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人和書 ( Men and Book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59

一人出版社崛起,小眾閱讀當道( 2013 林奇伯)

$
0
0
Taiwan Panorama 台灣光華 / 內文:一人出版社崛起,小眾閱讀當道
標題
台灣光華智庫文章語言切換: 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2013年2月第104頁
[友善列印] [本篇共有 1頁,目前在第 1頁]
 
一人出版社崛起,小眾閱讀當道
文.林奇伯 圖.金宏澔
 
網友評價: 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總票數:
5
含有圖片的版本(適合較高頻寬用戶)未含圖片的版本(適合低頻寬用戶)
這兩年,台灣出版業出現微妙小鬆動,並逐漸匯聚成大變革。

許多一人出版社崛起,創業者以微型資本和嶄新商業模式,出版過去被認為冷門小眾的書籍;這些出版品就像拼圖中的小碎塊,填補了台灣閱讀文化中各種未被滿足的小空缺,也打破大眾品味當道的市場態勢。

這些新出版家,既懂得選書,也擁有敏銳的分眾市場嗅覺;一人身兼編輯、企畫、行銷等多角化工作,更善用數位世代樂於串連與分享的特質,讓讀者對出版品牌產生忠誠度,屢屢創下銷售佳績。

這波「一人出版創業潮」從2010年開跑,至今已有十多家。經過3年的醞釀,今年更將來到出版量的豐收年!

每年元月,台灣大型連鎖書店都會進行「年度好書」促銷活動。今年,走進台北誠品書店,最顯眼的陳設莫過於《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一書了。

此書是「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所寫,講述他創業二年多來的甘苦談。書名幽默,封面設計又刻意採高曝光度的人像攝影為主視覺,讀者第一眼就感受到陳夏民的熱血、務實與親和力。

由於陳夏民自嘲式地道出年輕出版人的各種奇特遭遇,獲得誠品內部員工高度共鳴,票選為2012年最想賣的書,並頒予「閱讀職人大賞」。

頒獎典禮那天,陳夏民在臉書上發表了一段貼文:「我眼眶泛淚心兒砰砰跳,想說什麼都忘記了。」引發網友熱烈回應,甚至有人宣稱,這是台灣獨立出版社的大勝利。

對台灣出版界來說,這個事件標示出一股新趨勢已然成形──第三波「一人出版社」風潮興起,出版產業也開始往「大型集團化」與「微型個人化」兩個極端方向走去。

一人出版第三波,新思維來了!


就如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象徵一樣,微型出版一向是台灣的傳統,文化人在艱苦中創業,實踐理想。從產業發展脈絡來看,一人出版社的創業型態,也可以區分成三大波。

第一波始於1960年代,許多作家在創作之餘,成立出版社,發掘本土文學新銳,引介外國經典;例如前輩作家林海音的純文學出版社、隱地的爾雅出版社等,創立初期都採用當年台灣風行的家庭工廠形式,把客廳充當辦公室和文人聚會場所,打下台灣文化深厚的底蘊。

這種胼手胝足的精神一路傳承,台灣出版業也逐漸成熟,發展出許多大型出版集團。但就在奮鬥了30年,完成產業化和集團化的工程後,2000年前後,台灣又出現第二波一人出版熱潮。

此時外包產業崛起,一些編輯看到自立門戶的可能性──只要選書眼光精準,產業人脈夠,懂行銷生態,一個人也能做出和大出版社平起平坐的暢銷書。

雅言文化的顏擇雅專門引進歐美暢銷書,以《世界是平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等書大發利市;自轉星球文創的黃俊隆則將彎彎、宅女小紅等部落客捧紅成綜藝型的寫作明星,銷量動輒上萬本,還附帶文具、影像等周邊商機。

這兩人的成功也觸動年輕世代創業者反思:單打獨鬥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套用到小眾出版品上面?是否能只用微型資本,只做自己喜歡做的書,又能培養出固定的閱讀群眾呢?

於是,第三波一人出版風潮來了,2010年前後,台灣陸續出現了逗點文創結社、一人出版社、櫻桃園文化等十幾家一人公司,在出版夾縫中發展出幾種創新思維。

首先是內容創新,不做歐美當紅暢銷書,不捧擁有廣大粉絲群的部落客寫手,專門發掘本土創作新銳,或引介歐美小眾文學,連被宣稱「已死」的現代詩都被做活了。

第二,運作模式創新。他們勇於說出自己就是「一人出版社」,擺脫「公司要大才能在市場上有品牌說服力」的迷思。他們吸引合拍的作家、譯者、自由工作者一起組成合作團隊,彼此間不再是舊觀念裡的勞資關係,而是腦力激盪的夥伴;甚至連不同出版社間都可以打破門戶之見,結盟推出內容和視覺設計都像同一書系的姊妹作。

第三,生活型態創新。把出版事業當作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台灣年輕人追求「小宇宙,熱血人生」的生涯觀合拍,把每個重視獨特品味的閱讀個體都收編進來。

逗點文創陳夏民讓現代詩復活


逗點文創從2010年創立至今,已出版三十多本著作,更掀起台灣青年熱中讀詩的風氣。公司地點設在桃園市,因負責人陳夏民的老家就在這裡,創業初期和父母同住,可以節省開銷。

1980年次的陳夏民,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在書林出版社擔任過兩年編輯。由於書林以學術教科書為主力,陳夏民曾提過幾次實驗性文學書企畫案都未過關,加上30歲而立之年的生涯壓力出現了,讓他決意辭職,來一番熱血創業新作為。

一開始,他就另闢蹊徑,選擇最冷門的領域讓逗點文創有明確的市場區隔。第一砲「詩,三連發」計畫,出版《聖謐林》、《玩具刀》、《遷徙家屋》三本詩集,而且這三位年輕詩人都不具知名度,從未出過書!

陳夏民回憶,當他向經銷商提出這個計畫時,對方充滿了「不可置信,又滿是憐憫」的表情。

「大家都說新詩已死,但明明創作力還很活躍啊,」陳夏民說,他逆向思考,過去出版界都以藝術成就來判斷新詩的好壞與出版價值,現在他則反向站在讀者角度,以閱讀需求來做為選書標準,「只要水準夠,有人喜歡,就可以出版。」

他準備了40萬元創業資金,若以1本書十幾萬元的成本計算,等於是3本詩集的成本。然後他採取1個月1本的密集出版策略,把印刷量掐到最緊,確保低庫存量、資金快速回收,如此才能「以書養書」,迅速累積大量出版品,提高營運效益。所以,前3本印量都在800本以內,銷售量一超過500本資金就回收了,馬上可以再出新書。

詩集一舉打開逗點文創知名度,成為「文藝青年」們的最愛,詩人紛紛找上門,銷售量也一本比一本好。陳夏民馬上執行更大規模的「詩,閱讀的盛世」計畫,半年內密集出版8本書,其中伊格言的《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和林達陽的《誤點的紙飛機》甚至賣破2,000本,紮紮實實地打破了「新詩已死」的魔咒。

陳夏民也開啟另一個出版脈絡,以不必支付版稅的公版翻譯書為強打,出版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御迦草紙》、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的《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等書,都創下超過3,000本的佳績。他說,除了文學書,接下來逗點還要挑戰語言學習書市場。

當初會將公司取名為「逗點文創結社」,是取「逗點之後,總有無限可能;閱讀,沒有句點」之意,希望一本書的成形,從選書、編輯、視覺討論到出版,每個參與者都像「結社」開派對一樣。

一人出版社劉霽一卡皮箱走遍城市角落


來到另一個現場,周末假期,台北光點電影院前總會有一位年輕人坐在路邊輕鬆讀書。他身旁攤開一只皮箱,裡頭裝滿自己出版的書籍,箱蓋上寫著「一個人閱讀,一人出版社」。

匆忙人群中,有種靜謐的感染力渲染開來,不少人駐足多看一眼。他,就是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以擺攤行動來實踐「閱讀就在生活中」的理想。

1978年次的劉霽,清大中文系畢業,擁有英國Essex大學文學與電影碩士學位。2005年返國後,一邊擔任翻譯,一邊和大學同學共同創辦以商業工具書為主力的久石出版社。如此4年,他賺夠第一桶金後,便獨自創立「一人出版社」,以每年2到3本的速度,只出自己喜歡的文學書,至今累積9本出版品。

「我做事隨性,沒有計畫,開出版社目的很純粹,只是想實踐把讀書、翻譯、寫作、出版,當做一種穩定、平靜、又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劉霽說,也因此,他的營運模式顯得不太一樣。

首先,把選書權力下放給翻譯者,只要任何譯者發現有興趣的書,都可以提出企畫案,由他幫忙洽談國外版權,然後雙方共同出資,平分版稅收益。

所以,出版社是登記成不限資本額的行號,而非公司;因為每本書都像是一個新的公司,擁有不同的合夥人,且因譯者和出版社對這本書都懷抱高度熱情,行銷就變成兩人的共同責任。

其中,最成功的個案是《咿咿咿》一書。作者林韜是台裔美國人,在紐約文壇小有名氣,被稱為「iPhone 時代的卡夫卡」。2010年,譯者沈意卿在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半自傳式小說,大為驚豔,主動與劉霽接洽合作。

沈意卿參與度極高,不只全力主導小說的視覺設計,還特別成立「Eeeee Eee Eeeee 中文版」臉書粉絲專業,天天分享和這本小說相關的心情與照片,粉絲人數迅速攀升到二千六百多人,銷售量也逼近這個數字。

「譯者既賺到樂趣,又賺到知名度和錢,怎麼看都是和出版社雙贏的格局,」劉霽說。

櫻桃園文化丘光補足台灣俄國文學的斷層


以翻譯文學為主的櫻桃園文化,位在台北捷運古亭站附近。走進一人辦公室,牆上貼著一張破舊的莫斯科市地圖,正是總編輯丘光留學俄羅斯的紀念品。

1969年次的丘光是台灣少數精通俄文的翻譯者,專業背景也讓他和其他一人出版社初生之犢式的創業方式略為不同。他擁有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語言系碩士學位,擔任過遠流、圓神、時報等大型出版集團旅遊線和文學線主編,曾編過村上春樹《1Q84》、英國深度旅遊指南《D.K. Travel Guides》等書,在出版界小有名氣。

會自己創業,丘光完全是想實現重新譯介俄文小說的夢想。

2010年,正好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家安東.契訶夫150歲誕辰,丘光認為機不可失,便毅然辭去工作,親自譯介和出版契訶夫名著《帶小狗的女士》。

由於時間點極佳,封面設計又具現代感,還請到作家黃春明舉辦朗讀會,《帶小狗的女士》一舉賣破5,000本,創下經典文學新譯的暢銷新紀錄。

「台灣現有俄國文學譯本都是在1970年代完成,1980年代以後,出版社為了節省成本,多採用大陸譯本;時空背景不同,兩種老譯本都讓讀者感到隔閡,」丘光說,經典文學需要和現代語彙結合,所以他出版的書都會將「新選新譯」直接做成書名副標題,在市場上明顯區隔開來。

因為台灣俄文譯者有限,發譯後又需要時間好好琢磨,櫻桃園文化一開始幾乎以1年1到2本的緩慢速度出版;直到今年,譯者陸續回稿,出版量將激增到4本書。

丘光認為,每本書都有它的生命和影響力,所以他不用「以書養書」的操作模式,至今《初戀:屠格涅夫戀愛經典新譯》、《當代英雄:萊蒙托夫經典小說新譯》等書,都務必做到迅速回本與獲利。有趣的是,丘光的太太熊宗慧正是台灣大學外文系俄文助理教授,剛好成為寫推薦序的最佳人選,是櫻桃園出品的品質保證!

英雄出少年,互相效力的一代


早在2002年,資深出版人蘇拾平在創立大雁出版基地前就大膽指出,超微型、超活力的出版社就要變成影響台灣的主流趨勢;這個預言,不到十年就真實發生了。

已經連續3年,這些微型獨立出版社聯合在台北國際書展設立攤位,用「讀字車站」、「讀字機場」等強烈視覺意象,宣揚他們各自不同又互相效力的出版理念。

長期與這些出版社合作的美術設計師小子就說,一人出版社特別重視創意,給美編和作者最大的空間,工作過程不只是一種快樂的享受,也讓創作者都有反思機會。

「在有限成本下,製作端要做得開心,消費端也要歡喜欣賞,讓買書時不只是買下的瞬間很興奮,還要成為書架上時常被拿下來仔細品味的最愛,」小子說,即使是小眾出版,讀者仍必須是出版人首要的關懷對象。

陳夏民、劉霽等新出版創業者,代表了富裕社會下養大的新世代,中產階級父母讓他們充滿經濟安全感,從小就掌握生涯自主權,就讀喜歡的科系,在社會瀰漫著鼓吹夢想的氛圍下,他們也賦予「一人一卡皮箱打天下」台商精神全新的思維和實踐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959

Trending Articles


Vimeo 10.7.1 by Vimeo.com, Inc.


UPDATE SC IDOL: TWO BECOME ONE


KASAMBAHAY BILL IN THE HOUSE


Girasoles para colorear


Presence Quotes – Positive Quotes


EASY COME, EASY GO


Love with Heart Breaking Quotes


Re:Mutton Pies (lleechef)


Ka longiing longsem kaba skhem bad kaba khlain ka pynlong kein ia ka...


Vimeo 10.7.0 by Vimeo.com, Inc.


FORECLOSURE OF REAL ESTATE MORTGAGE


FORTUITOUS EVENT


Pokemon para colorear


Sapos para colorear


Smile Quotes


Letting Go Quotes


Love Song lyrics that marks your Heart


RE: Mutton Pies (frankie241)


Hato lada ym dei namar ka jingpyrshah jong U JJM Nichols Roy (Bah Joy) ngin...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Tagalog Love Quotes