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西方藝術的二本希臘史詩!一定要讀,越快越好(早點理解西方藝術的起源)!" (介紹:Homeric Moments: Clues to Delight in Reading the Odyssey & Iliad and other books by Eva Brann )
1979年9月11 ,曾野綾子與林文月有一番對談, 紀錄《(寫作如) 製造一枝棉花糖》收錄於林文月《午後書房》台北:洪範,1986 ,頁183-200。
她認為,日本高中的《源氏物語》選讀之教學 ,重考據及各家解釋,很破壞她的古典胃口,所以她寧可選寫《耶穌傳》......她對於京都等所謂傳統 ,也充滿矛盾。換句話說,她認為現代之日本,與平安朝等的可以絕裂,再創新日本文化。
(另外可參考: "榆樹鎮上:三浦朱門、曾野綾子印象" (殷允芃 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當代名人訪問錄 )
*****
曾野綾子,1931年生,天主教徒。她與遠藤周作、三浦朱門被並稱為帶有宗教精神的作家。 曾野綾子Ayako Sono絕對著作等身: 日本語
Ayako Sono(曽野 綾子 or 曾野 綾子Sono Ayako , born September 17, 1931 in Tokyo) is a CatholicJapanese writer.[1]
She went to the Catholic Sacred Heart School in Tokyo after elementary school.[1] During World War II, she evacuated to Kanazawa. After writing for the fanzines La Mancha and Shin-Shicho (新思潮: New Thought),[2] she was recommended by Masao Yamakawa, an established critic at the time, to Mita Bungaku, for which she wrote Enrai No Kyaku Tachi (遠来の客たち: Visitors from Afar), one of the shortlisted stories for the Akutagawa Prize in 1954.[1] In 1953, she married Shumon Miura (三浦 朱門), one of the members of Shin-Shicho.[1]
The naming of “the Bas Bleu Era” (才女時代: Saijo-Jidai) by the writer and critic Yoshimi Usui famously described the prosperous activities of female writers including Sono or Sawako Ariyoshi—one of her contemporary who had published many reputable books that are still being read.
Her major novels include
- Tamayura (たまゆら: Transience), which portrays the nihilistic daily life of man and woman
- Satō-gashi-ga-kowareru-toki (砂糖菓子が壊れるとき: When a Sweetmeat Breaks), modeled on Marilyn Monroe and made into a film starring Ayako Wakao (IMDb)
- Mumeihi (無名碑: A Nameless Monument), featur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 the Tagokura Dam and the Asian Highway
- Kizu-tsuita-ashi (傷ついた葦: Bruised Reed), which describes in a most dry style a life of a Catholic Father
- Kyokō-no-ie (虚構の家: The House of Fiction), a bestseller depicting domestic violence
- Tarō-Monogatari (太郎物語: Taro Story), which features her son Taro as the protagonist
- Kami-No-Yogoreta-Te (神の汚れた手: The Soiled Hands of the go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The Watcher from the Shore (ISBN 0-87011-938-9)), on the theme abortion and dignity of life problems, with a gynecologist as the protagonist
- Tenjō-no-ao (天上の青: Heavenly Blu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No Reason for Murder (ISBN 4-925080-63-6), a crime novel based on real serial murder and rape cases by a man named Kiyoshi Ōkubo, which tries to describe the extremity of love
- Kyō-ō-Herode (狂王ヘロデ: Herod the Mad), which portrays the half life of Herod the Great, who is notorious for 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through the eye of a mute lute player called "Ana" (hole).
- Aika (哀歌: Lamentations), a record of the dramatic experience of a nun Haruna, who encountered the Rwanda Genocide.
Essays
- The two million bestseller Dare-no-tame-ni-aisuruka? (誰のために愛するか: For Whom Do You Love?)
- Kairō-roku (戒老録: A note of Admonition to the Old) on the way how we behave in old age
- II-hito-o-yameruto-raku-ni-naru (「いい人」をやめると楽になる: Stop Being ”Nice”, and You'll Be Liberated), a collection of epigrams
內容簡介
晚年能過優美生活的人,就是自立,活得凜然獨立的人。凡生而為人,能否一直維持壯年的狀態,端視其能否理解「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的含意了。
我認為防止癡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購物、親自做料理。
晚年也應該要心懷感恩地明朗地活。說得更清楚些,儘管內心有許多不滿,但表面上裝出開朗的樣子是一種義務。即使不是打從心底喜歡對方,但如果採取的是和愛相同的理性的行動,也算是真正的愛。
——曾野綾子
這不僅僅是一本獻給老年人的書籍,更是屬於青壯年的你我所必須用心體會的生命風景。
「晚年」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面臨到的階段,晚年不代表失去,也不表示黯淡,而該是進入到另一種灑脫的境界。退休後的日子,可以恣意的完成最終的夢想,也可以隨心所欲的享受靜謐與孤獨的美感。曾野綾子告訴我們的「晚年」,是承接中年以後所重新開創的新視野。
書中亦談及老人最後幸與不幸的處境,教導大家如何安置更年邁的父母、老人如何獨居或跟子女同住的相處技巧……等等。曾野綾子認為:「在老年和晚年的智慧 當中,有一種是卸下行李……,一般而言,人在卸下行李時,必定是達到目的,看準了地點後才卸下來。然而,當死亡臨近時,就沒有那種顧慮了。」這樣的觀點, 是何等的豁達、瀟灑!
想要讓自己享受與眾不同的晚年生活嗎?請看曾野綾子最具智慧的分享。
本書特色
一位已屆晚年的文學作家曾野綾子,以其細膩的觀察,和其對生命的領悟,提醒大家該如何用正確的態度和思考來面對晚年生活。每一個建議,都是她對 生活的深刻體認。曾野綾子認為:晚年的人生如輕風吹拂似地全身感到輕快無比,亦猶如掙脫了人間所有的枷鎖,光亮逐漸照射進來。曾野綾子筆下的晚年生活,是 一種美學的呈現,也是一種對人生感到圓滿的富足心境。
作者簡介
曾野綾子
日本知名戰後派女作家,1931年出生於東京,1953年與作家三浦朱門結為連理,1954年畢業於東京聖心女子大學英語系,並以《遠來之客》獲日本芥川賞提名。1993年起成為日本藝術學院會員,1995年擔任日本財團會長。現居住於東京。
擅長撰寫人類情感與社會寫實。文風優雅,筆調明快清新,字裡行間處處顯現宗教與良知的醒世意味。曾榮獲多項文學殊榮,包括梵諦岡的聖十字勳章、韓國 Ugyon文化藝術獎,以及第四十九屆日本藝術院獎/恩賜獎等。與有吉佐和子(Enti Humiko,1931-1984)共同開創了日本文學的新世代。
著有《靈魂自由人》(天下雜誌出版)、《都市裡的幸福》(天下雜誌出版)、《中年以後》(天下雜誌出版)、《華麗的手》、《無名碑》、《戒老錄》、《人間的圈套》、《遠來之客》(遠流出版)及《曾野綾子作品選集 — 全集七冊 》等。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
第一章 賢者
第二章 沙漠的舒適生活
第三章 恰如其份的美
第四章 人生之薄日
第五章 僅只一次的收拾善後
第六章 金錢比名譽重要?
第七章 原美女?原原美女
第八章 有太宰味道的水
第九章 在卡布里島
第十章 微笑的佛
第十一章 紅族
第十二章 平平凡凡的迂迴曲折
第十三章 維持原貌的原石
第十四章 沈默死去的涵意
第十五章 告白失戀的賀賽
第十六章 從遠處觀望,心裡喜歡
第十七章 想進牢籠的獅子
第十八章 老爺爺砍柴,老婆婆洗濯
第十九章 「愛的學校」
第二十章 碑文祈禱
第二十一章 青春的記憶
第二十二章 單純勞動的重要意義
第二十三章 特別?上的酒和酒杯
第二十四章 老實是至高美德嗎?
第二十五章 自愚蠢者學到的教訓
第二十六章 在樹蔭下卸下重荷之時
第二十七章 自立與自律
第二十八章 壯大且充滿矛盾的地球
推薦序
第一章 賢者
第二章 沙漠的舒適生活
第三章 恰如其份的美
第四章 人生之薄日
第五章 僅只一次的收拾善後
第六章 金錢比名譽重要?
第七章 原美女?原原美女
第八章 有太宰味道的水
第九章 在卡布里島
第十章 微笑的佛
第十一章 紅族
第十二章 平平凡凡的迂迴曲折
第十三章 維持原貌的原石
第十四章 沈默死去的涵意
第十五章 告白失戀的賀賽
第十六章 從遠處觀望,心裡喜歡
第十七章 想進牢籠的獅子
第十八章 老爺爺砍柴,老婆婆洗濯
第十九章 「愛的學校」
第二十章 碑文祈禱
第二十一章 青春的記憶
第二十二章 單純勞動的重要意義
第二十三章 特別?上的酒和酒杯
第二十四章 老實是至高美德嗎?
第二十五章 自愚蠢者學到的教訓
第二十六章 在樹蔭下卸下重荷之時
第二十七章 自立與自律
第二十八章 壯大且充滿矛盾的地球
此貼文送給K.J. Wu
2011.3.26
KJ Wu 給我們看看 冰點作者的另外一書:
中年以後(紀念版) (詳情). 著者: 曾野綾子 出版社: 天下雜誌
|
杜海玲∕摘要: --雖然輿論攻擊「官官接待」,但我們財團在工作完後還是招待來客共飲啤酒。誰會真的為一罐啤酒而出賣自己的心呢?但我總堅持用罐裝而避免瓶裝,因為我怕被記者拍去正給誰倒酒的鏡頭:誰給誰倒酒了,裡面有問題啊,拉攏勾結到一起啦--這是我最近發現的日本文化的不成文條約。(《部族虐殺》)
--79歲的女士打來電話,問她可以參加我們的聖地巡禮旅行團嗎?她因為高齡已經被許多旅行團拒絕了。我說,當然可以,但不是因為對你同情,而是因為,在旅行途中死了,也不介意,對吧?女士笑了,說「正是!」(《黎明報紙的氣息》)
--1975年去中國,處處都感到溫暖周到的接待。唯一痛苦的,是與中國作家座談,一個叫浩然的團長和7、8個作家說了都差不多的話,幾個女作家則說下了鄉以後如何接受了再教育。我驚異了,難道她們都是深閨小姐,從未見過農村,從未沾過塵世?那天晚上,我在北京飯店回想無趣的座談會--人生不長,我一個下午就用來聽這些客套話?
一定還有人在搞文學,只是不在這幾人之列,因此發不出聲音。我在暗夜裡彷佛聽到了那無聲的聲音,這一個夜晚苦悶而沈重。(《無聲的聲音》)
--我從不敢做封筆宣言。封筆宣言本身是威脅--看哪,我不寫了,看你們怎麼辦?像我這樣對文章不自信的人,最多也就是不想寫便不寫了,周圍也不會有人感到有麻煩,甚至無人察覺。最多,隔了一陣以後,我的兩三個朋友疑惑:哎呀,那傢伙最近沒寫啊?(《黎明報紙的氣息》)
--我已經寫了多次,並非我不努力,而是我總也難以將與命運強硬地對抗著看作是美。我倒願意在賜予我的命運裡,發現快樂、恬靜和有趣。這無關善惡,只是活著的趣味問題。人基本上順著命運的大流,只稍微有一點反抗--這樣的姿勢是我喜歡的。(《悲哀而明快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