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黃英哲《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2016; 《櫻花.流水》2017

$
0
0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櫻花.流水》後記/黃英哲

年少時,我的夢想是希望能夠成為作家、小說家,稍長後,雖然發現自己沒有成為作家的才氣,但是從來不放棄此夢想。青年期,我的夢想是希望能夠成為學者,先師呂實強先生告誡我,我只是中人之資,必須加倍努力才可能有小成。因此,我從來沒有成為大師的奢想,只是安分守己的讀書,留學時期受到北岡正子師的殷殷教導,有幸留在異國大學任教,到現在我認為我還在進步中,仍只是一名「大學教員」,不敢自認是學者。


這本雜文集的出版也許是我邁向作家夢的第一步,書中所收的文章最早是發表在1992年,我還是博士生的時代,最晚一篇是發表在今年2017年1月。大部分都是2009年以後發表在《文訊》的專欄「百草言」上的文章,我要特別感謝封德屏社長的鼓勵,賜予篇幅,讓我有機會一圓作家夢。重新整理這些雜文時,發現主題雖然零散,其中還有一些個人生活的記述,但是還是以台灣作為觀察的視角,思考日本、中國與台灣諸多內外部問題,也許這是我這一世代的共同命題和自作多情的心理包袱,內藏在文章中的諸多問題意識希望能和知心者一起共同思索。

雜文集取名《櫻花.流水》是取自我喜歡的詩人張錯先生的詩〈與先勇國清夜飲「醉心」料理〉中的字句,詩人張錯先生的東瀛描寫非常人能及,刻骨銘心,體會甚深。我12年的留學生生活先後住過現合併成筑波市的櫻村、東京、大阪、京都,但是,這輩子最難忘的歲月是只有夢想沒有明天的京都歲月,以及出國留學前南港舊庄近四年的學徒生活,那是我作為一位「大學教員」的起點。離鄉30多年,在經歷過不少風霜之後,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個知識人的重要,知識人不應當敏銳的掌握時代風向球,迎合時勢,隨波逐流。因為是知識人;所以能夠看淡個人的成敗得失;因為是知識人,所以能夠跨越政治的岐見;因為是知識人,所以能夠跨越人與人之間的籓籬、國與國之間的界線,這是我近年逐漸體悟到的道理。

最後感謝李有成兄鼓勵我將發表在《文訊》的文章整理成書,並介紹推薦給允晨出版社廖志峰社長,廖社長允諾出版拙著,在此深表謝意。另外,也一併致謝協助我找出舊稿的陳淑容博士與汪軍伻小姐。(2017.3.19於名古屋)-----

-----
歸國新書發表吧!.....回國當告之! .....都沒讀過貴專欄,此書真是"後會有期".......即使傷逝,都有情.....
懷念黃昭堂教授與凃照彥教授
http://210.243.166.78/udndataWSN/Article?origid=017129
單元: 人文關懷
專欄名稱: 百草言
懷念黃昭堂教授與凃照彥教授
http://210.243.166.78/udndataWSN/Article?origid=017129

----

《與先勇國清夜飲“醉心”料理》


然而一旦心傷,卻亟需醉心莫屬, 
酒過三巡,酒意七分, 
那個心傷的浪人, 
遂成了醉心夜飲的陪客, 
人面如櫻, 瓶白如雪, 
上有“醉心”二字, 
據云出自廣島,
醉心之水, 
充滿了昂激與柔情, 
惟有此島的轟烈, 
可以釀酒——

異國情鴛廣島之戀之清酒。
至於斷腸的江戶, 
只有傷心與碎心之櫻花與流水; 
因為心傷之日也是心碎之日,

日曜日,月曜日,均無妨, 
因為,杜樣——
“永恆恆在飄渺虛無間!”
 
酒過六巡, 酒意卻剩三分,

“愛,唉!愛原是哀!”你說, 
甚麼菊正宗澤之鶴, 
甚麼思君如日月, 
月時陰時晴, 時圓時缺, 
日出於東而落於西!
如此又如何去尋回當年的潮汐, 
還有那塊觀海的頑石?
今夕何夕, 與子偕遊,
“人生難得是無悔!” 
可是酒湧之際,如何去排遣那種掩然的寂寞,

還有一些淒楚的無奈?
譬如,最鍾情底——
 
據聞卻在遙遠的中國!
譬如,醉心之局內
有憂心之桌, 
兒女之情外
有國破之恨, 
而三島再過去, 
還有那美麗的島, 

永遠永遠令人心醉。
原詩收於詩集”細雪”

\\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黃英哲《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 On Autobiography; On Diary 8月16日(二):同 ( 2016.7.8(五)20:00-21:00)

我7點45分到聯經地下室。不可思議:人滿滿的,還有十來人站立著。一位青年看我白髮蒼蒼,讓位給我 (我心想,之後,要送他一本書......後來,事忙 ,竟然忘記了!)  我最喜歡問的是,為何您們來此新書發表會?
要命的是,現場可能只有幾位看完全書的。發問時間只有我提問,關於張深切的 (其實,我另外目的是要請黃英哲教授參加我們本周五的《張深切全集》之討論會,因為他是該套書貢獻最大者。很老家可惜,他必須回嘉義。)

王泰升(臺大出版中心主任)講了3則"法律下的認同感"的故事,意味深長。
王泰升:台灣人的國籍初體驗:日治台灣與中國跨界人的流動及其法律生活
王泰升,2013,〈日本統治下臺灣人關於國籍的法律經驗:以臺灣與中國之間跨界的人口流動為中心〉,《臺灣史研究》,第20卷第3期,頁43-123。


這次還有意外大收獲: 中國社科院約20年前有張深切之博士論文(黃英哲提供);台灣師範大學有"關於日本在台灣做的人口普查,1905/1915)博士論文 (許雪姬提供)。


菲力浦.勒熱納(Philippe Lejeune) 作品英譯
On Autobiography; On Diary ;
漢譯《自傳契約》2013。
原作者談的自傳,他認為是西方二三百年的獨特文化現象。(所以與漢文豐富的傳記文學是沒關係的。




我在等簽名時 (約十來位),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讓我想到要找陳健邦先生來對談:

陳兄,
我找到一個題材,可以請您到"漢清講堂"對談他們夫婦的作品和緣分:
"2015年9月,隨著《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美國百年發展的啟示》一書的問世,85歲的資中筠完成了自己對公益 .."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講座重新舉辦】

之前因颱風來襲取消的《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書籍講座,經與幾位講者們聯繫,終於敲定於8月16日(二)晚上8:00-9:00在聯經書房舉辦。

再度邀請各位有興趣的朋友,把握這次難得機會,聆聽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的精采對談。


----
【七月講座】「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
在臺灣的歷史脈絡中,「移民」、「殖民」與「遺民」,共同構成了臺灣的離散經驗。二十世紀臺灣人的離散與回歸──回歸中國,或回歸臺灣,或繼續漂泊──有其多元性與複雜性,在近代國家形成過程中,針對身分認同與是非對錯的問題,要給出一刀切的分明答案,是不容易的。
《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一書中,黃英哲教授透過張深切、楊基振、魯迅、陶晶孫、許壽裳、施叔青等人的生命軌跡,探討那段複雜而重層歷史經驗。7月8日(五)8:00將於誠品書店臺大店舉辦「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講座,由梅家玲教授主持,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對談,歡迎各位朋友前往聆聽。

******
講題:何處是故鄉?──漂泊人生下的越境認同
主持: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主講: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與談: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時間:2016.7.8(五)20:00-21:00
二十世紀東亞紛擾動盪,穿梭中國、日本、臺灣三地的文化人面臨各種政治勢力的角力,因而必須不斷轉換身分與政治認同。講座由本書作者黃英哲教授與許雪姬教授對談,從文化脈絡中探究這群人物如何找尋越境認同,以及臺灣的離散與漂泊歷史經驗。
(講座採自由入座,無需事先報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