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
內容簡介 · · · · · ·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手法展示了士林的眾生百態,而且在於它觸及到了儒家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困境。本書以此為出發點來解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認為,十八世紀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終解體。《儒林外史》既是這些轉變的產物,也是對他們的回應。而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他在中國思想、文化和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 · · · · ·
目錄 · · · · · ·
中文版序言
導論
偶像破壞還是禮儀主義?
文人小說的悖論
自我闡釋和文化密碼
二元禮與苦行禮:《儒林外史》的儒家想像
在正史之外尋求規範秩序:重釋文化轉折
在權威敘述之外尋求道德想像:重釋文人小說
全書概觀
第一部分禮與儒家世界的危機
導言
第一章儒家儀注,顏李學派和《儒林外史》
泰伯禮和儒家儀注
顏李學派:禮儀與言述
《儒林外史》與顏李學說
第二章泰伯祠:苦行禮與二元禮
郭孝子:行動中的苦行聖徒
二元禮的言述性
日尋
二元禮的雙重結構
苦行禮
郭孝子的懺悔:幻滅的一刻
第三章泰伯祠的毀壞:危機中的苦行禮
從節孝祠到泰伯祠:王玉輝的歷程
反思苦行禮
禮儀和象徵秩序
從坍塌的祠廟到想像的市井:精英文化的救贖?
結語
第二部分正史之外
導言
第四章歷史與時間:史傳之外的《儒林外史》
超越史傳
世俗時間,世俗歷史
過去、現在與敘述的當下性
第五章禮儀的構架:開篇與結尾
苦行禮與時間
最終的評判
結語
第三部分敘述創新與文化轉折
導言
第六章《儒林外史》,白話小說和敘述者
龍三的插曲
共同話語的形成
敘述者與共同話語
第七章戲仿與歷史的終結
舊文本,新世界:一次誤導的旅程
誰是權勿用?
作為敘述者的俠客
結語
第四部分泰伯神話及其困境:重新定義文人小說
導言
第八章泰伯神話與敘述問題
泰伯崇拜:書寫與行動
泰伯神話:至德與至真
泰伯敘述及其悖論
第九章道德想像與自我反思
退讓
湖心島、戲台與祠廟
結語
跋《儒林外史》的詩意場域:鄉愁與失落的家園
附錄《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及其相關問題
中文版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導論
偶像破壞還是禮儀主義?
文人小說的悖論
自我闡釋和文化密碼
二元禮與苦行禮:《儒林外史》的儒家想像
在正史之外尋求規範秩序:重釋文化轉折
在權威敘述之外尋求道德想像:重釋文人小說
全書概觀
第一部分禮與儒家世界的危機
導言
第一章儒家儀注,顏李學派和《儒林外史》
泰伯禮和儒家儀注
顏李學派:禮儀與言述
《儒林外史》與顏李學說
第二章泰伯祠:苦行禮與二元禮
郭孝子:行動中的苦行聖徒
二元禮的言述性
日尋
二元禮的雙重結構
苦行禮
郭孝子的懺悔:幻滅的一刻
第三章泰伯祠的毀壞:危機中的苦行禮
從節孝祠到泰伯祠:王玉輝的歷程
反思苦行禮
禮儀和象徵秩序
從坍塌的祠廟到想像的市井:精英文化的救贖?
結語
第二部分正史之外
導言
第四章歷史與時間:史傳之外的《儒林外史》
超越史傳
世俗時間,世俗歷史
過去、現在與敘述的當下性
第五章禮儀的構架:開篇與結尾
苦行禮與時間
最終的評判
結語
第三部分敘述創新與文化轉折
導言
第六章《儒林外史》,白話小說和敘述者
龍三的插曲
共同話語的形成
敘述者與共同話語
第七章戲仿與歷史的終結
舊文本,新世界:一次誤導的旅程
誰是權勿用?
作為敘述者的俠客
結語
第四部分泰伯神話及其困境:重新定義文人小說
導言
第八章泰伯神話與敘述問題
泰伯崇拜:書寫與行動
泰伯神話:至德與至真
泰伯敘述及其悖論
第九章道德想像與自我反思
退讓
湖心島、戲台與祠廟
結語
跋《儒林外史》的詩意場域:鄉愁與失落的家園
附錄《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及其相關問題
中文版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