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 (唐香燕)

$
0
0



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

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

我的書「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出版社說明天上市。請你們幫我推一推吧。感謝!
又,封面是函谿設計的,書名則由忠信題字。

 一位外省女兒嫁作本省媳婦成為新世代母親的經歷……
  抗戰勝利,外省女兒的父親嚮往和平世界,帶著一家大小坐船到了台灣,不料,原本的旅行變成長住,並落地生根——生下了女兒。父親親身經歷了動盪的「二 二八事件」,為本省鄉親搭救,慶幸逃過一劫,也為台灣人的善良感動;多年後,外省女兒初嫁本省媳婦,同一年,丈夫因「美麗島事件」入獄,肅殺的社會氛圍 下,新嫁娘面對風雨飄搖的際遇,咀嚼了炎涼冷暖的世態人情……;多年多年後,隨著兒子的誕生和成長,本省媳婦看到了生命的出口和希望。

  許多事,我一直無法說,對至好的朋友是如此,直到此刻之前,是如此。我和許多遭迫害打擊的人一樣,怔忡失語,還沒有真正走出雷峰塔。人生走到此時此 刻,彷彿月到中天,我終於寫下一些文字,是為我兒子,為我兒子那年輕一輩寫的,算是走出雷峰塔的一種嘗試,也是期許年輕生命掙脫束縛,勇敢飛翔的祝福。


  一位外省女兒嫁作本省媳婦成為新世代母親的經歷……
抗戰勝利,外省女兒的父親嚮往和平世界,帶著一家大小坐船到了台灣,不料,原本的旅行變成長住,並落地生根——生下了女兒。父親親身經歷了動盪的「二 二八事件」,為本省鄉親搭救,慶幸逃過一劫,也為台灣人的善良感動;多年後,外省女兒初嫁本省媳婦,同一年,丈夫因「美麗島事件」入獄,肅殺的社會氛圍 下,新嫁娘面對風雨飄搖的際遇,咀嚼了炎涼冷暖的世態人情……;多年多年後,隨著兒子的誕生和成長,本省媳婦看到了生命的出口和希望。

  許多事,我一直無法說,對至好的朋友是如此,直到此刻之前,是如此。我和許多遭迫害打擊的人一樣,怔忡失語,還沒有真正走出雷峰塔。人生走到此時此 刻,彷彿月到中天,我終於寫下一些文字,是為我兒子,為我兒子那年輕一輩寫的,算是走出雷峰塔的一種嘗試,也是期許年輕生命掙脫束縛,勇敢飛翔的祝福。

本書特色

  1、外省第二代的本土認同
  2、美麗島事件的主婦角度
  3、女性成長
  4、溫馨的人情、親情

名人推薦

  南方朔(政治評論家)、田秋堇(立法委員)、周渝(紫藤廬茶館主人)、胡慧玲(作家)、姚人多(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瞿筱葳(作家)  推薦 (以姓氏筆畫為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唐香燕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中學國文教師、漢聲雜誌社編輯、格林出版社編輯,擔任過中國時報開卷評審、新聞局小太陽獎評審。
  創作出版:《阿牛與我》(張老師出版),以及《貓先生的女友和貓小姐的男友》、《彩虹紋面》、《草地郎入神仙府》(遠流出版)等。
  愛貓,愛植物,珍視過去與現在的生活點滴,相關文章和照片發表於部落格:mylightning.blogspot.com
 

目錄

自序——月到中天

1.外省女兒
•一九四六,啟航:上海、台北、高雄
•出生在南方
•受寵的么女
•菜市場裡的祕方
•大學時代:在東海的星空下
•墓園裡的土牛:初遇陳忠信
•新婚:與母親的綿綿情話
•那年的冬雨

2.美麗島新娘
•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
•大逮捕之後
•等待
  致新聞局宋楚瑜局長陳情書
  國際人權日事件備忘錄
  家書之一
  家書之二
  家書之三
  家書之四
•幽暗的野草之路
•無言的呵護
•紫藤廬的老時光
•天光明亮

3.世界媽媽
•一九八四,風吹鳥唱:我的男孩
•畫與空間
•十八般武藝授兒
•綿延再現
•以前不會做的事
•在倫敦
•波光瀲灩,前路悠遠
 

推薦文一

哀傷過的人有福了!/南方朔(政治評論家)


  歷史從來就不是由權力者所寫,他們只會替歷史戴上腳鐐手銬,替歷史蒙上厚重的烏雲;由那些受到傷害、受到侮辱的人將枷鎖打斷,讓歷史透出光亮,他們才是歷史真正的作者。

  今天台灣的歷史仍在演化中,我生而有幸,曾參與並見證了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那個氣象昂揚的年代,受到傷害的人民,對未來仍保有渴望的人群,特別是對政 治的不公平仍有義憤的一整代知識份子,都冒著極大的風險站了出來。辦雜誌的辦雜誌、寫作的寫作、投身政治的投入政治,他們促成了台灣的覺醒,他們累積的能 量後來對台灣的政治、社會及文化變革也種下了種籽。我在知識領域最好的一群朋友,如陳鼓應、郭松棻、許達然、唐文標、陳忠信、蘇慶黎等,都是時代的健者。 他們都有人品、有學問、有義憤。其中有幾位已經過世,其他人也垂垂見老,但每人雖然人生際遇有不同,但他們都無愧於其所生。今天的台灣又到了一個大學生及 知識青年自覺醒的新時代,我對新起的一代樂觀與祝福,我相信他們站在上一代的肩膀上,一定會看得更遠、走得更長,替台灣創造出新的一頁。在這樣的時刻,緬 懷過去的時代、追念過去的舊友,我的心頭格外有所感,但不是哀傷,毋寧是欣慰多於一切。這些人未必曾經顯赫,但都純正質樸,有著天生的正義胸懷,他們才是 台灣精神之所寄!

  唐香燕所著的這本《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乃是一本隨筆式的家庭傳記,又和一九七零及八零年代台灣的大歷史聯繫了起來。唐香燕乃是當年 「美麗島事件」受刑人陳忠信的妻子,而陳忠信則是當年《美麗島》雜誌的執行主編,他是美麗島覺醒時代主要的知識份子。唐香燕自己也是個極具潛力的小說作 者。

  她在這本著作裡,寫她自己的家庭傳記,她是個外省女孩,寫她和陳忠信的相遇,寫他們那幾乎不可能的婚姻,一個家庭不錯的外省女孩居然嫁給了一個台灣很 本土型的彰化田尾青年,而這個青年的批判價值又和絕大多數外省家庭是完全的不同,因此他(她)們的婚姻其實已預告了一種新人際關係,新認同的開始。

  接著本書又以相當多的篇幅,談到一九七零年代台灣批判知識份子的一些師友往來,雖然只是吉光片羽,但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一些動向。接著就是美麗島高雄事件、大逮捕、大審判,以及受難家屬的大從政。台灣社會雖然進入了黑夜期,但那只是黎明的前夕。

  而後本書筆鋒一轉,又回頭去寫他的家傳,他們夫婦盡心的養育兒子,赴國外讀書創業,在台灣依然汙濁的這個時代,他們的後代已找到了另一片發展的天地。 一個美麗島的女孩,最後可能成為一個世界媽媽。我不知道這應該是喜,或是在喜中也多少有些黯然。如果台灣能被經營成一個成功的國家,台灣本身的天空就有無 限的機會,我們何需如此勞累?

  一九七零和八零年代的青年,到了今天,最年輕的已垂垂見老,比較不幸的,都已經到了另一個世界。但無論幸或不幸,他們都曾年輕過,雪泥誌爪,他們至少 都留下了美麗的痕跡。他們或許受過苦、曾經憂傷過,但他(她)們走過,留下人品和不泯的理想,可供後人記得。這時我就想起十九世紀美國自然神學大詩人布萊 安特(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的那首名詩〈哀傷過的人有福了〉,該詩的前十二行如下:

  啊,我不認為只有那種人有福,
  他們的人生有如平順的高音,
  悲憐人類的至高權柄已顯露,
  祂更賜福曾哀傷流淚的眼睛。

  微笑的亮光將會充滿未來的新頁,
  那曾被淚水覆蓋的眼眶,
  痛苦悲傷的煎熬歲日,
  會許諾未來更快樂的時光!

  在每一個黑暗困難的夜晚,
  都有燦爛的日子在等待,
  憂傷會帶來夜晚的賜福客人,
  快樂將會和初起的黎明一起到來。

  因此,我祝福唐香燕陳忠信他們家人,更願祝福我們的時代!

推薦文二

我們的長歌行/胡慧玲(作家)


  我和唐香燕,以前只是點頭之交。三年前吧,紐約友人傳來一篇香燕追憶唐文標的文章——網路時代真奇妙,我們住同一個城市,卻透過太平洋和北美洲來回輾 轉引介——三十年多前的往事、人物,那些側聞的,只有輪廓的,在她的筆下, 鮮活靈動來到眼前。情真意切,文字乾淨、準確、節制、優美。從那一刻起,我成了唐香燕的讀迷。

  彼時初讀,數度掩卷,闔眼回首,心裡流過一道道寒流,又流過一道道暖流。寒凜的時代,溫暖的時代,殘酷的人心,溫潤的人心。我不願意拿蘋果和橘子相比;但,讀香燕追憶唐文標,我確實想到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我默默用念力:啊,請妳一定要再寫下去!

  及至我寫《百年追求》卷三,另一友人傳來香燕的<美麗島連作.狂風往事>。真是及時雨。徵得香燕同意,引用做第八章大審判的開章文和內文。 我寫骨架,亟需肌理。她的文章是細膩肌理,美麗島連作白描狂風往事,無人能出其右。

  一九七九年二月,唐香燕和陳忠信〔杭之〕結婚,兩人遷居陌生的台北。香燕辭去台中的教職,杭之先後在黨外雜誌《八十年代》、《美麗島雜誌》當編輯。十 個月後,美麗島事件大逮捕,杭之下獄。風雨中,周渝和史非非交給她一封杭之出事前預先寫好的信,一個字一個字向新娘子堅定保證:「我一定會回來!」那時還 不得探監,生死未卜,前途茫茫,香燕暗暗立誓:「你一定要回來。你要保護自己,使你健康的回來。我要拚盡力量,使你早日回來。」

  美麗島事件時,我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學生,依原訂計畫,趁寒假,和男朋友林世煜回台南和台東,稟報雙方家長:「我們家要結婚了。」林世煜是政大政治研 究所學生,《八十年代》編輯,曾專程赴高雄,舉火把遊行,事後被約談。但他對黨外民主運動貢獻不夠多,不像杭之那樣要被捕。我們寒冬拜見父母之旅,風聲鶴 唳,大街小巷和車站,貼滿懸賞緝捕施明德的海報。上了火車,林世煜遞給我一封信,雲淡風輕地說:「錦囊妙計,有事再打開。」我微笑稱是,隨即尋隙到洗手 間,拆信,信裡寫著:「親愛的,別慌,別耽心,我沒事的。以下是緊急聯絡人的電話……」

  香燕的《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時間和空間的跨度,從一九四六年的上海,到台北、高雄、台中、台北,再到二O一三年的倫敦,寫父親、母 親、同學、丈夫、友人、兒子。時代的風景和氣味,人物的風貌和氣韻,歷歷如繪。序言引《白蛇傳》白娘子雷峰塔母子相會自譬,「許多事,我一直無法說,對至 好的朋友是如此,直到此刻之前,是如此。我和許多遭受迫害打擊的人一樣,怔忡無語。還沒有真正走出雷峰塔。」

  多麼勇敢,香燕終於走出雷峰塔。於是,我們很幸運讀到這本書,「這些故事攙著淚,帶著笑,一樁樁都真實發生於我們的美麗島上,且日居月諸。我的,你的,新的故事還繼續在發生。且歌且行,且行且歌。」

推薦文三

發光的歷史碎片/瞿筱葳(作家)


  我們常想像歷史是綿密的長河,承載著該被記得的種種。但歷史從來不是長河,它其實總是在遺漏遺忘。在真實庶民生活的現場,歷史一直都是碎片,閃爍且難以捉摸,不說出來就彷彿不曾存在。還好,唐香燕女士決定說出來寫下來她的故事,刻下一段動人的女性生命史。

  讀她娓娓道來台灣半世紀以來的故事,首先就被種種生動的紀事吸引了。不僅是因為父祖輩家族來自埔東、上海彰化聯姻等與我的家族相同的符碼,也是因為外 省家庭渡海來台、二二八、美麗島等等大事,本就是三代台灣人的心理座標,聆聽他人故事的同時回到了過去的時空,給了我們機會摸索自身來歷的質地。我在讀美 麗島事件篇章後,家族聚會時不禁詢問了爸媽當時在作些什麼?記得什麼事?又計算了他們當時的年齡,在心裡拉出一條時間軸,照映出前輩年輕的臉龐,也讓所有 故事瞬間有了一層時空距離,在這個瞬間我們得以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書名副標是:寫給年輕的你。這是說給兒子聽的故事,是寫給下一代的手記,正是成長階段經濟成長、民主開放我這一代的青年。初始作者在說與不說之間似有 猶豫,太沈重的難以述說、太過往的又太難開啟對話的那種失語,但最後決定酣暢地說了寫了。書的一開始就單刀直入指出了對死亡的憂懼,我想,這也正是說故事 的動力。對兒子說,自己不會死,不會老,但其實明白「我們甚至在出生以前,就開始為自己的母親哀悼了」。會留下來的只有記憶和各種形式的紀錄,比如書寫。

  她寫父母輩如何走過戰火,寫自己如何走過國家集權生死交關,如同白娘子經歷了凡間女子的一生,是如此長長的一首歌。作者從驕矜的外省文學少女、到美麗 島受難者妻子,這一段人生轉折是我輩難以想像的艱難,也是珍貴的第一手民主文獻,作者舒慢雅緻的文筆也給了這段台灣民主陣痛期一抹女性視角的真實描述。

  《長歌行過美麗島》中的人物、地景、建築,好些也是我朦朧知悉的。介紹年菜的雜誌社、豪邁的傳奇友人、人文薈萃的茶館紫藤廬,有些是聽親友常說的故事,有些是同樣的空間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只是巧合,該說台灣夠小,島上每個故事其實都比想像中更牽引著彼此。

  最後一章來到書的隱版主角,作者的兒子。母親絮絮說著祖父母、父親的過往要有兒子的聆聽才算完滿。作者的筆觸也明顯放鬆下來,有著媽媽的語調,我們也 一同進入台灣的不同階段,我們的確也需要一位媽媽提醒來時路。歷史會轉折,政治會變化,女子數十載成長成妻成母,凡與不凡都在書寫中完成且繼續。

推薦文四

時代交疊的記憶/陳函谿 (設計師、作者之子)


  2008年秋,我出國念書,離開住了二十五年的寶島台灣,到英國一住五年至今。新環境、新生活、新朋友為我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在新世界中高談闊 論,睥睨過往,揮灑才情,歌詠年輕的生命與尚未定型的未來。但每當歡樂的餘燼熄滅後,獨自一人面向那寒冬長夜,對家人、家鄉的思念總會湧上心頭。也許是因 為母子之間的心靈羈絆,在一個這樣的夜晚,媽媽傳來一篇文章說 「我新改寫了一篇老文章,和你有些關係,有空看看吧」。篇名叫 〈逝者如斯〉(收入本書時,標題改為〈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我一字一字慢慢讀下,不覺中早已淚流滿面。我第一次知道,我是在如此波瀾壯 闊的時代背景下,來到這世上;我在寒冷寂寞的異國,奇妙的和自己的過去、父母與先祖產生接點,如何能叫我不難以自己?

  於是我總找機會把這篇文章翻出來,或細細的讀,或跳著讀,挑我想看的段落來讀;讀著讀著,光陰好似重疊起來,外公外婆、阿公阿嬤的世代,爸媽的世代, 我的世代,交疊了起來。很奇妙的,眼前文字編織出的畫面,我總覺得我似乎曾經經歷過,我能切身感受那些心境轉折,而每回讀去,感受都有所不同,彷彿我的生 命隨著那些時光一同成長似的。

  我在爸媽三十多歲時加入他們的生命,從我從出生那刻開始,媽媽就辭了工作,親手把我帶大。她為我,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合辦一所媽媽幼兒園,那是我進入 的第一個團體。我回家後總愛坐在餐桌旁,一邊閒話家常,一邊等著她施展魔術般變出一道道佳餚。但我一直沒想到,這樣呵護我、照顧我的媽媽,每天燒飯煮菜洗 衣服,講故事給我聽,陪伴我長大的媽媽,在她更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段我所不知道的詩歌故事。

  近些年來,媽媽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文章,也陸續開始發表一系列題為 “見聞追想錄” 的散文,寫的是她所見證的時代切片,那也是我們這個世代和過去的連結。媽媽寫她周遭的人,也深情寫我。2013年春,我跟夥伴的設計作品在米蘭獲得肯定, 奪得首獎,媽媽從她半旁觀半參與的角度寫了篇文字記錄 -- 〈 波光瀲灩〉,記錄我們一路走來,得獎背後不為人知的旅程。終於這些見聞追想文字集結成你我手上這本書----《長歌行過美麗島 -- 寫給年輕的你》。

  透過這本書,我更完整的看到我出生前後的故事,那些故事,有些是我知道的,也有好些是我原先不知道的,當然我也再讀了一次那篇讓我深深感動的〈逝者如 斯〉。我愛看他們那些好友江湖相逢,長夜相聚,天南地北,指涉東西,肝膽相照,無所不談。三十年前的台北山城,三十年後的倫敦公寓一角,不同的話題與環 境,同樣一份能與春光爭燦的生命力。

  隨著文字脈絡,我跟著媽媽一起體驗大學新生入學的興奮,看著她與好友們縱橫校園,然後遇上了爸爸,進入人生另個階段。我跟著她,慢慢看見成長與老去, 模模糊糊感受到一些關於來,關於去的事。我們一起經歷了人生最嚴峻的挑戰與上天的不公,度過最黑暗的夜晚,一同迎向朝陽晨曦。

  我看到父母在跟我現在一般年紀時所經歷的事,看到他們生命的韌性,這帶給我無比的勇氣去面對世界,接受新世代的挑戰。

  長歌行過美麗島,我出生以前的故事,一個世代,兩個世代,早已無形融入我的血脈,成為我的故事。

  我將會帶著這些故事,繼續寫下新世代的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