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

譚婉玉《無想》

$
0
0
漢清兄,

知道你讀書廣,附上的pdf檔,是一位元相當有成就的生物學家作的,人文氣息很濃的散文。
找這樣的人給 talk ,比找我好。
民德
退休人士
在湖邊,看雲起日落,聽風吹雨打。
每日去只有我一人的泳池游泳
偶然弄幾條湖魚做湯

無想





內容簡介
  一個科學人的文學淺讀,於宇宙微物的知與不知還有無知。

  一個宅女對世間萬象的冷眼熱心,於學術象牙塔中偷窺到的浮華世界。
  從昔時陽春白雪至今日虛擬異境,一份橫跨時空的絮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譚婉玉

  1964 年生,現任職中央研究院,百分之九十九的科學人。此書源起於旅行札記,途經部落格,目前在一款「無想」碑下小憩片刻,觀望四周的人生風景。


目錄

卷一 也是書蠹 XX
之一 拾遺與拾趣 001
關於書寫三章 002
文字的旅行 006
冬眠讀書 010
複製「人格」 012
在銀河裡遇見同志 014
一盤讀書心得雜燴 016
向方文山借詞 021
對照在1964 023
瀟灑過關 029
旅途中的閱讀與聯想 031
村上iPod 033
之二 寂寞荼糜 035
想花 036
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麗 039
花的哀愁 041

卷二 宅女觀點 044
之一 我城異域 045
眼看他高樓起 046
城市‧ 塵世 048
復古城市 051
之二 非年非節 054
清境冷霧 055
在宅過年 057
非終非始 060
新年關鍵詞 062
世界末日後的新年 066
之三 無屆世界 069
宅女的e世界 070
宅女之
3C
旅行 073
書店迷航 074
徐志摩漫步雲端 076
書店的演化史 078
跑步機上的閱讀進化 081
之四 不是科學 083
雙螺旋之後 084
古人的物理課 087
新光三越的化學課 090
諾貝爾椅子 092
我是RNA 094
之五 無分類觀點 095
專業的時尚定義 096
簽書會 098
宅女科學人的精簡辭典 100
我的懼物症與拒物論 103
選擇的岐路 106
天地與我不仁 108
宅女的時尚私觀點 110
我的希臘銀行 115
貝拉維她聽音樂會 118
一與百 121
宅與張愛玲 124
Bella momento 127

卷三 宅與宅女 129
之一 關於潛舍 130
為新居命名 131
發現潛舍 133
院中二三事 137
米亞 139
之二 關於一只皮囊 142
樓主小恙 143
身體解構 145
崩毀與重建 148

卷四 無慾饕餮 151
之一 關於食 152
一個存在主義論者的蔬食觀 153
食素之難與難 (Difficulty and Disaster) 165
蔬食的國界 156
虛擬菜單 162
悲哀的贈物 164
食在京都的遺憾與榮寵 166
禪院盛宴 170
之二 關於飲 172
咖啡道 173
與李白共看明月 177
品酒之我見 179
品酒之外道︱甜白酒 182
品酒再一章 185

卷五 宅女出門 189
彼島正陽光燦燦 190
尼泊爾天籟 192
旅美散記 197
再見托斯卡尼 204
上海‧ 蘇州 209
六月京都 213
一個荒原中的旅行 218
梧桐與桂花 223
機場烏龍事件簿 226
夢裡不見長安 231

卷六 有畫要說 234
縱橫美國觀畫小記 235
在台北看印象派 241
春遊北美館 244
初夏的巴黎印象 247
詩畫伴寒冬 249
「印象」歐洲 252
畫外之話 259

卷七 如青色殘焰的往事 264
暴風中的惜別 265
古都 266
菲利普的聯想 270
消失的異域 274
最後十七日 278
父親的歷史課 281

附錄 284
說畫及油畫作品 286

謝 296

先你而

認識婉玉近十八年,以往在學術界裡對她的認知都滿表面的。譬如說,她非常投入於學術研究,每天喝五六杯以上的黑咖啡,不大睡覺,不大吃東西,看起來瘦小但精力旺盛,每天都在寫論文。她女兒在小時候叫她「paper 媽咪」(論文媽媽)。婉玉對學術研究非常執著,對論文寫作有很高水準的要求,因此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成為國際學術期刊的審查編輯幾個月前在一次好友的晚餐聚會上,婉玉拿她寫的一小冊散文《無想》給我,本以為只是要在週末欣賞一下她的作品,沒想到她要我為她的散文集寫序。我還以為她在開玩笑,因為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寫作能力不佳,但婉玉天真地認為我應可以應付自如,我只好盡力而為。我在看完她的散文及插畫,才了解她對人生的思維看法,也反應出一位科學研究學者的另一面。婉玉的文學知識應該是超過一般科學研究學者,在開卷第一章她便明白的表示,她生存在孤獨中,書寫是與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看起來她閱讀不少東西,看過的書似乎都留在她腦海裡,並能引經據點的穿梭在她的散文中。或許如同她散文中所描述的,文字的旅行亦是一種救贖,讓乾枯的靈魂找到一點活泉。婉玉在學術寫作之最後一章,短短幾句就述盡一般的科學研究者在學術寫作中所經歷的淬練與爭扎。寫作能力如此好的她都說學術研究寫作把她徹底侵蝕,可見她對內容所設定的基準是非常高。

婉玉喜歡離群索居的獨處式生活,如日本知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生活哲學,散文中處處可見她喜歡「自閉式」的生活內容。她喜歡待在家裡讀書,寫作,作畫,連「鍛鍊自己的靈魂」的運動,都只在家中的跑步機上奔馳。

在〈對照1964〉一文中,有關初戀、孔子、求職及報紙等的極短陳述,婉玉都非常直接且寫實地表示對事情的看法。她對花的癡念在〈寂寞荼糜〉一文中表露無遺。櫻花的美麗與飄落的哀愁是渾然一體,但綻放的過程仍可絢爛無比,文中述說古今對生命無常及人生的空寂的看法。花的生命不長,不管有無人欣賞,都要美麗活下去。對生活城市的變遷,現代豪宅,驚天動地的餐飲,婉玉都沒有好的感覺。據我對她的了解,她最喜歡的城市應該是日本京都。一個到處有枝葉及古色古香的質樸小街,具有人性的城市。過年過節似乎對她是一種夢魘,怪咖的她繼續做研究再穿插看電影看小說,以短暫躲避年節。她對於現代無屆的e世界、大資訊(big data) 的趨勢、用雲端儲存個人的資訊做了全紀錄,她對於個人的思維與偏好赤裸的呈現或被呈現在網路上,也表示有些悲哀。

在宅女科學人的精簡辭典中,每個字的解釋都再次顯示出婉玉的個人獨特性,十分有趣,令人莞爾一笑。至於婉玉的新簡約生活主義,當然也在她的懼物症與拒物論做了經典的論述。然而雖沒有將她的薪水上供給時尚設計師,她也品頭論足時尚設計一番,別具風趣。不過她的傑出科學腦子似乎沒有保住她銀行的存款,而被銀行理專玩掉去希臘西班牙和肯亞的旅費。婉玉似乎有用不完的時間,她是古典音樂迷,並能欣賞音樂會中的各種作曲風格。她同時能欣賞美術畫中的細節及各種美感,更令人敬佩的是她還真的能畫畫。

她對居家也花了不少心思,在〈潛舍〉一文中也感覺到她成為小樓主的歡喜。至於她能每天睡不到五小時,而十年才感冒一次,幾乎如超人般的日夜工作,對多病在身,每天一定要睡足八小時的我而言,玉是一位蔬食的存在主義者,但她也非純清教徒,仍喜歡香檳、咖啡、玫瑰及葡萄酒。雖然她對葡萄酒的知識實在令人徹底佩服,什麼葡萄,什麼酒莊製造,哪種特別的味道,她都瞭若指掌,但她的酒量實在是不怎麼樣。有一年在德國柏林參加學術研討會,晚上婉玉提議飯後去喝葡萄酒放鬆一下,幾位好友就找個小酒館,先各來一小杯當地的白酒,然後她就非常高興地閱讀酒館內所供應的各種紅酒瓶上的標籤,就像做學術研究一般的投入去欣賞葡萄酒。但我們才剛要開始好好喝幾杯,她卻說她已經不行了。可見雖然她喝咖啡很行,喝酒就只能用說的了,不過這就是她可愛天真的一面。
散文中她描述到世界各地旅遊的感覺,讓人摸索她在買了一顆天珠之後是否能更接近佛陀的疑問。雖然我也旅遊世界各處,但她在散文中對法國、義大利、美國、中國、日本及尼泊爾的描述,都能讓人看出她思路的複雜及文筆的細膩。如前所述,本人寫作能力不佳,雖然這篇序只是簡要提及婉玉書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但就花了我週末一整天的時間來寫,也可謂鞠躬盡瘁了。以我的文筆,實在無法呈現本書豐富多彩的全貌,請讀者務必親自開卷細讀,方能領悟其中神思妙趣,一窺這位傑出科學研究者私人世界的堂奧。

李芳仁 ( 台灣大學研發長暨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
----
婉玉的無想

幾個星期前,我收到婉玉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她《無想》的初版稿。她叮囑我為之寫序。我欣然接受。沒想到幾番閱讀《無想》後,我卻遲遲不知如何交差。直覺只有四個字形容她的文章:古、靈、精、怪。

我與婉玉為友至今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兩人選擇的人生軌道非常不一樣,婉玉現今所擁有的物質與非物質資產,我都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倆如同姐妹般的情誼愈來愈濃,我們分享的大小事也愈來愈多。我卻從不知這位好妹妹竟然私底下如此勤於筆耕,直到拜讀她的大作《無想》。婉玉文筆好得令我這搞了大半輩子中外文學的教書匠驚豔、汗顏。實在令我羨慕。我常開玩笑地說,她一定有超強的特異能量基因。
婉玉是位意志堅定、努力不懈、力求完美的科學家。當她變身成作家時,她的堅持、用心與對美的要求,依然不變。她很努力地過日子,每分每秒都認真地活著。我常笑她簡直是個道行高深的苦行僧。我平日疏懶,家中貓狗都不理我。〈米亞〉一文中,她的貓黏她,很可能是因為在學術上,她也是貓,一隻幾乎快被curiosity 殺掉的貓。閒暇時,我會光腳蹲在後院拔草,很宅。我出入的社交場合多半有青燈古佛,〈禪院盛宴〉卻從沒打動過我。婉玉便不同。她一點都不宅。從她的小品文〈新光三越的化學課〉、〈簽名會〉、〈虛擬菜單〉等篇文章中的機鋒即可見得。禪寺附近人鳥共食的木瓜、仙桃、酪梨、野果野菜,傳統市場裡菜攤上的綠葉紅花,經過婉玉的反思及妙語都變得美麗誘人。我讀了〈專業的時尚定義〉後,想起有一回我們兩人的電話熱線上婉玉說的退休後第二春。原來,她未來的菜攤會是幅Mondrian 的畫,賣菜的老婦專業又時尚,除了有滿腔的熱情,還非常有品味。

婉玉在〈暫存的序言〉中說《無想》是她人生五十的「成果報告」。正是「三更有夢書當枕,書香四溢好傳家。」所謂「有夢」,是指她這隻書蠹看書後所寫下的隨筆。所謂「傳家」,是用來表明書香是她「微物」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才決定了這本書的特色,使它成了一部引人入勝的語文讀物。

《無想》選取了婉玉近三年來部落格上的文章共九十六篇,分為七卷,篇幅長短適中,篇目及分卷勻稱。入選的作品,大都是婉玉的生活點滴,從中可以看出婉玉生命書寫發展的輪廓。所選雖以白話散文為主,但以主題分門別類成七卷,如〈卷二宅女觀點〉、〈卷三宅與宅女〉、〈卷五宅女出門〉等。這就使讀者能較全面地理解婉玉散文的各種體裁特色。

其次,有些卷下再細分一二章,對主題加以標註,如〈卷四無慾饕餮之一關於食〉、〈卷四無慾饕餮之二關於飲〉等。這就不至於使讀者不容易選擇,便於入門,在對照、思考中得到趣味。婉玉的分類分卷,在我看來,仍然是很婉玉的,堅持、用心而且挑剔,只因為藝術的美。所以這樣的分卷,除了力求完美之外,還考慮到鍛鍊讀者的閱讀習慣。每篇隨筆的著述行文經常引用報刊、網路文章和坊間暢銷書中經常使用的典故與詞彙,如村上春樹、方文山、張愛玲等為大家所熟悉的文章,或取其中的詞語、章節片斷作為對話與類比來運用。試翻本書各篇,幾乎處處發現流行東西文化裡的現代文字、詞組、成語和典故,可見婉玉書讀的不僅多、所涉獵的內容與藝術形式也廣、其聰穎才智當然不在話下。總之,《無想》的作者不愧是古怪靈巧的小龍女。

是為序。

王明月 ( 國立中正大學外文系教授)
----

暫存的序言

雖然在許多不經意的時刻腦海中曾浮現出各式各樣不同版本的「序言」,可是那些文字很快的就消散於無形中了,也曾想正襟危坐寫出一個可以千秋萬世的序言,但紙上卻一片空白,草稿不斷更迭,最後只能落得用天地不驚的潦潦數語把書的起源做個交待。任何事情總是有個開始的,我第一次在電腦裡寫下科學專業以外的文字是多年前在香港轉機至法國的途中,因為無聊的等待,我決心把自己的旅行經歷寫下來,由於不擅中打所以是以英文寫的草稿,多年下來累積了數十篇遊記,直到三年多前設立了一個部落格,才開始用自己最擅長的語言寫些日常的經歷、雜感和讀書心得,同時把自己的旅行文稿撿選一些改寫成中文,總之越寫越有feeling。我向來不迷不信,不觀天象不看風水,但卻一直覺得AB 型雙子座的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人格分裂傾向,在白天我用右手撐起布偶讓它在我專業的舞台上很認真很認命的照著劇本演,甚至往往一上場就演到半夜三更精疲力竭時才下戲,只有在殘餘的時間裡我才能把從誠品搬回家的書從床上廁所讀到跑步機上,我就像赫拉巴爾筆下的漢嘉一樣用閱讀抵抗每日「現實」世界裡的瑣碎,並且在書中展開與自己的對話。

即便如此,工作和生活之間的拉鋸曾讓我的身心一度扭曲變形,直到近三四年我開始用左手在紙上塗塗寫寫,暫時切斷腦中所有的學術連結,才讓自己找到另一個出口。我的AB 我的twin「互相對望對峙但仍能在各自的歧路上前行」( 借用及修改自黎戈的散文《靜默有時、傾訴有時》)。

不知不覺中日子就飛逝過去了,不久前讀到一首詩1 ,詩人為他的五十歲做了一個註解︱「往事將安然卸妝,喧嘩將漸漸寂靜」,我很駭然,因為再過月餘我也將要五十了,我也該找些什麼來詮釋我的五十,因此我把自己的旅行筆記和dump在部落格中的雜想撿回來polish一下給自己一個「成果報告」,因此有了這本《無想》,書名出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中提到的一位日本文學家2,他的名中有此二字,真好的名字。在我的文中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因為我在看書時腦中常會立刻出現一些dialog 和analogy ( 對話與類比),於是我就像聽學術演講寫筆記一般趕快抓一張紙記下來,別人的詞彙往往就trigger 我的文字旅行,我從自己曾經歷過的看過想過的東西裡去尋找對照。我雖是「半隻」書蠹但絕對不到能寫書評的程度,就像喝咖啡品酒,我只能辨其香醇或略識其品種產地,至於它是否內藏紫羅蘭 (violet) 或覆盆子 (raspberry)的香氣就非我能力所及的了,到底我的功力有多少?可能不及前述散文作者黎戈的千分之一,作者說她不過是寫些「讀書筆記」「懶散小文」,可是在我看來卻是一把刀在古今作家中揮舞的遊刃有餘,相較起來我寫的不過是像小學生為了要得張「小秀才獎」而「看了」五百本書,所以我先招認自己的弱點免得被人撻伐。

除了書以外我也寫了一些五十宅女的觀點,包括衣( 時尚與極簡的相對論)、食( 飲宴小食)、住( 宅內宅外)、行( 四眼雙腳的行旅),再加上時間 ( 一些陳年歷史) 和網路的無限可能,構成了一個大於四次元面象 (dimension) 的雜書。這本書寫的既小我又「微物」3,對我而言又是件不務正業的事,所以我寫的極為心虛,不過總算在五十歲來臨的前一刻把它完成了,就讓我先按「暫存」鍵告一段落,因為我相信我仍會在腦中不斷的修改,就像修改科學論文一般,有時是一種如夢靨的宿命。

二○一四年三月六日

1田運良的詩<很多年以後>
2.武林無想庵(1880-1962)為日本小說家、翻譯家
3.語出自周芬伶及張小虹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