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16

《張我軍詩文集》1975

$
0
0

Wikipedia 此篇常常缺出版年份,可惜。


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臺灣臺北板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劍華以齋四光大勝廢兵野馬M.S.老童生等。
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燕京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了。」
張我軍育有4子:張光正、張光直(已去世)、張光誠(已去世)、張光樸。大兒子張光正參加中國共產革命未回臺灣,其他3個兒子在臺灣完成學業後,都留學美國,次子張光直教授為世界知名考古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及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四子張光樸教授任教於美國芝加哥醫學院,已退休,留居美國。

生前出版作品[編輯]

譯作[編輯]

編述之作[編輯]

  • 《中國國語文作法》(1926年)
  • 《日本語法十二講》(1932年)
  • 《(日漢對譯詳解)高級日文自修叢書》(1934年)
  • 《現代日本語法大全:分析篇》(1934年)
  • 《(日語基礎讀本)自修教授參考書》(1935年)
  • 《(對譯詳注)日本童話集》(上、下冊)(1942年)
  • 《台灣茶業》(1948年)

作品[編輯]

  • 《走私》(1937年)、《台灣之茶》(多人合撰)(1949年)

死後出版及刊載作品[編輯]

《張我軍全集》[編輯]

集結張我軍許多作品的《張我軍全集》,內容包含小說散文評論,由張光正主編的2002年繁體本,全書552頁,約四十萬字,繁體本補遺〈為台灣人提出一個抗議〉、信件11封。正文分6部份,第一為「台灣新文學運動」,有〈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灣文學界〉、〈請合力折[1] 下這座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等14篇 [1];第二為「論著」,有〈駁稻江與政府和三新聞的態度〉、〈孫中山先生弔詞〉、〈《少年台灣》的使命〉等26篇;第三為「文學創作」,詩歌有新詩14篇57首、古典詩4首、小說有〈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元旦的一場小風波〉4篇(第4篇實為散文,被歸入小說類),散文有〈南遊印象記〉、〈採茶風景偶寫〉等10篇;第四部份為「序文與編語」,有〈《宗教的革命甘地》引言〉、〈《中國文藝》一卷三期編後記〉、〈《在廣東發動的台灣革命運動史略》序〉等35篇;第五為「日文與日語」,有〈《日文與日語》的使命〉、〈日本羅馬字的問題〉等18篇;第六為「書信」2封。

其他作品[編輯]

  • 張我軍的三首白話新詩〈籠中鳥〉、〈無情的雨〉、〈弱者的悲鳴〉,收錄在李南衡主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2]
  • 次子張光直收集《亂都之戀》的詩文,以及幾篇張我軍重要的評論與散文,編成《張我軍詩文集》1975,由純文學出版社出版。
  • 張我軍的《亂都之戀》,中國遼寧大學在1979年重新排版,之後出版這部詩集。
  •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在1990年代出版《張我軍評論集》,收錄張我軍的重要評論文章。
  • 前衛出版社出版《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當中收錄張我軍三則以中國白話文撰寫的短篇小說:「買彩票」、「誘惑」、「白太太的哀史」。
  • 1985年張我軍長子張光正於北京編選《張我軍選集》,由時事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他還透過北京臺海出版社出版《近觀張我軍》,同年也出版了《張我軍全集》。
  • 張我軍生前譯介的著作及單篇文章,經過幾位中國學者整理,目前已經出版。台灣的人間出版社已經發行《張我軍全集─台灣新文學奠基人張我軍 評論‧論著‧文學創作‧序文編語‧書信等之全卷──台灣新文學史論叢刊4》一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