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0

章念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汪容祖《史傳通說》《章太炎傳》王汎森《章太炎研究》許壽裳 《章太炎的思想》汪榮祖

$
0
0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章太炎
  與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有過交情
  早期反對滿清政府,後來發起成立「中華民國聯合會」
  晚期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生特立獨行,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並不被時代的風向潮流所左右。
  透過章念馳執筆撰述祖父章太炎的生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論述了「學問家的章太炎」和「革命家的章太炎」
  提供讀者一個全面了解章太炎的最新視野。

  章太炎作為革命家,絕不僅僅是一個反清的鬥士,而是近代中國追求民主共和法制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學問家,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學大師,而是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敢於創新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操守,至今站在道德的高地沒有過時,落伍的也許是現代人的思想與學養。
  章念馳在本書中敘述與章太炎相關的事蹟和親族,以及與他有重大關係的歷史人物。作為一家之言,企圖喚起人們對章太炎的記憶,也喚醒人們對這一段苦難歷史的記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章念馳

  1942年生,浙江餘杭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靜安師範,先後執教於靜安區小學、中學、少年宮。「文革」結束後,入上海社科院任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亞太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台研所副所長,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兼任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全國台研會常務理事、上海台研會秘書長、副會長,上海社科院台研中心副主任,全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全國統戰理論研究會理事,上海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台辦諮詢專家,上海市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諮詢專家,國務院外宣辦對台諮詢專家,國務院僑辦僑務理論研究上海基地顧問,「海協會」台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海洋研究中心顧問,上海海外交流協會名譽顧問,《中國評論》學術顧問。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主、市政府參事。專著有《滬上春秋》、《我的祖父章太炎》、《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兩岸關係與中國崛起》、《面壁集》、《論統一》等,編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章太炎醫論集》、《章太炎演講集》等。
 

目錄

自序
我的祖父

第一部分 學問家的章太炎
一、醫學與章太炎
二、小學與章太炎
三、經學與章太炎
四、佛學與章太炎
五、哲學、文學、史學與書法

第二部分 革命家的章太炎
一、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二、民國初建到護法運動
三、從五四運動到北伐戰爭
四、抗日戰爭到太炎去世

我的祖母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章氏家族譜系
章太炎遺囑
章太炎營葬始末
章太炎與張大壯
章太炎紀念館、故居和全集
章太炎與孫中山
章太炎與魯迅(上)
章太炎與魯迅(下)

 

自序

〈老已至矣〉與《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一、

  電話鈴聲逐漸冷清了,夜間驚夢的電話聲幾乎不再響起,電話變得寧靜了;信箱消瘦了許多,塞滿報刊信件的信箱不再撐得滿滿,不用再為信箱的太小而煩心;通訊本上的姓名正一個個被塗去,永遠再也不用與他們聯繫,他們已經逝去;茂密的頭髮變得稀疏了,白髮開始爬滿了兩鬢……,這一切都在提醒你,你已經老了。

  老對人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可畏的名字,它對人來說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已經變老,跟以往一樣我還在閱讀、思考、寫作、開會、奔跑……,幾乎沒有覺得我已經七十好幾,也許是電話、信箱、通訊錄、白髮都在告訴我「老已至矣」。

  老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只是你有沒有做好老的安排,準備怎麼去面對不斷地蒼老。人應該繳出三張考卷,我已繳出青少年時代和中壯年時代──這兩張考卷,如今要我繳出第三張答卷──怎麼老去,給人生畫上一個最圓滿的句號!

  對於老去,人們是多麼不願提起,無論老師與家長都很少願提起這個話題,它是這麼神秘與揪心。而梁武帝早就說過:「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生命。少時讀海涅詩歌集,海涅最恨蒼老,因為老人最愛嚕囌。所以我也像他一樣,力戒嚕囌,希望不老,但依然沒法改變一天天的變老。

  雖然人人都不願意老,但有人說「老有老的驕傲」,讀了讓人神情氣爽,讓人多了一份淡定與逍遙。老了可以脫下面罩,卸下沉重的外套,沒有了學歷的壓力、謀生的辛勞、功名的枷鎖,可以去享受每天都是節日、假日、雙休日的味道,老了更有人生的智慧、內涵和情調,像夏日的晚霞,重新點燃整個世界和人生,擁有更加燦爛的味道!

  老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時光,俗言「春播冬藏」,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回顧和欣賞過去歲月的美好時光,它不應該與疾病、孤獨與死亡畫上等號,它更不應與消極與無所作為畫上等號,它應該是另外一段燃燒的生命,只要永遠心存高遠,人老心不能老,關鍵是你能不能老有所為,依然有著追求、有著激情、有著情愛、有著夢幻,這樣才能老有所樂,讓生命大放異光。

  因此我們要學會精緻地生活,優雅地生活,從容地生活,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屆時,穿好你的衣裳,梳好你的髮辮,揮揮手與生命道別,與親人們相約在天堂!我們暫短的人生,好比一條條奔騰的河,如今將匯入大江大海,歸入天地,而我們的精神將與山河同在!

  二、

  年初,我讀了〈老有老的驕傲〉,有感地寫了〈老已至矣〉一文,是的,我已七十四歲了,我第一次嚴肅地想到了老,想到了死──人不可避免的歸宿。幫我打印文章的小金,拿了打印好的文章,走進我的辦公室,她幾乎紅了眼眶對我說:「所長,你為什麼寫這種文章?」是的,這是人們迴避的不祥話題。也許因為我一直在忙碌,作為一個兩岸關係的資深專家,猶同一個老兵,我是無愧的,始終沒有下崗,依然在洞察著兩岸的一切變化,筆耕不止,這也許就是「識途老馬」與「老馬識途」。這一切也許讓我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老已至矣!

  我忽然第一次嚴肅地想到老,想到了怎麼老有所為,也想到了死的問題。我不知上蒼還會給我留下多少歲月,這些歲月我應該怎麼度過?我知道,無論如何有充沛精力的歲月是不會太多了。在我揮揮水袖,瀟灑地走下舞臺前,我還可以做點什麼?應無休止地繼續寫兩岸關係的政策性文章?還是應該做些更應該做的事情?為此我失眠了。

  白天,我看到報上講如今的大學生已讀不懂《紅樓夢》了,娛樂成風的今天,「戲說歷史」甚至「惡搞歷史」成風,今天的青年一代已不知什麼是我們的「苦難史」、「奮鬥史」、「輝煌史」、「恥辱史」……,所以青年甚至出現了「國家認同」與「身分認同」危機。我們的歷史,本來充滿謊言,向來是「勝利者造歷史」,這幾乎成了鐵律。因此搶救一部真實的近代史成了當今最重要的事情,如「全民抗戰史」,在抗戰七十年後今天才成了真實史。我幸運地遇到了今天這樣的好時光。我絕不可能搶救整個近代史,但我至少應該搶救我的家族史,尤其我有一個屬於公眾人物的「有學問的革命家」的祖父。關於一個真實的太炎先生,及與他相關的我的祖母、父親、母親等歷史人物,這個歷史的一頁,我是不是應該將它寫出來?今後寫兩岸關係的人也許會很多很多,而寫我的祖父章太炎的人絕不可能太多。這大概是我餘下生命中最應該做的事。

  三十六年前,「文革」結束後,我選擇的第一個職業,是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我祖父的研究,先後有十多年之久,完成了《章太炎醫論集》和《章太炎演講集》兩部編著,也完成了《我的祖父章太炎》專著,但總的來講,只是寫了祖父某些片段而已,沒有全面論述過他。因為我從不喜歡以他後裔自居,倒不是因為這個「成分」讓我吃了這麼多苦頭,而是認為不能生活在前人餘蔭之下而沾沾自喜,這是最沒有出息的,祖父的功過應讓世人評說,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業績,何況大樹之下很難長出更大的大樹。所以可以說我從沒有好好系統地論述過我的祖父,對他的功過也從來沒有去加以評述,甚至認為世上最最不需要紀念的就是章太炎,因為他的價值是不需要吹捧的。

  現在我已不這麼認為了。章太炎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已經被邊緣化了,他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已經被人遺忘了,他的業績與成就已得不到傳承了,人們不願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一個艱深的歷史人物,人們更喜歡看「動漫」而不是看歷史經典了,何況章太炎的文章連魯迅都說「讀不懂,點不斷」,一般人更不知也不懂章太炎了。電視裡或小說中的章太炎只是一個衣著邋遢的瘋子而已,一個不懂貨幣不識歸途愛吃臭冬瓜的一個過時的迂腐的落伍的怪人。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水準已下降到這樣程度,我還應該沉默嗎?在我有生之年,寫一個真實的祖父,與去寫一個兩岸關係,孰輕孰重呢?我決定寫《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關於研究章太炎的嚴肅專著並不是沒有,如姜文華的《章炳麟評傳》、湯志鈞的《章太炎傳》、汪榮祖的《章太炎研究》、金宏達的《章太炎傳》、王玉華的《多元視野與傳統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張春香的《章太炎主體性道德哲學研究》等,都過於專業,也都很艱澀,有志於讀這些著作人已不多了。因此我寫《我的祖父》決定以平實的語言,來講述一個「學問家的章太炎」與「革命家的章太炎」,甚至不加注釋,盡可能將一部複雜的革命史與學術史以最簡潔語言來清楚表達,讓我們的後代,讓年輕人看得懂。這種表述方式大概是受到三十年前我編訂曹聚仁先生的《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所受影響有關。但是我撰寫的《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又不是回憶錄,我不喜歡撰回憶錄,這種自詡的不科學的回憶錄將造成很大混亂,我仍然是以歷史的春秋筆法來還原歷史,做到「斷感情,汰華詞」,力圖留下一段信史。

  寫到我祖父,我不能不寫到我的祖母,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章氏家族譜系,這都與祖父有關,都有助於今後對祖父的研究。同時我想把祖父的遺囑,身後墓葬,以及與他兩個最重要的人物關係──孫中山和魯迅的關係,一併寫入,這幾篇文章,我先前就已寫過,為了讓《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趕在我健康狀況還可以的情況下早些問世,這幾篇文章我就不另寫了。如果天假我年,我會再寫一本《我所知道的章太炎》,專論他與他的弟子及他與他的友人關係文章,諸如《師友考》一類文集,這還需要一番努力,畢竟近二十年我都在從事兩岸關係的研究,要重新拾起歷史研究,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但我是很想去完成的。

  祖母生前告訴我,人總有先死後死,後死的人應為先死的人做些他來不及做完的事,這就叫「後死之責」。我始終記住了這句話,並請篆刻大家高式熊先生幫刻了一枚閒章:「後死之責」,給我每一部新著都蓋上此章,加以自勉。讓我們薪火相傳,共同來完成先人未完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我們每個人的綿薄之力。

  我能順利完成《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而且能在臺灣著名的「聯經出版公司」出繁體字版,我首先要感謝臺灣聯經出版公司創辦人劉國瑞先生。在春天的一個聚會上,我偶然說起我正在撰寫《我的祖父》,他憑著出版家的職業敏感與素養,立刻向我正式邀稿,這種誠懇的邀稿讓我幾乎無法拒絕,也鞭策了我早日完稿。拙作首先能在我長期研究的臺灣出版,我深感榮幸,臺灣在文化繼承與發揚這方面確實比我做得好,拙作能首先得到臺灣同胞指教,尤感榮焉。當然我也希望今天能在大陸有簡體字版,讓更多人了解我的祖父。

  最後我要感謝我單位的金雅娟女士,多年來我的文章幾乎都是她為我打印,又蒙章佩敏女士校對。另外我要感謝我內人,五十年來我們相濡以沫,沒有她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日的一切。我再次深表謝忱。請允許我將這本著作作為我與內人結婚五十周年的禮品,送給我的內人。當然這本書也是獻給我母親的禮物。這兩位女性對我來講是最重要的。


-----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章太炎的思想》从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流变入手,分别从其学术成就、对儒家思想的阐释、他的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以及其思想对传统儒家的冲击等方面,对章太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论述。该书对章太炎思想和学术成就的重新评价,堪称开了章氏学术思想史研究之先河。

 新版序

.王汎森
本書原名《章太炎的思想(1868~1919)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因為本書敘述的範圍大抵止於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章太炎,故當初在《章太炎的思想》後題上年代,不意引起不少誤會,因而改題今名。
當作者著手撰寫此書時,一方面因當時關於太炎的系統研究不多,故可供參考的論述實在有限,二方面是格於當時的政治 現實,以致無緣得見不少相關論著,所以下筆之時,大多重頭起造,從零碎的枝節中試著構建太炎的思想世界。我想,如果能有機會重寫此書,作者必花較多時間及 篇幅在概念化上而省略枝節。可惜因為此書的紙型已經遺失,故任何重大的改動只能俟諸他日。
我想借重寫此序的機會,列舉一些本書出版後,我個人所見到的各種語文中關於太炎研究的專書。首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 所發行的《章太炎全集》:該書匯集大量學者的心血,待其完全竣事之後,必能給未來的研究者提供莫大方便。此外,像姜義華《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5年8月);章念馳所編的《章太炎的生平與學術》(三聯書店.1988年)及《章太炎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 文權、羅福惠的《章太炎思想研究》(華中師大出版社.1986年);汪榮祖的《康章合論》(聯經出版公司.1988年)等。另外如幾種太炎文稿手跡的整理 出版,如吳承仕藏《章炳麟論學集》(北京師大.1982年)及《章太炎先生學術論著手跡選》(華東師大.1986年)。此外,還有一些傳記及單篇論文。
外文論述中,除了一部德文的太炎傳記外,大多是論太炎民族思想和革命的英文作品。如Wong Young-tsu, Search for Modern Nationalism: Zhang Binglin and Revolutionary China, 1869-1936(Oxford Univ. Press, 1989) KauKo Laitinen, Chinese Nationalis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Binglin as an Anti-Manchu Propagandist(Curzon Press, 1990)日本學者島田虔次原著,Joshua Fogel英譯的Pioneer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Zhang Binglin and Confucianism(Standford Univ. Press, 1990)等。同時,香港大學也於近年召開過一次有關章太炎的國際學術會議。從這些跡象看來,太炎研究已逐步蔚為大國了。 

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個人在完成此書後,雖曾斷斷續續做過一點關於太炎的研究(主要是關於太炎與聯省自治運動、及太 炎後期思想變化等)但終不得時間仔細寫定。在本書出版後斷續接觸到的一些史料中,更有不少足以印證或擴充舊說的。譬如過去在討論太炎思想與胡適的關係時, 未曾見到毛以亨的「初到北大的胡適」,後來在整理傅斯年先生的遺物時得讀此篇。毛氏是當時北大學生,對太炎與胡適之思想關聯有生動的觀察。他說:「據我所 知,胡先生之墨子,係取太炎先生的說而發揮之(在港遇錢賓四,賓四亦以為然),其實豈只墨子,胡先生乃唯一能發揚太炎之學的人」。又說「他在西齋時,即將章氏叢書,用新式標點符號拿支筆來圈點一遍,把每句話都講通了,深恐不合原意,則詢於錢玄同,玄同不懂時,則問太炎先生自己」、「太炎先生詆胡先生不懂小 學。我曾對他說,你的學問,當以胡先生為唯一傳人,你的話只為他能完全懂得而加以消化,並予以通俗化」。則章胡二人的思想關係可知矣。此外像《吳虞日記》 出版之後,吳氏及當時四川新學界受太炎思想洗禮的實況就更清楚了。 

愈深入探索章太炎的思想世界,愈能感受到其迷離萬狀。太炎的種族思想是今人讀之最覺荒謬怪異的部份,他對異族近乎 非理性的排斥態度,與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相決裂的,但卻是在晚清革命中發揮最大影響力的文字,張繼便曾回憶這些文章在當時長江中下游士大夫間形成了無以 估計的影響。它之所以有力,可能是因為古雅的學理中包著最激烈極端的思想吧。太炎的思想主軸是愛國,為了愛國,他可以自由選取或拒斥各種文化、政治資源, 以致有許多看來互相矛盾的地方。近代中國在愛國保種的掙扎下,使得它的文化經歷了一次高分子變化,結果將整個傳統的內容徹底攪翻了。本來,中國傳統文化的 內容是極為複雜的,而且充滿緊張性,在外力威逼之下更促成了重組與變化。同時,文化的承擔者間也有種種複雜的反應。受傳統學術文化最深刻薰陶的人並不一定 支持傳統,受傳統文化教育極少的人,也不一定對傳統價值採冷淡或反對態度。 

革命的人不一定反傳統,而反傳統之人也不一定支持西方思想或現代民主代議制度。痛恨過去歷史的人,並不一定支持或 提倡任何新的改革,而痛恨現況卻又對未來感到猶豫的人,也不一定懷念過去的狀態,此正所謂恨暴秦者並不一定思六國。參與某一變革活動的人,常只是在那歷史 性的特定時刻為了某些相近似的特定目標而聚集在一起,但是變革之後,每個人對下一個終點的定位與取徑之間,有些人止於此,有些人止於彼,經時間的淘洗而日 漸分離。
晚清的復古運動也有相當類似的多歧性。在這一個運動下,各方擁護者其實有相當不同的想法,有的真正信仰古典時代的 文化價值。有的是對現實不滿,而以「古」為武器來對抗現代。有的是在對當前思想狀況不同意,而「智識資源」又有限的情況下,「古」對他們而言便是思想轉換 的一個象徵。有的是因為傳統的壓力太大,故不得不在「古」的名號下偷樑換柱。有的則是想在思想極度混亂、空虛的時代,尋找一個定點。有的是因為對異族政權 不滿,而想回頭尋找更純粹的漢族文化型式。有的則是因現實變局等因素,而對漢以下儒家獨尊的局面感到不滿,故想復興儒術獨尊前的中國文化狀態等等,不一而 足。但他們在復古這一點上是類似的,而且在當時大多真誠相信他們所擁護的主張。可是經過時間的淘洗,再加上每個人的性格因素,不同的發展便紛紛呈現,譬如 有些成為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者,有些則始終持保守態度。這些都是我重寫此序時的一點斷想。

最後,我要再度感謝高信疆、柯元馨夫婦。鄭欽仁老師,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李永熾、李守孔老師,以及黃俊傑教授、黃進興、劉季倫、沈松僑、李孝悌、吳密察、廖棟樑、周安托、林福財、王明宗等先生。陳婉儀、張守雲小姐,以及當時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有的同事。本書原係碩士論 文,撰於民國七十二年夏天,隨即排版,此後作者便入伍服役,故直到七十四年五月間才首度印行。當時因種種限制而無法在出版前刪潤,此次重印,亦艱於此,故 是書之重版,僅足以請作者年少之愚拙耳。 
----

章太炎傳

章太炎傳,許壽裳,網上購物,網上買書許壽裳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7530638734
  • 2004-07-01
  • 252
  • 簡裝本
  • 大32開



  • 吾衰三百年,刑天丞舞幹。狼狐又橫怒,絳氣殷成山。微命非陳玉,畀鶉良獨難。秦帝不蹈海,歸蒔千竹竿。

    這是“中國文化巨人叢書(近代卷)”的一種,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學者、革命家章太炎的傳記。章太炎身處中國社會和文化近代化的轉折時期,是民族、民主的辛 亥革命的理論家和領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樹的樸學大師,有學者兼革命家的雙重品格。本書一方面盡力把握和開掘太炎先生豐富的心靈世界與性格特徵,另一方面, 又努力探尋太炎先生學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點,力圖準確而生動地展示太炎先生的偉大人格。



    前言——作為著述家的許壽裳
    第一章 最近三百年來中國政治和學術的鳥瞰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滿洲政府的罪惡
    第三節 民族主義的淪沒
    第四節 帝國主義的倡狂
    第五節 固有學術的 消沉
    第二章 革命元勳的章先生
    第六節 幼年期的民族思想
    第七節 會見國父痛駁康有為時期
    第八節 光復會時期
    第九節 八獄時期
    第十節 編輯《民報》時期
    第十一節 功成後的做官
    第十二節 功成後的被幽囚
    第三章 國學大師的章先生
    第十三節 治學與師友
    第十四節 革命不忘講學
    第十五節 語言文學學上的貢獻
    第十六節 文學上的貢獻
    第十七節 史學上的貢獻
    第十八節 經子及佛學上的貢獻
    第十九節 對於中印文化溝通的期望
    第四章 先生晚年的志行
    第二十節 對於甲骨文的始疑終信
    第二十一節 對於全面抗日的遺志
    第二十二節 先生的日常生活
    第二十三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附錄一 著作簡表
    附錄二
    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紀念先師太炎先生
    太炎先生軼事簡述
    章太炎先生在獄佚聞錄
    民報社聽講
    關於章太炎先生的回憶
    師事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師門的晨課——幾幅值得紀念的照片
    我所見晚年的章炳麟(1868-1936)
    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
    太炎先生言行軼錄
    章太炎被羈北京軼事
    記章太炎及其軼事


     ------

    胡適論章太炎


    國故論衡 要算是中國二千年中唯有的七八部精心結構的"著作"他的著作在論文與形式兩方面都能"成一家之言"
    汪榮祖 章太炎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 1991 的序

    ---
    汪容祖《史傳通說》台北:聯經,1988/1997再版

    此書採半白話半文言方式著譯。
    有些創見,譬如說,頁286的安娜學派(The Annales)---Annales 指此派主要學派,全稱為Annales Economies, sociétés, civilizations—hc案:其實這刊物的名稱數次改變:Annales. Economies, sociétés, civilisations (1946–1994)…..近見國人譯為年鑑學派”…..不知年鑑之類,正為此派所不血屑者…..

    有些地方的翻譯,過於簡略,近於誤譯,譬如說第2頁的湖上之風紋”(like the pattern of……),譯為湖上之風


    再版自序中說:……以之互觀,意不在逐字翻譯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