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秋(1899年-1980年3月14日),原名槱,表字棪楸,後改現名,見知於世,筆名芸蘇,台灣作家、教師,許壽裳、魯迅、周作人的學生。
(蘇世昌《追尋與回憶;張我軍及其作品研究》引〈一生吃「國語飯」的學者社長─洪炎秋〉
以下內容摘錄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
洪炎秋先生,名𣿅,字炎秋,筆名芸蘇,臺灣光復後改以字行。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農曆十月初六生於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父棄生先生,名詩人,因痛恨日人侵佔臺灣,禁止子弟入日本學校就讀,故炎秋先生幼年均由父親教授經史。民國元年(1911),年十四歲,讀梁啟超《新民叢書》,嚮往新知識,乃參加夜學會,勤習日文。民國七年,獲臺灣新聞社徵文比賽獎金,又提領棄生先生銀行存款,即渡海赴日留學。次年,已無餘款,乃輟學返臺;並從表弟丁瑞魚學會注音符號。民國十一年,侍父遊歷大陸。十二年,由天津送棄生先生返臺後,先生留北平,進入王璞先生主辦之國語研習所進修數月,七月考取北京大學預科(乙組英文班),當時同入預科者有何兆熊(後改名何容)先生,後與先生在臺灣成為推行國語之最佳夥伴。十四年,升入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系,以中國文學為輔科。十八年北大畢業,畢業論文〈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教育〉,經蔣夢麟先生推介,發表於商務出版《教育雜誌》第二十三卷第九號。十九年,沈尹默先生任北平大學校長,炎秋先生擔任該校註冊事務,附屬中學成立後任高中主任。二十二年於北平西單大街開設人人書店。二十六年抗戰軍興,北平淪陷,先生奉命留守,擔任北平大學農學院校產保管委員。三十四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先生於三十五年六月返抵臺灣,先在省立臺灣師範學院(今師範大學)任教,後調為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師範學院)校長。民國三十六年,何容擔任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邀請先生擔任副主任委員。三十七年,八月受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十月國語日報創刊,三十八年出任國語日報社社長(時董事長為傅斯年先生)。民國四十六年,八月出版《文學概論》,十一月赴歐、美國各地訪問考察,近七個月。民國五十八年,先生高票當選立法委員。五十九年臺大教職改為兼任,六十年復講授「文學概論」課程一學年,於六十一年七月離職。又六十一年堅辭國語日報社長,改聘為發行人,六十七年復任社長。六十九年(1980)三月十四日以腦溢血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八十二。
先生一生奉獻教育事業,經考察歐、美、亞洲各國教育發展,歸國後極力鼓吹「大學教育應為全民開放」與「用人為賢」之主張;並具體提出學歷檢定考試辦法,終為政府採用實施。又設立國語日報函授學校,鼓勵自學進修的社會人士。在推行國語運動上,先生依據劉半農先生所主張:「統一國語」不同於「統一天下」定於一尊之說,明確指出所謂「國語」並非國家所規定的標準語音,而為受過普通教育者所共用的語法、語彙與語言習慣,而這並不妨礙方言的保存。至於文學研究上,先生標揭「文學的科學研究法」,強調文學研究必須採用科學所用的歸納法,尤其與校讎、訓詁的研究關係最為密切,如此才不流於鑑賞玩味,而可以將文學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
先生生前出版之著作有《英文法比較比較研究日本語法精解》、《文學概論》、《語文雜談》、《洪炎秋自選集》及其他散文、兒童讀物等數十種。
洪炎秋先生學術簡表 Top
1899年 1歲
農曆10月6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
1929年 31歲
與關國藩女士在北平結婚。
北京大學教育系畢業。
1946年 48歲
返抵臺灣,任教省立臺灣師範學院。
調任臺中師範學校校長。
1947年 49歲
任「國語推行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8年 50歲
受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949年 51歲
任國語日報社社長。
1957年 59歲
出版《文學概論》。
以訪問學者名義赴歐、美考察。
1960年 62歲
在聯合報發表〈舉辦中學學力鑑定試驗〉一文。
1969年 71歲
當選立法委員。
出版《英文法比較比較研究日本語法精解》增訂本原1946年北平人人書店初版)
1970年 72歲
臺大教職改為兼任。
1972 年 74歲
改任國語日報發行人。
辭臺灣大學兼職。
1978年 80歲
復任國語日報社長。
1980年 82歲
3月14日凌晨3時25分以腦溢血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82歲。
農曆10月6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
1929年 31歲
與關國藩女士在北平結婚。
北京大學教育系畢業。
1946年 48歲
返抵臺灣,任教省立臺灣師範學院。
調任臺中師範學校校長。
1947年 49歲
任「國語推行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8年 50歲
受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949年 51歲
任國語日報社社長。
1957年 59歲
出版《文學概論》。
以訪問學者名義赴歐、美考察。
1960年 62歲
在聯合報發表〈舉辦中學學力鑑定試驗〉一文。
1969年 71歲
當選立法委員。
出版《英文法比較比較研究日本語法精解》增訂本原1946年北平人人書店初版)
1970年 72歲
臺大教職改為兼任。
1972 年 74歲
改任國語日報發行人。
辭臺灣大學兼職。
1978年 80歲
復任國語日報社長。
1980年 82歲
3月14日凌晨3時25分以腦溢血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82歲。
讀洪炎秋在台中中央書局出版的《老人老話》1977、
《又來廢話》1974四版、
《廢人廢話》1974五版、
《》
- 1925年升北京大學本科,專業是教育學,輔系(副修20學分)是中國語言文學,選修魯迅、周作人、沈尹默、朱希祖、張鳳舉等先生的課,他在〈自傳〉(收在《洪炎秋自選集》)裡曾將北大中文系同台大中文系做比較,批評朱希祖教的中國文學史不如臺靜農,沈尹默教的《詩經》不如屈萬里,他自己講授的文學概論勝過張鳳舉,就是名滿天下的周氏兄弟書也教不好(他修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和4學分周作人的近代散文)。
- 1930年通過沈尹默到國立北平大學做行政工作。
- 1946年6月回到台灣,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後來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書,後調任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在的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二二八事變後去職,同時被撤職的還有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館長莊垂勝等台籍教育行政人員說是許壽裳介紹洪回台教書,二二八事變後洪蒙上「鼓動暴動,陰謀叛國」罪名,許替他辯護才平反)。
- 1948年被臺灣大學莊長恭校長聘為正教授,8月起聘,時任中國文學系主任是臺靜農,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是丁燮林(丁西林)。莊校長8月1日辭校長行政兼職(仍任台大教授)離台,由丁燮林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代理校長,丁代理校長和主任秘書程瀛章8月中旬永遠離開台灣,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兼教務長兼文學院院長代理校長,台籍杜代理校長請洪教授接主任秘書,他就做了台大第1位台籍主任秘書(時任總務長楊景山教授也是台籍)。
- 1949年起兼任台灣《國語日報》社社長,1972年轉任發行人,1978年回任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