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之前,日本遭遇311大地震,演員渡邊謙朗誦了詩人宮澤賢治的這首作品「不畏風雨」,撫慰動搖的人心。藉由這首詩,我們也希望祝福大家一切平安,無論面臨什麼災厄,都能繼續勇敢地迎接每一天。
【不畏風雨】
不要輸給雨
不要輸給風
也不輸給冰雪和夏天的炙熱
不要輸給風
也不輸給冰雪和夏天的炙熱
抱持健康的身體
沒有貪念
絕對不要生氣
總是沈靜的微笑
沒有貪念
絕對不要生氣
總是沈靜的微笑
一日吃四合的糙米
一點味噌和青菜
一點味噌和青菜
不管遇到什麼事
不先別加入己見
好好的看、聽、瞭解
而後謹記在心不要忘記
不先別加入己見
好好的看、聽、瞭解
而後謹記在心不要忘記
在原野松樹的樹蔭中
有我棲身的小小的茅草屋
有我棲身的小小的茅草屋
東邊若有生病的小孩
去照顧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累的母親
去幫她扛起稻稈
南邊如果快去世的人
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果有吵架的人
去跟他們說,別做這麼無聊的事了
去照顧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累的母親
去幫她扛起稻稈
南邊如果快去世的人
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果有吵架的人
去跟他們說,別做這麼無聊的事了
旱災的時候擔心的留下眼淚
夏季卻寒流來襲 不安的來回踱步
大家說我像個傻子
不需要別人稱讚
也無須他人為我擔憂
這就是
我想成為的人
夏季卻寒流來襲 不安的來回踱步
大家說我像個傻子
不需要別人稱讚
也無須他人為我擔憂
這就是
我想成為的人
*感謝胡川安的 Life Circus提供
2012.3.19 下午。 風停小雨 。我讀人生箴言(陳慧劍編譯) 。末頁的宮澤賢治的話 ,真是感慨。此書也是日本文化的抽樣, 可惜現在網路找不到資料。(當時未抄書,現在後悔。)
宮澤賢治
昨夜雨急,想起香港友人,想起宮澤賢治的詩〈雨ニモマケズ〉。「這就是/我想成為的人」,一個自由人,一個可以關心別人,可以做我自己的人。——民主的最根本,不過如此而已。
不要輸給雨〈雨ニモマケズ〉/宮澤賢治
不要輸給雨
不要輸給風
也不要輸給冰雪和夏天的炙熱
保持健康的身體
沒有貪念
絕對不要生氣
總是沉靜的微笑
一日吃四合的糙米
一點味噌和青菜
不管遇到甚麼事
先別加入己見
好好的看、聽、了解
而後謹記在心不要忘記
在原野松林的樹蔭中
有我棲身的小小的茅草屋
東邊若有生病的孩童
去照顧他的病
西方若有疲倦的母親
去幫他扛起稻桿
南邊如果有快去世的人
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方如果有吵架的人們
去跟他們說:別做這麼無聊的事情了!
旱災的時候擔心的流下眼淚
夏季卻寒流來襲,不安的來回踱步
大家說我像個傻子
不需要別人稱讚
也無須他人為我擔憂
這就是
我想成為的人
***
陈慧剑居士(1925~2001年)江苏泗阳人。本名陈锐,字剑慧,后更名慧剑。先后执教于中学及专科学校。民国三十八年(1949)皈依佛教,著述弘法甚力,所著弘一大师传荣获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此外,尚有寒山子研究、入声字笺论、当代佛门人物等著作多种,并编印弘一大师音乐遗集、静坐三昧集、虚云和尚年谱等。除著述、授课之外,致力于策划、推动多种佛教文化事业。
陳劍慧(慧劍)先生生平事略 |
陳劍慧(慧劍)先生,民國十四年農曆六月一日生於江蘇省北部泗陽縣之老陳圩,父陳海涵先生,母史廣才女士。劍慧先生為家中 長孫,祖父命名陳永年。民國十九年冬季六歲時,為土匪擄去為人質達三個月餘,睡臥於地,從此胃痛纏身。民國十九年六歲入小學一年級,至三十二年十九歲時從 高一退學為止,其間數度失學、留級,從未完成正式之初高中教育。失學期間曾依私塾讀少許舊學,如《論語》、《孟子》、唐詩、《易經》、《詩經》、《尚書》 等,並自學舊詩寫作。 民國三十二年十九歲自高一退學後不告離家,南走江西投軍,從最基層的「草鞋兵」(軍隊幹訓班學生)做起,從軍期間因環境惡劣,數次重度傷病。民國三十四年二十一歲升任准尉。三十六年任少尉排長,因厭棄內戰中軍事之不可為,離隊出走,任江蘇徐州警察局之巡官。 三十七年二十四歲時與吳延琦女士在徐州締婚。三十八年隻身南下歸返部隊,任職上尉軍官,同年隨軍撤至浙江之舟山群島。次年撤退來台,撤退前在舟山群島之岱山島皈依結識僅三個月的靜安老和尚,師賜法名妙悟,時年二十六歲,自此成為信仰堅定的佛子。 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歲),獲選為國軍第三屆「克難英雄」,同年發表生平第一篇佛教文章,此後陸續以陳銳、上官慧劍等名發表作品於報紙及佛教刊物。四十四年與楊筱孟女士在高雄市結為婚侶。 四十六年,第一本著作《天網》出版,乃以佛教事物為背景之散文小說集。四十八年以步兵上尉官階自軍旅退役,時年三十五歲。 計自三十二年入伍至今,從軍十四年餘。同年底以一百天完成「拜佛十萬」之修行活動。四十九年受聘任中央日報駐花蓮光復瑞穗地區之記者,九月起並任花蓮光復 國小代課老師一年。五十一年辭通訊記者職,受星雲法師之邀,去台北出任《覺世旬刊》主編之職約三個月。同年參加國軍軍官轉業特種考試,獲「甲種人事行政人 員」及格,十一月起,任自立、惟慈兩法師的《慈航季刊》執行編輯,共達八年之久。 五十二年為悟明法師撰其自述《仁恩夢存》一書,同時受法師影響,開始以生日為「母難日」,不度生辰,整日不食,為母親唸佛 迴向,同年為立法委員董正之主編之《民主憲政》撰「非洲專欄」。民國五十三年(四十歲),完成《弘一大師傳》,自資印行。五十四年起任《慧炬月刊》主編一 年。 五十七年參加「國軍退除役官兵轉業初中教師考試」,獲得錄取,同年被分發至台北縣淡水國民中學任國文教師,九月起兼任私立 東南工專學校國文講師四年。民國五十九年,所著之《弘一大師傳》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之「傳記文學獎」。民國六十年通過教育廳主辦之「中學教師檢定考 試」,取得高中國文教師資格,該年轉任台北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後改名為士林高商)國文教師。 六十六年出任新成立的「天華出版事業公司」首任總編輯。此後九年主導出版眾多的佛學典籍,使「天華」成為當時顯著的佛教書 籍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寫〈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一文,後「慈濟基金會」要求集印成冊以廣傳播。七十二年結識苗栗大興善寺無藉藉名之大德尼,見其不受布施, 不受人拜,大悲度人,深受感動,私淑其為弘一法師之外的另一位實踐佛教教示的導師。七十三年,因「天華」發行人不能貫徹廣受佛教界支助的「新編護生畫集」 計劃,自感失信於教界而辭去天華總編緝一職。 民國七十五年受慈濟證嚴法師之邀,出任該會慈濟文化中心及慈濟道侶雜誌社總編輯。七十八年,自士林高商退休。計自五十七年 任淡水國中教師迄今,服務教育界共二十一年。同年證嚴法師改組慈濟文化中心,十二月辭去中心之職務,前後服務於慈濟約三年。七十九年創辦《龍樹雜誌》。民 國八十四年(七十一歲)創辦「弘一大師紀念學會」,以傳達弘一大師斷然棄絕繁華功利、淡泊寧靜、靜修苦行的正知正見的佛教教行。 八十八年(七十五歲),自「弘一大師學會」理事長之職退休,離開了自十九歲起至七十五歲止,長達五十七年的正式工作生涯, 但在家依舊為自己的信念勉力工作靜修。九十年三月二十六日,劍慧先生為釐清弘一大師俗家日籍妻子的真實姓名之謎,以虛歲七十七歲之齡,強壓不適已有數月的 病痛之軀赴香港九龍圖書館連續工作四整天。返台後,健康急速惡化,乃入院檢查,於四月十二日晚間七點四十四分檢查途中心臟宿疾突發去世。病逝後醫院檢驗結 果指出先生生前患有淋巴癌。 劍慧先生與佛教結緣甚早,十二歲時聽聞釋迦悟道事蹟,極為嚮往。幼年時便曾聽聞家中長輩演奏李叔同(息霜)編選填詞之樂曲 及李氏出家事蹟。十五歲時因結識一位天台宗比丘而企圖出家未果。二十五歲在舟山群島皈依靜安老和尚後,決定戒除自十餘歲起即上癮的菸酒,開始大半生在家修 行的佛子生涯,並自三十五歲起茹素,堅持直至去世。除後半生虔敬獻力於破除功利、不論神通的正知正見的佛教外,劍慧先生中年以前頗為獷野不羈,嘗自謂「野 生野長」,多次發表以鄉野、愛情、軍旅及早年生涯為背景的散文小說。五十八年由三民書局出版的散文小說集《水晶夜》即為其中代表。中國舊詩詞之寫作亦為其 自少年以來長久不消的興趣。自六十二年至六十六年間多次在大華晚報「瀛海同聲」詩刊及其他園地刊載其舊詩創作,並教導台北市商的學生寫作舊詩。民國六十六 年所寫以新法教導舊詩寫作的《入聲字箋論》一書,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語文學會的獎章。先生雖篤信佛教,但對孔孟之訓有深刻的尊重,其子弱水、小筆在十一、二 歲時,先生均親自講解《論語》,並嚴格要求兩人熟誦全書。先生雖長期從事文教工作,並先後有胃疾與心臟病纏身,但因少年鄉野生活與軍旅生涯之影響,在生活 中對粗重之勞動一向勇於自任,直到六十多高齡還自任水泥工修繕家居。 劍慧先生為家中長子,有弟永健(民國七十二年因癌症逝於大陸)、妹令慧、同父異母弟偉(均居大陸)。先生身後遺有子愛群(居大陸)、弱水、筆及女無憂。 陳劍慧先生一生多次更名,除初生之本名陳永年為祖父所取外,其他皆屬自命。陳延輔(十四歲)、陳長庚(十四歲)、陳劍英 (十五歲)、陳遐齡(十七歲)、陳銳(十九歲),陳劍慧(二十九歲起)。筆名則有早年上官慧劍,六十歲後有:史奇書、韓林、韓相、沙佛林、杜魚庵、竺聖 狐、支道明、阿?子、杜餘安、杜荒月等。陳慧劍則為二十六歲起最常使用之筆名。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