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 (平裝) 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 作者:柯律格
- 原文作者:Craig Clunas
- 譯者:邱士華、劉宇珍、胡□
- 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 北京三聯2012
本書共有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種場域、某一組特定的關係類型作為參考架構,這兩者 不僅定義了文徵明的自我認同,同時也是他據以待人接物的出發點。第一部分的三章處理了與文徵明前半生有關的場域,包括家族、師長、同儕;第二部分是透過官 場與地緣檢視其社交關係,援引的資料橫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則著重處理他後半生的場域,包括顧客與弟子。最後一章檢視在文徵明死後如何凝聚出一個一貫且鮮明 的「偉大藝術家」形象。
作者簡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
教授是當代研究中國物質文明史的重要學者,現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系講座教授。1954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亞伯丁(Aberdeen)。1974年曾前 往北京學習中文,後分別於劍橋大學東方研究院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學士(1977)與博士學位(1983)。曾擔任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國部資深研究員兼策展人長達十五年,並自1994年起先後任教於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藝術史系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他不僅博學多聞,對於中國傳統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詣,同時經常關照西方文化史、人類學、社會學方面 的研究成果,將兩者結合而提出新穎有洞察力的學術論述,學術成就廣受國際學界的讚譽。著作豐富,自1991年起陸續出版《長物志: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 與社會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明代中國的園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1996])、《早期現代中國的圖畫視覺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7])、《中國藝術》(Art in China [1997])、及《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帝國:明代中國的視覺和物質文化,1368–1644》(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2007])等書。其中《長物志》更是有關明代晚期文化消費的經典著作,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劉宇珍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目前正在柯律格教授的指導下撰寫博士論文。翻譯本書第4、5、7章、及後記,並審閱修訂全書譯稿。
邱士華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目前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修讀博士課程。翻譯本書前言、第1至3章。
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所博士生,曾於柯律格教授任教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時,取得碩士學位。翻譯本書第6、8章。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書畫家專論
- 規格:平裝 / 312頁 / 8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第Ⅰ部分
1 家族
2 「友」、師生、庇主
3 「友」、同儕、同輩
第Ⅱ部分
4 官場
5 「吾吳」與在地人的義務
第Ⅲ部分
6 「友」、請託人、顧客
7 弟子、幫手、僕役
8 藝術家、聲望、商品
1 家族
2 「友」、師生、庇主
3 「友」、同儕、同輩
第Ⅱ部分
4 官場
5 「吾吳」與在地人的義務
第Ⅲ部分
6 「友」、請託人、顧客
7 弟子、幫手、僕役
8 藝術家、聲望、商品
謝辭
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錄
人名索引
Amazon.com: 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www.amazon.com › ... › History & Criticism - CachedCraig Clunas is Percival David Chair of Chinese Art at SOAS, London. Product Details. Hardcover: 232 pages;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St Edition ...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 reaktionbooks
www.reaktionbooks.co.uk/book.html?id=73 - Cached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Craig Clunas. 'This book . . . tries to look at the entirety of Wen's extant output, refusing to dismiss Wen's writings ...
圖像是該時期主要的奢侈消費品之一,圖像不僅以獨立的圖像環路的形式存在,還出現在牆壁、書籍、印刷品、地圖、陶瓷制品、漆盒、紡織品,甚至是華麗的衣裙 上,這些藝術品最初只包含一些規則的圖形或動植物,後來擴展到描繪自然景觀、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與文學作品插圖所構建出的世界密切相關的 場景。
目錄
中譯本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圖繪的地位
第三章 三才天地人
第四章 視覺實踐
第五章 木刻版畫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第六章 對圖像的恐懼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圖繪的地位
第三章 三才天地人
第四章 視覺實踐
第五章 木刻版畫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第六章 對圖像的恐懼
第七章 結論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he argues his interpretations of Chinese art with a great sense of adventure, and it reads tremendously well. Clunas is a master of argument. He presents his texts around carefully considered selections of material culture, which are not simply mustered to illustrate one art-historical point after another, but skilfully used for their value in making several claims throughout a larger discourse.'
–Times Higher Educational Supplement
'reveals the tantalizing array of images to be considered in pursuit of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ictorial culture.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stimulate similar studies for other periods, creating a wider and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images were deployed and understood in China.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escap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s that are the focus of Professor Clunas's criticism.'–Apollo
–Times Higher Educational Supplement
'reveals the tantalizing array of images to be considered in pursuit of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pictorial culture.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stimulate similar studies for other periods, creating a wider and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images were deployed and understood in China.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escap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s that are the focus of Professor Clunas's criticism.'–Apollo
The sixteenth century in China was a period of rapid an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expansion. The period also saw a parallel growth in the sphere of cultural production,as a growing class of consumers benefit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one of the classic early modern consumer societies.
Pictures were a major source of consumable luxury at this time; pictures not only in the form of images classifiable as 'art', but also in the form of wall decoration, in books, maps, images on ceramics, and even on the dress of the prosperous. Artefacts that had previously been decorated with formal patterns now bore landscape scenes, representations of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incidents, and scenes from literature, oft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rld of the illustrated book.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survey this vast array of images in all its aspects, providing a stimulating and innovative point of entry to Chinese history.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will be of interest to students of China's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o anyone exploring theories of visuality.
Pictures were a major source of consumable luxury at this time; pictures not only in the form of images classifiable as 'art', but also in the form of wall decoration, in books, maps, images on ceramics, and even on the dress of the prosperous. Artefacts that had previously been decorated with formal patterns now bore landscape scenes, representations of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incidents, and scenes from literature, oft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rld of the illustrated book.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survey this vast array of images in all its aspects, providing a stimulating and innovative point of entry to Chinese history.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will be of interest to students of China's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o anyone exploring theories of visuality.
Craig Clunas is Professor of History of Ar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on the culture of the Ming period and is the author of 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Reaktion, 1996), 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Reaktion, 2004) and 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Reaktion, 2007).
研究明清書畫的老白來香港,在城市大學給了一系列精采講座之後,到上海圖書館去演講,講他擅長的書牘文化與文人交往。臨行跟我說,最近蘇州博物館正舉辦文 徵明書畫大展,你要是來上海,別忘了跟我聯絡,我和你一起到蘇州去參觀。過了一個月,我到復旦大學講學,打電話給老白,想抽出有空的一天去蘇州。電話那頭 就嚷嚷起來,啊呀,你怎麼現在才來,我已經去看過了,洋洋大觀,真是好。可惜明天就得回美國,沒法陪你再去一趟了,還好展覽繼續,您自個兒去參觀吧。我 說,沒事,沒事,已經跟蘇州博物館說了,館長會親自接待。
乘動車去蘇州,本來以為行程是半個小時,可以打個盹,沒想到二十四分鐘就到了。眼睛才剛 閉上,還沒進入夢鄉,就聽到廣播說蘇州到了,只好匆匆下車。安頓好行李,在十全街上的同德興吃了碗紅湯燜肉麵,倒是十分滿意。回到飯店休息了半個多鐘頭, 舒舒坦坦,打的去博物館。蘇州本地的出租車司機居然搞不清楚蘇州博物館在哪裏,頗令我氣悶。不過轉回頭來想想,香港的士司機也不一定非得知道文化博物館的 方位,也就釋然,告訴他,緊鄰着拙政園,靠西邊。司機大概是新手,把我載到拙政園停車場,害我走了好大一段路,穿行過拙政園前兜攬觀光客的導遊,一一擺脫 他們的糾纏,像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那樣,相當費神費事,結果當然是遲到。
坐在館長室內,啜着細嫩的碧螺春,聽館長講籌辦文徵明大展的經過,倒是很 愜意。不過,籌備的過程卻相當辛苦,從二十多家國內外博物館商借近七十件書畫精品,聽起來就不簡單。其中的折衝樽俎,也不亞於外交使節在聯合國大會上的工 作。讓我納悶的是,除了蘇州館藏的一幅直軸與一批尺牘之外,其餘的展品都是借來的,大量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遼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還有幾 幅來自夏威夷的檀香山博物館與耶魯大學美術館。文徵明是蘇州人,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生於斯,長於斯,畫於斯,在蘇州的文學藝術界幾乎活躍了一個甲子, 不但畫名滿天下,而且子孫後代綿延瓜瓞,富甲一方,怎麼他的書畫作品都流散四方,蘇州本地反而留存不多呢?反過來想想,也可以解釋說,因為文徵明名揚四 海,書畫作品都是藝術瑰寶,為人珍愛,各地藏家不惜鉅資收藏,甚至流入內府,所以不脛而走,流傳海內外。館長還說,本來安排了向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借展幾件 作品,結果因為時間倉促,沒能安排,可惜了。這就讓我想起國外是有不少文徵明的收藏,而且偶爾還會出現在拍賣場上,拍出一個天價,讓我們這些窮教書匠徒嘆 奈何。記得二十多或三十年前,紐約蘇富比拍出一幅文徵明的大直軸,落槌四十萬美金,引得《紐約時報》做了報道,說是打破了中國畫拍賣的最高價錢。算起來, 也不過三百萬人民幣,放在今天,山西煤老闆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就可以買上十幅。館長說,那個時候中國窮啊,不要說三百萬了,當時出了個萬元戶,就大張旗 鼓,滿世界報道,誰買得起文徵明?也難怪中國書畫精品會流向海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藝術精品歸有錢人所有。現在中國總算是富起來,可以收購一些藝 術精品了,蘇州博物館也會多收一些吳門畫派作品的。
蘇州博物館開了三個展廳,讓文徵明藝術追求的優雅與曼妙,能夠盡量飛越過時空的限制,鋪展在現 代人的眼前。有些作品是我非常熟悉的,如故宮博物院藏的《惠山茶會圖卷》(1518),是文徵明中年時期的傑作,畫他在清明時節,與蔡羽、湯珍、王寵等七 人,在無錫惠山泉品泉試茗的情景。然而,過去我只看到文徵明的畫,沒看過畫卷引首蔡羽寫的長序,也不知道拖尾有蔡羽、湯珍、王寵的跋詩,洋洋灑灑,長度居 然超過了畫作本身的三倍。蔡羽的字十分工整娟秀,乍看有點像文徵明的小楷,如爽朗晴日悠遊山林,很有高士風範。蔡羽序中說到,七個好朋友到了惠山:「天忽 霽,日午造泉所。乃舉王氏鼎,立二泉亭下。七人者,環亭坐。注泉於鼎,三沸而三啜之,識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他的跋詩有《酌泉惠 山》一首:「惠麓煙中見,名泉拄杖尋。蔽虧多翠木,宛轉向雲林。世有煎茶法,人無飲水心。清風激修竹,山古得餘音。」還有一首寫給文徵明的《虎丘別徵 明》:「與可難分手,流連到日西。且隨青雀舫,同醉白公隄。晚霽春郊秀,時花驛路迷。蘭陵星夜會,早聽出關雞。」蔡羽寫了一長串五律,書贈同遊的朋友,共 十四首,工工整整錄在畫卷的拖尾上,真是賞心悅目。後面還有湯珍八首及王寵九首吟作,也都聚精會神,各顯書藝,題寫在卷尾。我心想,真得感謝蘇州博物館用 心的安排,展出了全卷,這才是欣賞畫卷的真諦,不但看到文徵明的畫,也看到好友們相聚唱和的情景,其樂也融融。
我一向喜歡文徵明的小楷,時常稱讚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收藏的文徵明小楷書法,百看不厭。這次展覽也沒讓我失望,看到了一卷藏於江西省博物館的《小楷鐵崖諸公花遊倡和詩》,寫得真是漂亮,文采 風流,不可一世。然而,這次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上海博物館藏的一卷《草書七律》,寫的是正德十四年(1519)寧藩王朱宸濠造反失敗被擒之事。這個朱 宸濠謀反之初,曾處心積慮安排,延聘四方人才,吳中地區的唐寅、謝時臣都曾被他誘致門下,文徵明卻拒絕禮聘,不肯前往。這卷草書,恣肆不羈,跳擲狂叫,大 有懷素狂草之風,不類文徵明平素謹言慎行的風格,想來是看到寧藩王叛逆遭擒,不勝慶幸,從心底歡呼雀躍,自然流露了興奮之情,也就衝決規範之網羅,狂他一 把。此卷近收尾處,有四行字龍飛鳳舞,精采萬分:「昨已到/梧桐。雲迷八/駿應回轡,寒/入三邊」。那最後的「入三邊」三個字,像《逍遙遊》裏講的鯤化為 鵬,「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真是令人目迷神搖,不敢仰視。
如此精采的展覽,有機會還得再訪。
鄭培凱: |
《草書七律》中的「入三邊」 |
乘動車去蘇州,本來以為行程是半個小時,可以打個盹,沒想到二十四分鐘就到了。眼睛才剛 閉上,還沒進入夢鄉,就聽到廣播說蘇州到了,只好匆匆下車。安頓好行李,在十全街上的同德興吃了碗紅湯燜肉麵,倒是十分滿意。回到飯店休息了半個多鐘頭, 舒舒坦坦,打的去博物館。蘇州本地的出租車司機居然搞不清楚蘇州博物館在哪裏,頗令我氣悶。不過轉回頭來想想,香港的士司機也不一定非得知道文化博物館的 方位,也就釋然,告訴他,緊鄰着拙政園,靠西邊。司機大概是新手,把我載到拙政園停車場,害我走了好大一段路,穿行過拙政園前兜攬觀光客的導遊,一一擺脫 他們的糾纏,像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那樣,相當費神費事,結果當然是遲到。
坐在館長室內,啜着細嫩的碧螺春,聽館長講籌辦文徵明大展的經過,倒是很 愜意。不過,籌備的過程卻相當辛苦,從二十多家國內外博物館商借近七十件書畫精品,聽起來就不簡單。其中的折衝樽俎,也不亞於外交使節在聯合國大會上的工 作。讓我納悶的是,除了蘇州館藏的一幅直軸與一批尺牘之外,其餘的展品都是借來的,大量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院、遼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還有幾 幅來自夏威夷的檀香山博物館與耶魯大學美術館。文徵明是蘇州人,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生於斯,長於斯,畫於斯,在蘇州的文學藝術界幾乎活躍了一個甲子, 不但畫名滿天下,而且子孫後代綿延瓜瓞,富甲一方,怎麼他的書畫作品都流散四方,蘇州本地反而留存不多呢?反過來想想,也可以解釋說,因為文徵明名揚四 海,書畫作品都是藝術瑰寶,為人珍愛,各地藏家不惜鉅資收藏,甚至流入內府,所以不脛而走,流傳海內外。館長還說,本來安排了向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借展幾件 作品,結果因為時間倉促,沒能安排,可惜了。這就讓我想起國外是有不少文徵明的收藏,而且偶爾還會出現在拍賣場上,拍出一個天價,讓我們這些窮教書匠徒嘆 奈何。記得二十多或三十年前,紐約蘇富比拍出一幅文徵明的大直軸,落槌四十萬美金,引得《紐約時報》做了報道,說是打破了中國畫拍賣的最高價錢。算起來, 也不過三百萬人民幣,放在今天,山西煤老闆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就可以買上十幅。館長說,那個時候中國窮啊,不要說三百萬了,當時出了個萬元戶,就大張旗 鼓,滿世界報道,誰買得起文徵明?也難怪中國書畫精品會流向海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藝術精品歸有錢人所有。現在中國總算是富起來,可以收購一些藝 術精品了,蘇州博物館也會多收一些吳門畫派作品的。
蘇州博物館開了三個展廳,讓文徵明藝術追求的優雅與曼妙,能夠盡量飛越過時空的限制,鋪展在現 代人的眼前。有些作品是我非常熟悉的,如故宮博物院藏的《惠山茶會圖卷》(1518),是文徵明中年時期的傑作,畫他在清明時節,與蔡羽、湯珍、王寵等七 人,在無錫惠山泉品泉試茗的情景。然而,過去我只看到文徵明的畫,沒看過畫卷引首蔡羽寫的長序,也不知道拖尾有蔡羽、湯珍、王寵的跋詩,洋洋灑灑,長度居 然超過了畫作本身的三倍。蔡羽的字十分工整娟秀,乍看有點像文徵明的小楷,如爽朗晴日悠遊山林,很有高士風範。蔡羽序中說到,七個好朋友到了惠山:「天忽 霽,日午造泉所。乃舉王氏鼎,立二泉亭下。七人者,環亭坐。注泉於鼎,三沸而三啜之,識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他的跋詩有《酌泉惠 山》一首:「惠麓煙中見,名泉拄杖尋。蔽虧多翠木,宛轉向雲林。世有煎茶法,人無飲水心。清風激修竹,山古得餘音。」還有一首寫給文徵明的《虎丘別徵 明》:「與可難分手,流連到日西。且隨青雀舫,同醉白公隄。晚霽春郊秀,時花驛路迷。蘭陵星夜會,早聽出關雞。」蔡羽寫了一長串五律,書贈同遊的朋友,共 十四首,工工整整錄在畫卷的拖尾上,真是賞心悅目。後面還有湯珍八首及王寵九首吟作,也都聚精會神,各顯書藝,題寫在卷尾。我心想,真得感謝蘇州博物館用 心的安排,展出了全卷,這才是欣賞畫卷的真諦,不但看到文徵明的畫,也看到好友們相聚唱和的情景,其樂也融融。
我一向喜歡文徵明的小楷,時常稱讚 香港藝術館虛白齋收藏的文徵明小楷書法,百看不厭。這次展覽也沒讓我失望,看到了一卷藏於江西省博物館的《小楷鐵崖諸公花遊倡和詩》,寫得真是漂亮,文采 風流,不可一世。然而,這次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上海博物館藏的一卷《草書七律》,寫的是正德十四年(1519)寧藩王朱宸濠造反失敗被擒之事。這個朱 宸濠謀反之初,曾處心積慮安排,延聘四方人才,吳中地區的唐寅、謝時臣都曾被他誘致門下,文徵明卻拒絕禮聘,不肯前往。這卷草書,恣肆不羈,跳擲狂叫,大 有懷素狂草之風,不類文徵明平素謹言慎行的風格,想來是看到寧藩王叛逆遭擒,不勝慶幸,從心底歡呼雀躍,自然流露了興奮之情,也就衝決規範之網羅,狂他一 把。此卷近收尾處,有四行字龍飛鳳舞,精采萬分:「昨已到/梧桐。雲迷八/駿應回轡,寒/入三邊」。那最後的「入三邊」三個字,像《逍遙遊》裏講的鯤化為 鵬,「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真是令人目迷神搖,不敢仰視。
如此精采的展覽,有機會還得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