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56

也斯:《灰鴿試飛:香港筆記》;香港文學的礦苗(廖偉棠)/梁秉鈞文集線上閱讀

$
0
0
《澳門日報‧閱讀時間》 ,2015年6月21日
談文說藝的生活 宋子江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
作 者:也斯
出 版 社:解碼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在台灣出版,是也斯第一本散文集《灰鴿早晨的話》的重版。新版前兩輯〈灰鴿早晨的話〉和〈書與街道〉是舊版的全體,新版還有第三輯,包括葉輝和黃寶蓮的兩篇文章。前者討論也斯的“中間詩學”,對青年也斯的散文作出理論性解讀;後者抒發時隔四十年重讀此書的感受,是一篇深入淺出的導讀性文字。此書所談到的作家和藝術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部分站在世界文藝風潮的前端,例如搜索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法國新小說派(nouveau roman)、安迪華荷、杜尚、波豈士、三島由紀夫等。
  葉輝所言極是:「那些談文說藝的散文也不純粹是推介書本、電影或別的藝術,而是嘗試將外國文學、電影、繪畫和自己的生活連接起來。」那麼「談文說藝」是怎樣連接起「自己的生活」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書,第一輯與第二輯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第一輯對「自己的生活」著墨較多,第二輯則較為側重談文說藝;而第二輯著筆時間大體上先於第一輯。
  也斯在第二輯談到的作家和畫家,絕大部分是有後現代主義傾向的藝術家,例如杜尚常常被認為是概念畫派(conceptual art)的先驅,但他的既成品藝術(readymades)卻是對精英現代主義藝術的一種反抗;三島由紀夫的劇本《沙德夫人》,以法國作家沙德的生平作為底本,重構沙德夫人離去的緣由。也斯指這部作品聰明地顛覆了沙德“禁書作者”的形象。
  也斯在「談文說藝」部分,見解獨到,但並未和「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而〈書與街道〉是個例外。他在第一段寫住所的塵埃,不斷想起葛蒂沙的短篇〈鵲巢鳩佔〉裡的一句話:「布宜諾斯艾利斯也許真是一個清潔的城市,但這只不過是因為它的市民打掃得勤快罷了。」由此,書中的敘述與街道景觀似乎真的在想像中融合起來,「書本中的塵埃暫時取代了生活中的塵埃,彷彿也真有點迷迷濛濛。」也斯在散文的最後一段有兩句精闢的總結:「現實生活並不缺乏奇特,同樣它也不缺乏矛盾。書本不能帶人離開這種矛盾,也不能帶人離開這個世界。」可以說,〈書與街道〉透露了也斯對於談文說藝和現實生活有自己的處理方式,雖然他的生活離不開談文說藝,但文藝並不是逃避現實的安樂窩。〈書與街道〉寫於1970年1月,正好是他寫第一輯散文的時間(〈秋與牙痛〉和〈斷夢與斷想〉除外),由此可以猜想〈書與街道〉或許標誌著他開始創作把談文說藝和自己的生活結合的散文,兩者結合也是第一輯散文的一個特徵。
  如果說〈書與街道〉還有理論的味道,作者的身影也頗為模糊的話,那麼〈虛榮者給虛榮者〉中的文字則非常生活化,生活化正是第一輯散文的特色。也斯是怎樣寫自己的生活呢?他介紹自己的書時寫道:「我很喜歡法國電影,因為這些電影提供了一種理解自己生活的方法……我正想用不同的方法去書寫香港;但也要調整,如何在喜歡那種電影美學的同時,又能觸及現實裡的生活。」法國電影裡那種被動的人物、內化的情景、鬆散的描述、奇想的跳接在〈灰鴿早晨的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灰鴿降落簷篷,打亂了作者的思考,「可談的事情多了,但都忘了。既然準備說的話都忘了,那便說一些別的話,說說目前這一刻,這些灰鴿子。」作者對自己要思考的、要書寫的事情並沒有堅持,而是任其迂迴流轉,從奧非的故事跳到聖經的故事,從毫無憑藉的走索轉到海明威的小說,再拼接上突發性演出,最後又回到被灰鴿打斷的開頭:「那便寫些別的事吧,寫些新的事,說一些目前這一刻的話吧。」以談文說藝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多少人夢寐以求?讀也斯的《灰鴿試飛:香港筆記》,就像做了一場美夢。


也斯(梁秉鈞)的著作可能數十本


….我在香港長大,但要到1974年春天,才有機會到大陸旅行,當時也只能去到廣州…..
---也斯《昆明的紅嘴鷗‧序》香港:突破,1991


灰鴿早晨的話  台北:幼獅1972/1982四版
《灰鴿試飛:香港筆記》——《灰鴿早晨的話》重印
也斯的第一本散文集《灰鴿早晨的話》已重印出版囉。書名改為《灰鴿試飛:香港筆記》。
說是「香港筆記」,其實書中所說也不盡是香港,總括來說就是也斯先生對生活、藝術、電影與文學的感言。
此書的文章主要寫於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一年,只有〈秋與牙痛〉、〈斷夢與斷想〉兩篇分別寫於六六和六七年。
重印是一件很好的事,教你不要因那發黃的書頁,感覺那只是過去的東西。
有很多事物消逝了。有很事物仍然存在。
出版社:解碼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29日


60年代末的一些國際名人的過世他都有所介紹
昆明的紅嘴鷗香港:突破出版社1991
這是他的中國遊記集



梁秉鈞文集線上閱讀
也斯作品抽樣 書信等很感人
http://leungpingkwanworks.blogspot.hk/

也斯:香港文學的礦苗

Liao Wei Tang
香港詩人、作家也斯去世,享年63歲。

在雪人依然無家可歸的時候,
在聖誕禮盒打開裡面僅餘黑色的時候,

在年之獸因為疼痛而低嗥的時候,
人們走過他曾書寫的每一條街道
記得他寫下的路牌和店鋪。

悼念一位詩人最好的方式是為他寫一首相稱的詩,在聽聞也斯先生於2013年1月5日在香港辭世的消息翌日,我為他寫的紀念詩中,以上面這幾行開篇。 也斯先生享年63歲。這樣一個晦暗的時刻,是先生詩文中始終念之系之的香港如今經歷的時刻:政界充斥謊言與諂媚,民間面對割裂與歪曲,在一切舊價值新價值 交替失衡之際,留存而安定人心的,唯有文字所留下的記憶、詩句中確切明晰的人間情景。香港前所未有地凝聚着本土認同的精神努力,而這一認同,奠基於四、五 十年前一眾香港文化人的激進開拓,這批人之中,就有也斯先生。

而也斯,是那一代人中寫作最努力勤勉、成果亦因此最豐碩的一位,所以我說他的過早逝世是香港文學重大的損失。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香港”是 也斯先生最主要的主題,也是他畢生尋問的問題:“香港何為?”。這既包含了“香港是什麼?”和“香港能做什麼?”兩個題目,也包含了“香港文學是什麼?” 和“香港文學能做什麼?”。即使在也斯晚年他仍苦惱於“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然而作為一個詩人、作家,他尋思和提問的過程就是他的成果,並不 必需答案,正如在也斯的詩里我們常常遭遇一些沒有回答的問句(並非設問與反問)一樣,在複雜的此時此地,提問本身就是答案。

也斯先生本名梁秉鈞,廣東新會人,從20歲開始發表作品,在詩歌、散文、小說、文學評論、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造詣,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他從 1974年的詩作《華爾登酒店》到本世紀初的小說《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寫盡香港殖民地虛妄風華的沒落,而越往後越能寫出這風華中個體的人的困頓;從 1976年的小說《李大嬸的袋錶》到2009年的詩《卧底槍手逃離旺角》,他用魔幻故事描摹所謂“四小龍”崛起時代香港資本積累時期的荒誕,直到“自由行 救港”時代一個舊式反抗者的尷尬;當然也有成名作詩集《雷聲與蟬鳴》里被詩人正名的港島尋常巷陌、真實人間,一直繁衍到散文集《山水人物》、《城市筆記》 的小城“無故事”的觀察敘述,跨界詩集《食事地域記》、《衣想》等與各方藝術家共同唱和衣食俗事之美,乃至最後詩集《蔬菜的政治》、散文集《人間滋味》、 小說集《後殖民食物與愛情》以塵世吃食涵蓋了人間種種愛恨嗔痴,繼而一再反思港人、華人、亞洲人的身份問題。也斯的世界,具體而微,卻枝葉備至,成為現實 中那個日益顯得狹隘的世界的補充,為其尋找話語的“着落”地——這就是詩人的“正名”之努力。

而當他繁茂垂須如一株老榕樹,
他得以靜聽風間穿過鳥語喁喁。
人們所以得知五十年前一則消息:
有關陽光在樹梢上打了個白鴿轉,
不同的腳可以踏上不同的石頭,
雖然浮藻聚散雲朵依然在水中消融。

香港六、七十年代文化人的覺醒和突圍,是成就日後的也斯的關鍵,而也斯也以更大的力量加持其中,與西西等同代作家一起,把那些激進沉澱成繁茂根系, 成為今天我等繼承的財富。正如我在2011年為香港《明報周刊》所做的也斯訪談中感慨言:“如果不是他們當年的種種大膽對陳舊價值的衝擊、種種對新美學建設的實驗,如果不是他們對香港人文化身份的自信,可以說沒有今天的香港——如浮藻漸漸聚結、開合,原來也可以生化出繁盛的生態來。”
也斯先生在訪談中把當時的他自喻為“在黑夜裡吹口哨”,我說也許就是這種在黑夜裡吹口哨的信念支撐這些實驗者從六十年代走到今天,把憤怒與壓抑鍛煉 成未來成熟之種子。就像也斯1970年寫的《持着我的房子走路》一文中所說:“我記得自己曾在暴雨的荒山中奔跑。而現在,我卻比較喜歡持一把傘。”這把傘 所撐起和遮護的,非常珍貴,被暴雨揭示出來、被持傘人所撿拾。

我為也斯先生所作的紀念詩中,那句“不同的腳可以踏上不同的石頭”,是向他《浮藻》一詩里“說話有時停頓/我與你彼此踏上不同的石塊/落下不同的沙 礫地”致敬,這其實也是也斯通過寫作整理香港身份認同問題的最大收穫:混同與差異,這是所謂殖民地文化、半唐番文化的獨立性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從六七十 年代香港作家的自省中逐漸獲得自己的輪廓。可以說在也斯中後期作品中反覆大量書寫的食物題材,主要用作梳理此文化,曲盡其妙。正如我愛的他《沙律》(即 Salad)以詩所示:

“經歷 由濃而淡 逐一 咀嚼
如今 逐漸 愛苦澀的 清新
包容 種種 破碎 不知秩序”

這種率性的包容既是香港食物也是香港文化之味,更是也斯文學之味。而且他總是在文化混同處不斷強調差異,如他寫《豆汁兒》:“你問我能喝豆汁兒嗎/ 成!尤其能趁熱喝/我也能喝疙瘩湯/吃爆肚,喝棒子粥……但我也知道/你到頭來總會找到破綻/你發覺我不喜歡灌腸,你/發覺我與你口味不一樣”。

正是這種差異甚至拒絕,造就了香港文化的獨立性,孜孜不倦地書寫和宣講這種獨立性,是也斯後來文學的一個執念。可令人心酸的是香港的文化不作為政策 並不積極支持此獨立執念,華語文學的中原大一統標準更不可能理解,據聞也斯先生遺願仍是“為香港文學平反”,其之耿耿,殊令人戚戚。

香港已接納他如接納一株礦苗回歸礦床,
是他最早與你耳語念出你平凡的奧秘,
人群嘩嘩向前涌動時我們思考他的駐足,
人群沙沙退後的時候我們方知他在亍立。
平凡的奧秘——這既是香港文化的魅力,也是也斯的詩歌的魅力。這裡面有傳統,其詩如前文所寫的《沙律》,洋洋洒洒鋪排賦比興,亦遵循詩經的基本,使 用此時此地的語言和意象。他的詩貌似散漫,卻於散漫中暗藏許多伏筆,讓人咀嚼回甘,這樣的散漫遠承中國古代的即事詩,柴米油鹽離別重遇,無事不可入詩,接 過來又和後現代主義的禪宗垮掉派、紐約派的和諧自如相合,美國詩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的質樸自然、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的率性流動,都在也斯的東方語言中回歸源頭。

就像這些外國同行一樣,也斯也善於在寫實與隱喻之間進行曖昧游移,尤其在其進行政治隱喻或身份理念思考的時候(不過也必須指出,在其中期待詩說理過 露,有失於概念先行)。他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其繼承了中國詩人馮至、林庚新詩里,禪宗斷語式的神來之筆,抽象象徵圓融於意象虛實之間。這是詩的無理之妙,抵 償了理念之白。

2009年,也斯在得知自己患上肺癌前後,他的創作傑作紛呈,部分收於《普羅旺斯的漢詩》一冊中,讀之頗令人感慨,既感詩到窮絕處則工,又感命運的 韁繩催之何太急。他借書寫韓熙載、羅聘、潘天壽、孔子等東方人物,寄託自身甚深。如寫《韓熙載夜宴圖》:“你或知道我每一舒展/都擺脫不了宵來的沉重/只 是無謂在人前/反覆沉吟”;寫《潘天壽六六年畫<梅月圖>》:“在冬夜獨有新發的梅花靜靜開放,向望未盡為暗雲抹蓋的月色,也仍受月色眷顧。 只沉入畫中的境界,也不知,也管不了:能否待得春天到臨?”,寫作時間是2012年2月。《孔子在杜塞爾多夫》一詩也像是對自己的反省:“我只不過熟悉人 世的曲折,在其中周旋/喚起人們去想像溫柔敦厚的詩教/一旦烈酒在脆弱的喉間燃燒/只教我無法心境平和與世界細語商量”。
“溫柔敦厚”是許多人讀也斯詩的第一感覺,但能細品其烈酒燃燒的內心的人不多,就如他在《隰桑》中寫:“細雨中的燈火這麼熾熱/為什麼不直接傾瀉? /還是藏在裡面的好/每日溫暖着心頭”,這不但有詩經的誠懇,還有倉央嘉措道歌的縈迴。在這組《詩經練習》里的詩歌多是有情之詩,讓人遐想詩人晚年之愛。 難怪英國漢學家芮福德(John Minford)把也斯比喻為納蘭性德,實為知人之言,那是一個隱藏甚深的也斯——孤傲於自己的深情的詩人。

現實中的也斯教授,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手頭有寫不完的論文、創作以及會議,“偏偏是不屬於這兒也不屬於那兒,還要驕傲自己喜歡越界的品性, 結果就總是這樣落了單,變成沒有歸屬的孤魂”----芮福德引用也斯《邊界》里的句子想說明他“對失敗者不帶自戀的頌揚”,其實同時也承認了在此時代一個 詩人必然的格格不入、必然的遺世獨立。
“跟去吧,詩人,跟在後面,
直到黑夜之深淵,
用你無拘束的聲音
仍舊勸我們要歡欣”
在我寫給也斯先生的悼詩里,最後以引用W.H.奧登(W. H. Auden)《悼葉芝》(In Memory Of W.B. Yeats)的句子作結,是因想起了古今詩人傳承的同一命運。我想起了也斯先生在2002年曾經給我和女友寫過一首詩《葯膳》,在他來北京大學看望我們之後,收於組詩《北京戲墨》里。他寫到我們那天晚上走過的路:“校園黑暗的小路兩旁屋裡透出燈光/照亮我們的路。那是林庚住過的地方?/那邊是金克木?還有 朱光潛呢!/不要擔心,患了感冒的小情人/那麼多愛詩的靈魂/他們會庇護你們的”,今天我才明白那小路兩旁的燈光就來自愛詩的靈魂。而今天,也斯也加入了 這些美麗的靈魂行列中,成為護佑詩歌繼續前行的燈光。

廖偉棠是香港詩人和作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56

Trending Articles


Vimeo 10.7.1 by Vimeo.com, Inc.


UPDATE SC IDOL: TWO BECOME ONE


KASAMBAHAY BILL IN THE HOUSE


Girasoles para colorear


Presence Quotes – Positive Quotes


EASY COME, EASY GO


Love with Heart Breaking Quotes


Re:Mutton Pies (lleechef)


Ka longiing longsem kaba skhem bad kaba khlain ka pynlong kein ia ka...


Vimeo 10.7.0 by Vimeo.com, Inc.


FORECLOSURE OF REAL ESTATE MORTGAGE


FORTUITOUS EVENT


Pokemon para colorear


Sapos para colorear


Smile Quotes


Letting Go Quotes


Love Song lyrics that marks your Heart


RE: Mutton Pies (frankie241)


Hato lada ym dei namar ka jingpyrshah jong U JJM Nichols Roy (Bah Joy) ngin...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Tagalog Love Qu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