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11 在"總書記"買一套書:《宮前町九十番地 》及坂井臣之助的日譯本:「國際廣報官 張超英」(国際広報官 張超英―台北・宮前町九十番地を出て,日本MADOKA出版社 ,2008)。
2014年將在二手書店買的《宮前町九十番地 》送錦坤兄。
2014.9.25 今天才知道張超英先生是古人了。
張超英(1933年2月17日-2007年3月7日),台灣台北人,出生於東京為,台灣外交官。戰前居於台北市宮前町九十番地,戰後長年擔任台灣外交官,曾目睹諸多中華民國外交大事。著有《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
昔日讀張超英口述的《宮前町九十番地 》,印象最深刻的是:
當年新聞局約二三百位員工, 只有張先生是本省籍。
張 超英
台湾をもっと知ってほしい日本の友へ / 張超英著
東京都 : 中央公論社, 1998 初版
----
此書精彩。 "做牢"和scooter史,可能錯誤。
motorcycle for, motorsport, motor racing, scooter
張超英口述 陳柔缙執筆《宮前町九十番地》台北:時報出版,2006
張英超不提他在日本出版的著作,或許是自謙,或許是因為主題是介紹台灣之文化與社會習俗的,回到台灣,似乎是多餘的。其實不然,譬如說,龍山寺為什麼佛道雜收呢?他在日文書解釋:當時統治的日本,將民間道教定為非法的邪教,必須清除之,所以龍山寺收容之…….。這其實不是本文的要點。
我很佩服的是,以作者的家世,竟然能當完三十幾年的公務員,兩度退休;姑且不談諸如他59歲去學開飛機之壯志。這本書,貫穿著如何對台灣的前途有好處的苦心,它也給我們一台灣家族的關係簡圖,執筆者陳柔缙,很擅長此道,所以政治大學的台灣企業家族研究小組,都必須向她請教,請她去交流。
本 書為張超英之回憶錄。宮前町九十番地是張超英老家舊址,位於現今台北市中山北路台灣水泥公司對面。張超英祖父為台灣煤礦資產家,家境優渥,獨子及長孫的身 份使得張超英從小倍受寵愛,祖母常帶其去鐵道旅館喝咖啡吃布丁,上日本小學校;中學時期便騎紅色速克達機車兜風,並到香港唸書,學習英文,再至日本就讀明 治大學。回台灣後,進入新聞局工作,後派駐紐約與日本。在日本擔任代表處新聞處長時,積極拓展外交關係,與朝日、讀賣新聞建立關係,利用人脈安排宋楚瑜見 到了首相中曾根康弘,讓李登輝的新聞登上日本全國性報紙頭版,並積極拉線促成《台灣的主張》一書出版。
1993年, 陳柔縉經上司引介認識張超英,並接受其委託,進行口述回憶錄的撰寫,前後斷斷續續進行了十多年才完成。張超英並非一般大眾所熟知的政治人物,亦非擔任金字 塔頂端的政府職位,但透過陳柔縉的描寫,在這本回憶錄前半部讓讀者見識到一個台灣早期的世家子弟所享受的「摩登」生活,後半部則描寫張超英在工作上,如何 見證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的動盪年代,如何運用流利的日文與熟悉日本文化精微之處,促進台日往來關係。「對新聞界來說,他有點像電影裡布魯斯威利所飾不受節制的警探,以不按理出牌和神勇無比出名,單槍匹馬,做了跟他的職位不相當的大事來。」陳柔縉提醒著讀者,不應該「以為位子高的,才是功勞大的,他們說的話才值一聽,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他們的身影才值得留在歷史」,張超英充滿熱情與驚奇的精彩人生故事,讓讀者體會到不同的感受。
陳柔縉專題
編輯室
一、陳柔縉簡介
陳柔縉1964年生,為台灣雲林縣人,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專欄作家。
在 大學時期,陳柔縉的本科雖為法律,但她卻勤修哲學、文學,畢業後,她無意進入法界,毛遂自薦向聯合報投履歷,開啟跑新聞的記者生涯。從無薪的實習記者開 始,到成為跑政治線的記者。幾年後,離開聯合報至新新聞周刊。後來她在新新聞周刊著手寫一個關於台灣權貴家族的專題,寫到最後,為了專心考查龐大的家族關 係辭去工作,這也促成後來的《總統是我家親戚》一書的誕生。
從《總統是我家親戚》開始耙梳台灣的權貴家族及政商關係,《宮前町九十番地》記錄世家子弟張超英的精彩人生,到《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囍事台灣》、《台灣摩登老廣告》一連串對台灣早期生活各種主題的挖掘整理,陳柔縉有如拼圖一般,嘗試將台灣過去的生活歷史一片片拼湊出來。
二、歷年出版書籍
陳柔縉自1993年起,至今共有七本書籍出版,下列將逐一列出,並各自做一簡要介紹。
許水德等口述;陳柔縉記錄
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 新新聞 1993
陳柔縉 總統是我家親戚 鴻鴻館 1994
陳柔縉 總統的親戚:臺灣權貴家族 時報 1999
陳柔縉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麥田 2005
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 宮前町九十番地 時報 2006
陳柔縉 囍事台灣 東觀國際 2007
陳柔縉 台灣摩登老廣告 皇冠 2008
(一)私房政治 : 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
此書主要是由二十五位政治人物,包括許水德、章孝嚴、陳菊、康寧祥、游錫堃、程建人、劉一德等人口述,由陳柔縉記錄整理。
陳柔縉當時為新新聞周刊記者,她認為想要理解台灣政治必須先理解台灣官場的政治文化,但在早年言論自由較為受限的特殊政治情境中,多數人對於這些政治故事的記憶有部分是空白的,她坦言自己因為「太迷戀這些故事,所以興起想在雜誌上開佈『舞台』請人現身說故事」,進而藉由多位政治人物的口述,讓讀者瞭解當事人在政治活動中的情境故事。
(二)總統是我家親戚
在 台灣社會中,本土世家與外省世家的家族關係,常因「門當戶對」聯姻的兒女親家關係,將家族的權力及利益關係串連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殊的階級與群體。本書主 要揭露解嚴前後台灣政商階層的姻親關係網路,從統治菁英及家族關係的角度切入,解析台灣上層社會彼此之間的家世背景與姻親關係。政壇上,歷屆正副總統、五 院院長、地方政治家族,包含蔣氏父子、嚴家淦、李登輝、陳誠、謝東閔、連戰、陳履安、邱創煥、戴炎輝、倪文亞、林榮三、周百練、高雄余家班等人,或近或 遠,在姻親網絡關係中皆佔有一席之地;商業界中,許多家族企業集團,包含國泰蔡家、台塑王家、中信辜家、永豐餘何家、新光吳家等,看似各自獨立的家族企業 體,實質上,又串連在一起形成姻親集團。這些達官顯要、企業豪族世家,在姻親關係上多半又有連結,讓整串姻親網絡之間形成政商之間環環相扣的圖像,這種關 係同時也影響了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在結構上的權力掌握。
1994年, 陳柔縉辭去記者工作,動手撰寫此書,主要出發點是找出台灣政治人物的家族關係,然而當時政治氛圍仍嫌保守,加上涉及家族上層權力集團往來,其中或許有不少 是公開的資料,但有更多是外人難窺其究竟的關係。為釐清這種龐大且複雜的家族人際關係,陳柔縉收集舊報紙上所刊登的結婚啟事及訃文共計超過四千張,利用其 上的具名,重新整理解嚴前後政壇要人之間的關係網絡,尤其是姻親關係,試圖解析台灣社會政商統治階層的形成,以理解台灣社會的人際網絡關係。
(三)總統的親戚 : 臺灣權貴家族
本書為《總統是我家親戚》之再版,內容與總統是我家親戚大致相同,但略有增減,把在《總統是我家親戚》第二部分的外省篇部分章節刪除或合併。但大體而言,架構並無太大變化。
(四)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本 書主要以日治時期,西方文明事物進入到台灣社會所引發的社會生活轉變。從飲食習慣、日常生活器具、社會生活、交通工具、教育、裝扮等主題切入,介紹咖啡店 與喫茶店的時髦文化、自來水開始供應並裝設水龍頭、電話、電燈、名片的逐步普及、西式旅館鐵道飯店的開設、百貨店販賣各式商品、汽車與輪船引進、世家子弟 學習鋼琴、英語、穿西裝等,許許多多現代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生活文明經驗,在當年剛引進台灣時,對於民間社會而言,卻是多麼令人驚奇的全新感受。
陳 柔縉在寫《總統是我家親戚》一書時,為找尋台灣上層政商家族的親戚網絡關係時,讀了許多的回憶錄與歷史著作,當時即已開始將有關早期台灣人對文明事物的體 驗做成檔案,後又進一步以日治時代出刊的台灣日日新報、總督府出版之刊物、各行各業人士的人物回憶錄等作為史料基礎,書寫台灣社會與西方文明相接觸時所帶 來的新奇經驗、並陸續在新新聞週刊上以專欄形式發表,最後集結成書。
(五)宮前町九十番地
本 書為張超英之回憶錄。宮前町九十番地是張超英老家舊址,位於現今台北市中山北路台灣水泥公司對面。張超英祖父為台灣煤礦資產家,家境優渥,獨子及長孫的身 份使得張超英從小倍受寵愛,祖母常帶其去鐵道旅館喝咖啡吃布丁,上日本小學校;中學時期便騎紅色速克達機車兜風,並到香港唸書,學習英文,再至日本就讀明 治大學。回台灣後,進入新聞局工作,後派駐紐約與日本。在日本擔任代表處新聞處長時,積極拓展外交關係,與朝日、讀賣新聞建立關係,利用人脈安排宋楚瑜見 到了首相中曾根康弘,讓李登輝的新聞登上日本全國性報紙頭版,並積極拉線促成《台灣的主張》一書出版。
1993年, 陳柔縉經上司引介認識張超英,並接受其委託,進行口述回憶錄的撰寫,前後斷斷續續進行了十多年才完成。張超英並非一般大眾所熟知的政治人物,亦非擔任金字 塔頂端的政府職位,但透過陳柔縉的描寫,在這本回憶錄前半部讓讀者見識到一個台灣早期的世家子弟所享受的「摩登」生活,後半部則描寫張超英在工作上,如何 見證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的動盪年代,如何運用流利的日文與熟悉日本文化精微之處,促進台日往來關係。「對新聞界來說,他有點像電影裡布魯斯威利所飾不受節制的警探,以不按理出牌和神勇無比出名,單槍匹馬,做了跟他的職位不相當的大事來。」陳柔縉提醒著讀者,不應該「以為位子高的,才是功勞大的,他們說的話才值一聽,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他們的身影才值得留在歷史」,張超英充滿熱情與驚奇的精彩人生故事,讓讀者體會到不同的感受。
(六)囍事台灣
本 書延續《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中對於台灣如何受西方影響,逐步邁入現代社會的生活歷史,有三分之一的篇幅環繞結婚主題,介紹日治時代台灣婚禮、喜宴樣貌, 包括婚禮儀式流程、婚宴菜單等;在服飾上,從新娘禮服顏色、頭紗樣式、新郎領帶、禮帽的不同,考察新娘婚紗、新郎禮服的流行演變,並收入二十多張黑白婚紗 照,讓讀者更加融入當時情境。另外,也介紹麵包、吃冰、養寵物、海水浴場、冰箱、海外旅行、洗衣店等令人愉快的日常生活主題,考證台灣第一家麵包店開設及 麵包種類、民眾養寵物並為寵物取名、到海水浴場遊玩、參觀動物園、使用冰箱冷藏食物的新奇經驗,讓當時的生活型態如躍紙上。
陳柔縉至圖書館尋找舊報紙,嘗試從新聞描述與所刊登的廣告尋出蛛絲馬跡,並四處蒐集發黃的廣告單、老照片、菜單、電話簿,亦訪談耆老,從前輩的記憶中得到更多細微的資訊,逐步去考證日治時代台灣民眾受到西方文明影響的生活經驗。
(七)台灣摩登老廣告
本書主要以台灣日治時代舊報紙上所刊登的廣告作為基礎,試圖去呈現出當時社會的生活中點滴。從食物飲料、電器傢俱、交通工具、休閒娛樂、日常用品、藥粧用品等方向,共選出一百多則廣告,呈現三十個不可思議的摩登新商品,如箭牌口香糖、Eskimo Pie雪糕、加州Sun Maid聖多美葡萄乾、美國Frigidaire電冰箱、哈雷重型摩托車、帆布鞋、馬戲團、禿頭藥,搭配老照片,引領讀者去體會當時一般民眾的社會生活。
陳柔縉地毯式地翻閱日治時代的台灣日日新日報,日日新報是當時社會的最大平面媒體,自1898年創刊至1945年,每天至少有一整版的廣告,還有散落各版大小廣告的,共47年的時間,累積至少有六、七十萬則的廣告,數量驚人,她認為老廣告「藏太多從不被知道的時代秘密。…所傳遞的不只是某一項商品,還是時代訊息之窗,可以探看背後隱藏的商業活動和社會進展」,透過觀看老廣告,讓讀者更能夠掌握當時民眾生活的點滴。
三、結語
陳 柔縉各本著作的最大特色,皆是以蒐集大量的資料作為基礎,再進一步整理、描寫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對於研究者來說,蒐集資料往往必須花費相當大的心力, 如何找到、並取得可用的資料,再去整理使用,是研究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因此,陳柔縉在研究政商、姻親家族網絡關係、老廣告時,蒐集與處理龐大且複雜 資料的方式,或許有值得企業史研究者參考之處,尤其,台灣企業以家族企業為主要型態,家族網絡關係與企業發展有密切相關,如何挖掘人際網絡關係資料,說出 動人的故事,對企業史研究者而言,也將是一項挑戰。
活動公告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於2009年3月14日所舉辦的企業史工作坊,將邀請陳柔縉女士蒞臨演講,與研究團隊分享其在耙梳台灣家族關係時,資料收集之經驗與截至目前為止所累積的感想。
本工作坊採自由入場,敬邀對企業史研究有興趣的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研討。
如您想要對工作坊有進一步了解,請洽陳小姐 02-29393091 分機:62814。
參考資料
1.林欣誼(2008),〈陳柔縉愛台灣史 記者變作家〉,中國時報,2008年8月24日。
2.陳宛茜(2007),〈陳柔縉 訃聞挖出台灣史〉,聯合報,2007年1月16日,C6版。
我1981年認識仲庸時,他是電子檢驗組的,我是品質保證組的 (公家的組長編制,下有數名經理。「國內各部會派來(亞東關係協會)的各單位,一律改稱「組」。」參考馬樹禮《使日十二年》台北:聯經,1997,頁 324。馬大使雖然讀的是明治大學,不過似乎不知道組長在日文是流氓頭的意思,交換名片時會鬧大笑話,詳見張超英口述《宮前町九十番地》陳柔縉執筆,台 北:時報,2006,頁176。(くみ‐ちょう〔‐チヤウ〕【組長】特に暴力団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