倪瓚(一三○一-一三七四)、王蒙(一三○八-一三八五)合稱 為「元四大家」。
吳鎮一生貧寒,曾賣卜為生。性情孤峭,嘗隱居自適,少與文士縉紳往來,當時鮮有知者。在元明之際的各種著述中,很難找到他生平的詳細資料。及至明朝, 由於姚綬(一四二三-一四五九)、沈周(一四二七-一五○九)、文徵明(一四七○-一五五九)等人的推重,吳鎮的事蹟遂曰益彰顯。
吳鎮於大德初(一二九七-一三○七)開始習畫,早年常臨摹董巨李郭等北宋諸家的山水,五十歲以後,畫風漸趨成熟。本幅畫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溪流蜿蜒,幾戶房舍座落岸邊,遠處坡崗層疊深邃,布局構圖是從所謂「深遠」步向「闊遠」的過渡形式。全作筆力雄勁,墨氣沈厚,平淡天真,不失古意。
幅左款題云:「泰定五年(一三二八)春二月清明節,為雷所尊師作。吳鎮。」下 鈐:中圭、蘧廬二印。這件作品是吳鎮流傳畫蹟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幅作品。吳鎮作此畫時,年四十九歲。此圖的畫樹方法,間有李郭風貌。樹皮又以長披麻皴來 皴寫,丘陵、坡石層層皴染,明晦隱現,輪廓模糊,筆法與董巨神似。坡岸多作礬頭:亦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該畫為其早期之作,仍保存著不少李郭董巨的筆 意。
根據款題,本幅乃吳鎮為雷所尊師所作。據張光賓先生的考訂,雷所尊師乃張善淵。張善淵,字深父,號癸復道人,江蘇華山人。受到伯父崇一的影響,出家修 道。善法術,能呼雷喚雨,人稱張雷師。南宋時,曾主天慶觀,又先後在建德永隆宮、先孝觀傳道,名重一時。根據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所寫的《姑蘇 志》,張善淵因受當時江南道教宗師莫月鼎的賞識,曾被莫月鼎收為門徒(不過正德時期(一五○六-一五二一)所撰的《姑蘇志》與宋濂所作的《莫月鼎傳》又 稱,張善淵為莫月鼎的再傳弟子)。元世祖時(一二六○-一二九四在位),嗣天師。由於有禱皆應,世祖命為平江道錄,住持蘇州玄妙觀,後又轉鎮江道錄。年九 十二歲而亡。張光賓先生的研究指出,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張善淵的弟子(一說為再傳弟子)周玄真,曾攜吳鎮的〈平林野水圖〉請倪瓚題識,可見吳鎮與 張善淵一系的道士素有交往。
本軸畫題為〈雙松圖〉,然從該樹的枝葉特色觀之,吳鎮所畫應是雙檜而不是雙松。元袁桷〈瑞檜贊〉提到,泰定三年(一三二六)春正月,四明(今浙江鄞 縣)玄妙觀中,呂法師手植的蒼檜樹頂枝葉盤屈,彷彿鳳冠,人人稱歎,以為瑞相,喧騰一時。巧的是,吳鎮這幅〈雙松圖〉作於泰定三年四明玄妙觀蒼檜現瑞相後 的兩年,又是為了玄妙觀系的道長張善淵所作,而且畫中雙檜樹頂的幹葉也虯曲盤結,令人不禁懷疑,此作可能是吳鎮受了張善淵的囑託所畫,而畫中的雙樹可能就 是四明玄妙觀的瑞檜。(李玉王钫民)
<延伸閱讀>
陳擎光,《元代畫家吳鎮》,故宮叢刊甲種28,(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 國立故宮博物院,《元四大家:黃公望 吳鎮 倪瓚 王蒙》,(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
劉芳如,〈元吳鎮雙松圖作品解說〉,《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頁304-305
林美吟,《元朝吳鎮雙松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6)
石川淳/入矢義高 /中田勇次郎,《黃公望 倪瓚 王蒙 吳鎮,文人畫粹編.中國篇3》,(東京:中央公論社,1985)
Joan Stanley-Baker, Old Masters Repainted:Wu Zhen﹝1280-1354﹞Prime Objects and Accretions,(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5)
James Cahill, Wu Chen:A Chinese Landscapist and Bamboo Painter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Ph. D. dissertation(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8)
中文書名:元四大家年表 作者:張光賓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叢刊1 出版年月:2010 |
本表起自宋度宗咸淳五年己巳(1269)黃公望出生,迄明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王蒙卒,計 一一七年,以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四大家為主,並及當代詩文書畫勝流與四大家藝文活動有密切關係的事蹟,亦盡可能列入表內,以便相互參正。 自明中葉以後,研究四大家的著述十分浩博,晚近尤甚。四家年表,前人以屢經編著,多著重於某一個人流傳手蹟與詩文著述。而於同時代人的相關活動,採摭簡 略。本表在這方面則較詳。閱至正初元以前(1341),四大家事蹟極簡,似有喧賓奪主之嫌。可是,由於彼等的活動,實足以影響後來四家的成就。若早期的趙 孟頫、中期的張雨、晚期的楊維禎,此三人對元代江南藝文的影響力量,殊不可輕忽。其中張雨對黃公望與倪瓚兩人,在後至元(1335-1340)及至正初年 間(1341-1350)彼此交往至為密切。過去由於姚綬等人,將他的生卒年攷錯了,使其行誼不甚清楚。今依劉基所撰張雨墓誌,同其他資料予以參證明白 後,則於黃倪兩人在至正初元前後的事蹟,得有較詳確的印證。 四家之外的:任仁發、郭畀、柯九思、顧安、唐棣、徐賁、馬琬、趙原諸家,或由於墓誌出土,或重要手蹟被發現,或經由相關文獻的印證,使他們生存活動的時 間,大致得以肯定。這是近代中國繪畫史上最佳的成就。都就見聞所及編入本表。 表內四大家姓名、年歲,一律以粗楷體字排印。作品無年款者,乃就相關事蹟與筆墨風格參訂近似時間排列。
(本簡介為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